自2022年救场《千里江山》的首演后,指挥孙一凡名声大噪,迅速出圈。今年9月,这位“90后”成为146岁上海交响乐团的驻团指挥,职业生涯迈上新台阶。
11月21日晚,孙一凡牵手钢琴家陈萨,带领上交演出了德沃夏克曲库中的三首“沧海遗珠”。这也是孙一凡成为驻团指挥后,执棒乐团的首场乐季音乐会。

孙一凡和上海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相比耳熟能详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三部作品在国内上演的次数屈指可数,相对冷门。
音乐会开篇的序曲《奥赛罗》,描绘了人类情感与自然精神的关系;《g小调钢琴协奏曲》朴实厚重、富有浓郁民族风情,钢琴和乐队互相聆听、互相配合,像是在演奏室内乐;《第六交响曲》则体现了作曲家音乐语言走向成熟的标志性特征。
“三首曲目体裁不同、特点鲜明,为观众扩展欣赏视野的同时,也将德沃夏克创作生涯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孙一凡带领乐团,用作品讲述这位音乐巨匠的民族底色与哲思成长。
他会有意识地收集冷门作品,甚至觉得演冷门作品也很有意思,能让大家认识到一个作曲家的全貌,“每个人都是有成长的。比如贝多芬,不是生下来就写《第九交响曲》,他也经过了稚嫩的阶段,稚嫩的那部分很真实、很宝贵,并非没有价值。同理,弹贝多芬的奏鸣曲,弹过5首和弹过32首,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钢琴家陈萨
从指挥功力到表达能力,孙一凡都是年轻一代指挥里的佼佼者。虽然今年才进驻,但他已和上交合作了六个乐季,共同度过许多难忘的音乐瞬间。
2022年夏天救场《千里江山》首演,是孙一凡的高光时刻之一。这部新作原定由余隆指挥首演,因疫情无法来沪,他将指挥棒交到孙一凡手里。这时,距离首演只有15天。舞台上,28岁的孙一凡边弹钢琴边指挥,有条不紊,一战成名。
在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求学时,孙一凡几乎每周都会来听上交排练,也听过多次余隆排练,“他的排练非常高效,没有一句废话,所有问题都是一针见血,能够立刻让乐队产生音响上的改变。他是一位实干家,所有的指示都是直接针对演奏本身的。”

“孙一凡带你读总谱”现场,孙一凡和陈萨
“梦想成真,心潮澎湃。”来到146岁的上交履职,孙一凡的心头沉甸甸,开始思考自己能够承担怎样一种角色。
9月上任之后,他投身繁忙工作。除了参与乐季策划、乐队排班,他也会在演出难度较高或较为陌生的曲目前进行预排,带领乐队熟悉作品、搭建框架。
前不久刚在中国首演的高难歌剧《沃采克》,正是由孙一凡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预排。他把预排比作“备菜”,而“放佐料”这一步,即进行音乐的主观处理,要交给当场登台的指挥家。

“孙一凡带你读总谱”现场
“上交是百年老团,岁月的积淀造就了它独特的声音标识。我希望,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属于年轻人的灵感,也吸引更多同龄人走近古典音乐。”为此,孙一凡策划、参与了一系列观众拓展活动,与同期上任的“90后”乐队副首席李学鸿对谈分享经历,担纲主持“孙一凡带你读总谱”,引领乐迷解码作曲家留于谱面的艺术细节。
大众普及对古典音乐来说行得通吗?“是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如果有需要,他会在公开排练或音乐会前讲几句,哪怕5-10分钟,观众也会听得更聚精会神,“音乐的聆听应该是带有目的、带有知识储备的聆听,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我只是当成背景音乐听,能不能打动我是他的事儿——这不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听众也是音乐会组成的一部分,跟乐团、跟指挥一样重要。”
面对“古典音乐衰落”这个观点,面对古典音乐的未来前景,孙一凡始终持乐观态度,认为古典音乐应该有定力和自信,“我们要认清什么是古典音乐,要敢于做自己,不用怕它小众,不能因为受众面低,就去改变它珍贵的本质。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人去了解它。”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