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与伦敦

mysmile vo快游大全 1

最近看到 49 岁的李湘回国的照片,吓一跳,没想到她已经胖成这样,看到网上有人说她 " 胖成两个王岳伦 ",跟我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个李湘,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李湘与伦敦-第1张图片-

再翻了翻李湘这些年在伦敦的生活,极尽奢华阔气,给女儿买的生日礼物是 800 万的劳斯莱斯,女儿随便出门一身上下的穿着要 60 万,自己带的腕表要 200 多万,李湘这些年的新闻,主要是炫富和炫娃。

普通人对李湘的印象还是主持人,但我咨询了下湖南卫视的朋友,她其实早就从主持人转型成了企业家,旗下企业非常赚钱,资产也极多,主持人是她很久以前的职业,是大众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

虽然李湘并没有表态移民英国,但近些年,其大部分出现的新闻均在伦敦。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啥中国的富人,特别是生意稳定的富人,喜欢跑新加坡和伦敦?

许多大陆富豪把资产放在新加坡,或者移民新加坡,其实是为了少交税,像国内某个火锅公司老板,公司一上市就移民到新加坡,其主要原因就是新加坡个人所得税不超过 20%,公司所得税不超过 17%,还没有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新加坡对富人的税收,远低于中国。

中国没有弃籍税,在中国赚到钱,然后跳到新加坡去避税,对许多富豪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新加坡是东西方一个资源交换窗口,在中美争夺天下第一的关键时刻,许多富人为保住财产,东方赢了,就从新加坡往东方跳,西方赢了,就从新加坡往西方跳。

中国香港某些方面也保留着这些功能,大家知道许多富人出国买房买资产,他们的钱是怎么出去的呢?

其实他们转移财富的方法也挺简单的,先搞定一个香港永久居民,再向外汇管理局申请,提交收入来源和税收证明后,第一次汇款不得超过申请总额的 50%,剩余部分在两年内分次汇出。

中国很多有钱人在国际上买买买,一般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还有部分有钱人,其实悄悄拥有双国籍和多本护照,利用双国籍的便利转移财富,但中国这边并不知情,知道了会撕他们中国户口本的。

中国有小部分富豪和文化名人,悄悄拥有双国籍或多本护照,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而已。

我在多篇文章里说过,如果一个富豪,他说他是地球居民,说明他的财产和利益遍布全球,他是无法跟本民族的人共情的,千万不要把他强行代入到同胞之情这些。

而中国富人喜欢跑去伦敦,我在《英国的逻辑》里写过,伦敦,是一个专门为全球富人服务的城市,为他们的钱服务,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现在 " 英国水硕 " 四个字在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任何用人单位只要看到英国的一年硕士,都会特别警惕,先去查应聘人的第一学历,英国人卖文凭卖到全中国用人单位都心知肚明,其实是财政上完全吃不消的短期自救政策。

英国的财政异常吃紧,比法国和德国还要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渴求全球财富过来救命的地步。

因此英国形成了极独特的 " 整个伦敦围绕着金融城转,整个大不列颠围绕着伦敦转 " 的特殊经济形态。

为了伺候好国际大爷,英国人会为全球富人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与生活服务。

金融城能够提供外汇交易、证券债券服务、利率衍生品、保险与再保险、金属交易服务等等内容,就是对世界各地的富豪说:你们把钱拿过来,我们帮你管钱,包管你能钱生钱,越赚越多。

因此金融城的各路名校精英,成天在伦敦金融城的写字楼里,盘算着做什么金融产品模型,我朋友就在伦敦干这行,据他说,这行的竞争异常残酷激烈,每年会淘汰大量自命不凡的年轻俊才,能做出优秀金融产品的人也极少。

世界金融圈的最高薪酬在纽约,其次在伦敦,欧美最顶尖的金融才俊,只会在纽约和伦敦二选一,法兰克福他们都嫌收入低。

作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国,英国的工业早已转移到全球各地,整个国家的基本面是金融,不惜一切保卫金融产业,是英国的基本国策。

也因为其它产业难以为继,给英国的地方财政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才有了英国水硕卖文凭的举动。

但这明显是不可持续的短期利益行为,英国人自己也懂,卖文凭只能爽上十年八年,打一个信息差,很快全世界就知道英国的文凭廉价,就算卖完中国人再卖印度人,也就维持个十五年二十年左右,这就是在拿大英帝国的古老 IP,换取廉价的短期利益,对整个英国的 IP 是有损害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财政紧张的背景下,不得已的举动。

那么,英国的财政收入为啥紧张到这种情况,现在靠什么来维系这七千万人的发达国家生活水准?

