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测绘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先锋基地

mysmile 闻库 1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测绘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先锋基地

测绘工程系以甘肃省为根基,服务西北地区,辐射全国范围,在专业建设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系设有工程测量教研室、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水土保持教研室、实验实训中心、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培训与应用研究中心分中心、工程勘测设计室(乙级资质)等教学科研机构。与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办了测绘工程专业专升本函授站,自2006年起开始招生。

院系设置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学工程系作为学院内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工科系之一,现开设工程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水土保持等3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超过600名,共11个教学班。2007年度,水土保持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示范性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非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及省级改革试点专业。

办学条件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活跃、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8人,助教、实验员和其他人员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另聘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冯仲科先生等高等院校的知名人士6人为本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实验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包括工程测量实验室、普通测量实验室、仪器检修室、制图室、晒图室、数字测图实训室、地理信息系统实训室、植物实训室、土壤实训室等11个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主要有:静态GPS接收机、全站仪、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激光垂准仪、精密光学水准仪、经纬仪、普通水准仪、平板仪、计算机及其它配套设施;专业软件有南方Cass7.0单机版和网络版(40接点)各1套、MapGis7.1(50个接点)1套。仪器设备总资产达280余万元。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签订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的实训基地有15个,其中中央直属企业达10个。

测绘学工程系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创新办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教师业务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全方位推进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近年来,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累计2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5篇,完成科研课题3项,编写《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教材6部。专业教师获得多项荣誉,2006年,在甘肃省测绘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上,系主任当选为甘肃省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赵淑湘和谢爱萍老师在“全国测量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讲课”竞赛(甘肃赛区)中均荣获二等奖;2007年在甘肃省高职高专测绘学技能大比武中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单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工程勘测设计室为平台,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产项目,先后完成天水市花石山一带金矿勘察工程测量、甘谷县城区地籍调查测量、甘谷县城区地籍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天宝高速公路部分标段的复测、天定高速公路第十标段控制复测和加密、北京市丰台区地籍调查测量等工程项目30余项,其中2004年承担完成的甘谷县城区城镇数字地籍测量、甘谷县城区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两个生产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度甘肃省优秀测绘学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初步尝试毕业生定向培养模式,实施“三证+文凭”教育,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05届、2006届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2007届毕业生共92人,现已签订就业协议书80余份,其中中央直属企业70份,就业率达87%。毕业生对口实习就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声誉良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5届毕业生李鸿斌和左文宏两位同学在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就业,经单位公选后,派往阿尔及利亚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受到国委项目部嘉奖。与中国冶金十五局签订就业协议的21名2007届毕业生中,已确定4名学生(1名女生)派往阿尔及利亚参加工程项目建设,1名派往赞比亚参加工程项目建设。

2007-2009年度,在中央财政和非中央财政支持下,投入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对水土保持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个重点专业及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群的建设,项目完成后,将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社会生产单位培养更高质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专业介绍 水土保持专业(水利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力学、土力学、水工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材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项目监理、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

工作适用范围: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水电行业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水利部门,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用空间信息的基本理论,具有GIS地图制图、GIS空间分析、数字测图技术、遥感与航测技术以及GIS软件开发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综合职业技术能力;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地貌学与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系统、SQL数据库、测量学、计算机辅助设计、MapGIS操作与应用、MapInfo操作与应用、ARCGIS软件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字测图、GPS原理与应用、GIS程序设计、GIS空间分析与应用、地籍测量与管理、GIS系统设计与案例分析、网络技术及WEBGIS、全数字摄影测量等课程。

工作适用范围:毕业生主要面向测绘学、地矿、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从事测绘与制图工作;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土地调查、气象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生态监测、资源管理、土地统计与建库等工作;在软件公司、信息化产业等部门从事数据处理、数据加工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城镇建设、国土资源、水利、交通、农业、环保、地质、矿山等部门,能够从事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3S技术应用、工程施工管理及概预算等方面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地形测量技术、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测量平差、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数字测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VB程序设计、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全球定位系统(GPS)、工程概预算、工程质量监理等课程。

工作适用范围:毕业生主要面向城镇建设、国土资源、水利、交通、农业、环保、地质、矿山等部门,从事工程勘测设计、地形地籍测量、数字测绘学、道路施工放样、工程项目概预算及招标、测绘仪器营销与维护、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

教研室 水土保持教研室简介

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13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3人,博士5人,硕士3人,双师型教师18人。刘乃君老师主持编写高职教材《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王具元老师主持完成《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高职自编教材;温爱存老师为国家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张甲雄、温爱存、唐志红为天水市水土保持防治工考评员;在水土保持学报,职业技术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承担并参加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题体系研究,水土保持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水土保持专业顶岗实习手册等教学科研课题5项;王晓春主持的《工程测量技术》获得测绘教指委精品课程,刘乃君主持的《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唐志红主持的《干旱区造林技术》,温爱存主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王具元主持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获得院级精品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简介

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兼职教师9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10人,博士1人,硕士3人。其中专任教师主持完成市、省及省测绘局课题多项,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43篇,李鸿杰主持的《小陇山庙台槭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获得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罗玉恒老师参加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获得院级精品课程。

工程测量教研室简介

工程测量教研室拥有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教学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到、进取团结、创新精神强的教学团队。现有11名在职专任教师,其中正高1人、副高10人,双师型教师12人。有全国注册二级建造师1名。参与编写《测量学》、《测量学基础》、《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控制测量》、《测绘英语》等多门教材。建设完成《地形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与应用》、《控制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制图》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同时《地形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与应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承担并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十余项。此外承担多项社会生产项目:连霍国道主干线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大坪里隧道控制测量项目、天宝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工程沿线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天水市花石山金矿勘查工程测量、甘谷县城区城镇数字地籍测量、甘谷县城区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测量、北京丰台区试点区地籍调查工程、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陇南部分县市的调查工作等,积累了丰富生产经验,实践教学能力强。为强化技能训练,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每年组织“测量世界技能大赛”,2009年在全省“测量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2010年在“全国高职高专测绘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参考资料 >

标签: 测绘技术学院 测绘科学院 测绘与检测学院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