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

mysmile vo快游大全 1

脱胎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喜人奇妙夜》系列,被业内视作最考验喜剧演员能力的综艺节目。但在《喜人奇妙夜2》(后文简称《喜2》)播出后,不好笑、结构单一、喜欢堆人数煽情成了常见的几种批评。

观众的失望也体现在评分上。在豆瓣,《一喜》的评分高达8.6分,《喜2》则只有6.6分。在讨论最热烈的小红书、微博,内部梗泛滥、赛制不合理、群演大戏扎堆、喜头悲尾强行上价值、饭圈化营销等,成为观众频繁提到的几个问题。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1张图片-

OK BOOM!《夜宴》

公允地说,《喜2》依然是一档制作精良的节目,像《技能五子棋》《韩熙载夜宴图》《三顾茅庐》等作品也体现了丰富性。然而纵向对比,《喜2》相比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前两季,在喜剧多样性和出圈作品数量上,的确存在明显下滑。

在《一喜》《二喜》里,我们能看到蒋龙张弛、土豆吕严、史策王皓、鑫仔哲华、大锁孙天宇这样出色的二人组。既有紧跟互联网热点、直击网友痛点的《互联网体检》、内核深刻的素描喜剧《笑吧,皮奥莱维奇!》,也有取材自历史,抽象又结构精巧的《如果先生不出山》,还有极致抽象,至今被观众津津乐道的《父亲的葬礼》。在团体战尚未成为主要形式,喜剧人上台就是为了展现自身才艺时,《一喜》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刷新了观众对喜剧综艺的认知。

但在《喜2》中,喊出来的喜剧变多了。观众还没笑呢,演员就开始喊天喊地,起初台上还是两三个人表演,马上就变成四人、五人、六人,甚至整个团战队伍都参与进来,每个人分到几句台词,说自己的老梗,每升一番,选手音量越大,强行煽情,价值升华。喜剧人把最后那个升华的点称为“大底”,原本它只是其中一种喜剧结构时,观众还能获得感动,可如果大部分团队都这么做,观众明显笑不动了。

为什么会这样?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喜2》的团战赛制加剧了群演大戏、喜头悲尾的作品泛滥。团体战,不再只是为自己,自己表现不好,会拖累整个喜团。演员松天硕就提到,团灭赛制让演员每一场都压力很大,害怕分数过低,只能讨好观众。《一喜》冠军蒋龙、张弛也表达了害怕跟不上观众喜好的担忧。有趣的是,评委之一李诞对他们的建议是:你们做自己就好,讨好观众反而适得其反。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2张图片-

十人部落《救“舅”大状师》

喜剧演员一旦过于在乎观众和票数,就容易失去信心,在创作上瞻前顾后,而喜剧本就是特别需要自信和松弛感的艺术,一紧绷演的就不对。

群演大戏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经过前几季节目检验,它就是现场最容易拉票的喜剧形式。作为对比,《一喜》中有不少小众的喜剧形式,放在《喜2》的赛制都是要被早早淘汰的。比如演员王梓的默剧、五六七的小丑喜剧、儿童喜剧。

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演员求新、求变,团战中被淘汰的风险就更大,但如果赛制压制了喜剧形式的多样性,真正独特、出圈的作品也将不容易出现。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3张图片-

小众的喜剧形式越来越难以赢得现场观众手中的投票器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4张图片-

《技能五子棋》出圈,但现场分数不高。

同样,本季真正出圈的非大戏作品《技能五子棋》《三顾茅庐》在现场分数反而不高。于是,选手们为了晋级就只能牺牲多元化的喜剧表达,一股脑往声势大、情绪足的路子走。但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恶性循环,你越洒鸡血,观众越容易精疲力尽,对后续的作品阈值也会越高。

正因如此,笔者将《喜人》系列的核心困境,归纳为——观众阈值日益升高的笑点、竞赛赛制加速的“作品春晚化”,与比赛队伍生活素材被掏空、灵感日益枯竭的矛盾。

客观来说,能登上《喜人》的演员大部分都是中国最优秀和有潜力的团体式喜剧选手和编剧。《喜人》的选拔机制和训练营其实是非常严苛的,在一个成品节目的背后,是大小十几次创排、十几稿剧本被淘汰。要等上这个舞台的队伍,要至少三四个月时间都要接受紧锣密鼓的训练营式生活。

如果这种机制出来的喜剧团队都已经进入瓶颈期了,那说明它的问题不是出在不够刻苦、不够卷上,而是作品储备、生活素材积累行将枯竭。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5张图片-

社媒上网友晒出弹幕截图为《三顾茅庐》分不高鸣不平

喜剧是一门需要生活沉淀的艺术,再好的演员,如果连续三年都让他比赛,一年到头除了商业活动就是备赛、比赛,他事实上就隔离于生活了,他远离了自己本来最依托的喜剧宝矿。

赵本山、陈佩斯的喜剧如此深入人心,就在于他们的作品对生活、对各色人物有一种精确的还原,这离不开他们对生活的长期观察。《一喜》能够出彩,是很多喜剧演员多年沉淀后的一次大爆发,他们终于迎来一次被看见的机会,因此格外珍惜。

但到了《喜2》,节目已经办了四届,很多演员都至少参加两届了。演员土豆在备赛时就焦虑道,自己出现了写不出“本”的情况。演员的疲态、被掏空感,在节目中非常明显。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6张图片-

演员杨雨光与“喜剧监(炼、地)狱”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7张图片-

《喜2》前采频繁出现演员、编剧为写不出“本”、找不到game点而焦虑的画面。

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喜2》之所以邀请往届冠军队伍参赛,就是因为在前期创排时,新人队伍表现并不理想,为了保效果,节目组才不得不多多请老人救场。

《喜人》系列发起人马东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指出:喜剧行业是一个优质人才很稀缺的行业,中国优秀的喜剧演员就那么多,不可能指望很快就冒出一批能够胜任的新人。言下之意,《喜2》请老面孔集体回归实属无奈之举。

这么搞,《喜人奇妙夜》还能有下一季吗-第8张图片-

《喜人》系列发起人马东对很多问题看得很透彻

所以,当《喜人》系列进入瓶颈期,最合适的做法也许就是先休整一年,让喜剧演员重新回到生活,节目组也能有更多时间革新赛制。

当这碗电子榨菜缺席时,观众才会更加怀念它。如此一来,当《喜人3》在后年重新回归,观众对它其实会更加宽容一些。毕竟,许多观众对它的批评,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它仍然是中国最好的线上团体型喜剧综艺。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