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与应用全解析

mysmile 闻库 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与应用全解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简称FTIR光谱仪),是基于光的相干性原理设计的干涉型光谱分析设备。其系统构成涵盖红外光源(如硅碳棒和高压汞灯)、干涉模块、光电探测单元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与传统色散型红外光谱技术不同,FTIR借助干涉图与傅里叶变换算法,将干涉信号转换为光谱信息。该设备常覆盖4000–400 cm⁻¹或7800–350 cm⁻¹(中红外)及12500–300 cm⁻¹(近中红外)光谱区间,分辨率可高达0.5 cm⁻¹。因其卓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环保、宝石鉴定及刑事科学等多个领域。

仪器简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为迈克尔逊干涉仪与计算机处理系统。干涉仪将入射光分为两束并引入光程差,复合后产生干涉图,该图蕴含全部光源的频率与强度信息。借助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可还原出样品的光谱特征。

该技术有效弥补了色散型设备在分辨率、能量输出、测量速度等方面的不足,不仅支持气、液、固三类样品的吸收与反射测试,还适用于快速反应过程的监测,因此在电子、化工及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结构组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包括红外光源、分束器、干涉仪、样品池、探测器、计算机系统及记录单元。其区别于色散型仪器的关键在于无狭缝与单色器结构,借助干涉图经数学变换得到光谱图。

  • 光源系统:覆盖多波段,如碘钨灯(近红外)、硅碳棒(中红外)、高压汞灯(远红外);
  • 分束器:实现光束分割与复合,是产生光程差及干涉的关键元件;
  • 探测器:常用类型包括TGS、铌酸锂、镉汞锑等;
  • 数据处理:依托计算机完成信号收集、干涉图转换及光谱生成。

分类方式

按光学系统分类

红外光谱设备可分为色散型(含棱镜与光栅式)与干涉型(即FTIR)。光栅型设备机械稳定、可重复响应,但光效较低;干涉型则具备高分辨率、宽光谱覆盖与高精度特点,依赖高精度光学与机械组件,已成为分析仪器中的主流选择。

按应用场景分类

可分为专业型与多用途型。专业型包括大气监测、星载遥感、化学分析及车载FTIR系统;多用途型多用于实验室环境,支持多样本类型的快速分析。

工作原理

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分束器分为两束,一束射向动镜,另一束射向定镜。动镜匀速移动引入光程差,两束光复合后发生干涉。该干涉光穿过样品,被探测器接收后,经傅里叶变换处理,最终输出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

性能特点

  • 高信噪比:光学结构简单,光通量大,干涉增强信号,显著提高信噪比;
  • 优良重现性:基于干涉与数字变换,避免机械分光误差,数据一致性强;
  • 快速扫描:全波段同步采集,单次测量仅需数秒,大幅提升效率;

主要技术参数

  • 光谱范围:中红外4000–400 cm⁻¹,近中红外可达12500–350 cm⁻¹;
  • 分辨率:可选0.5 cm⁻¹、1.0 cm⁻¹、2.0 cm⁻¹;
  • 信噪比:最高达40000:1(峰峰值);
  • 分束器:常采用溴化钾镀锗;
  • 检测器:DTGS/DLATGS类型;
  • 光源:空冷陶瓷光源;

典型产品与厂商

国产设备

天津港东科技FTIR-650/850系列、北京瑞利分析仪器WQF-510/520系列。

进口设备

日本岛津IRAffinity-1/21、美国赛默飞Nicolet IS5/IS10/6700、德国布鲁克Tensor 27/37等。

参考资料 >

标签: 红外光谱仪原理和用法 中红外光谱仪原理 红外光谱仪介绍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