2023-2024 财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 1.09 万亿英镑,支出高达 1.21 万亿英镑,财政赤字占 GDP 比重达 4.4%,远超 3% 的一般基准线。

在 2023 年第四季度时,英国公共部门债务总规模就达到了 2.72 万亿英镑,人均背债 3.79 万英镑,政府每年需要支付 1020 亿英镑的债务利息。

英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分别为个人所得税、保险税、增值税、公司税、商业地税、市政税、燃油税、资本利得税等,税收收入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 90%!

中国这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 63% ——如果你听到税收占 84% 这种说法,那是没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起算进去,63% 相对更精确。

最大的区别是,英国的财政收入最大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和国民保险,占税收的 40%,而中国更依赖增值税,占税收的 42%,个人所得税仅占 8%。

说人话就是,英国的税收,主要是来自个人,而中国的税收,主要来自企业。

英国这种收税模式,使他们无法再对内索取,只能向国际资本索取。

因此利用美国对英国在二级金融市场的让利,以及对金融黑灰产的容忍,让英国这个财政盘子还转得下去。

他们就必须对全球富人做好服务,比如吸引李湘这样的中国富婆过去生活定居,帮李湘的钱生钱,帮李湘的女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生活服务。

让李湘这种富婆的钱待在英国、花在英国,是英国现在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

所以不止金融,伦敦为富人们提供了 5 家顶级足球俱乐部、十几家国立艺术馆或博物馆、几十家顶级画廊和私人艺术馆、至少 70 家米其林餐厅、50 家以上的剧院,专门为李湘这样的富婆服务。

当然,伦敦的地下世界,还会为全球顶级富人们提供顶级的地下色情服务,包管让富人们乐不思蜀,这个就不方便详细展开了。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李湘这样的中国富婆,并不是英国想要吸引的主力富人,英国真正的金融命脉,是由中东海合会石油大佬、南亚婆罗门资本、俄罗斯寡头三大势力所维持的,中国普通富豪、中国诈骗犯(通常兑换成比特币逃到英国)、南美毒枭,都只是流向伦敦金融城的小部分收入,属于金钱帝国的边边角角,而且俄罗斯寡头在俄乌战争被打压得很厉害,英国的主要金融收入,来源于海合会和印巴。

所以李湘在中国确实是富人名人,但到了伦敦,她只能通过慈善活动去认识英国王室,跟卡米拉寒暄时,李湘双手去握姿态放得极低,卡米拉也只让她握三根手指头,还一度引发中国网民的群嘲。

李湘与伦敦-第2张图片-

因为李湘还谈不上是金融城的大金主,尚未进入伦敦顶级圈层,英国王室的富贵,主要还是靠中东和南亚的土豪。

大家应该留意到,南亚裔可以在英国做首相,但法国和德国的顶级政治圈,外来移民还无法染指,最多只能在体育圈混,英国外来移民的地位如此之高,那是英国对于海外资本流入的渴求度更高,有求于人,当然就会身段柔软。

法国顶级的金融与政治圈,仍由沃本家族 - 穆里耶兹家族、贝当古 - 迈耶斯家族、达索家族、勒庞家族、德斯坦家族等控制;德国顶级的金融与政治圈,仍由匡特家族、科万特 / 阿尔布莱希特家族、保时捷 - 皮耶希家族、阿尔登家族等控制。

法国和德国的顶级命脉还在他们自己人手里,所以法德不必有求于人,不用推一个南亚裔来做自己的国家首脑。

而英国恰恰相反,命脉既然是金融,那就只能弯下腰做人,吸收大量富有的中东与南亚移民。

这也是为啥,英国接收的移民,总体上比德法更有钱的原因,也是英国对移民让利更深的原因。

我在《阿联酋卡塔尔调查报告》《巴基斯坦调查报告》里说过,几乎富有的阿联酋人、巴基斯坦人、埃及人一定会去英国,英国跟它曾经的殖民地富豪阶层,形成一种相互帮扶的关系,英国给他们荣誉和骄傲,他们回馈给英国财富。

有点像清末满清皇室,和蒙八旗、汉八旗的关系,他们一起统治着英国中下阶层纳税人,以及英联邦的平民百姓。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德法之所以对移民更硬气,那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实力还在,他们的家族也多是以工业支撑国家力量。

而英国工业残败之深,已不足以维持强大的本土家族,被迫向自己看不上的殖民地八旗子弟低头。

说起来是伦敦金融业造的孽,其实,这是一个国家抛弃工业化的苦果而已。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