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
郎溪县,古称建平,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宣城市,地处皖苏两省交界处,是安徽东南门户的重要节点。全县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24年底,郎溪县户籍总人口达341553人,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生态宜居之城。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边缘,地处东经118°58′48″–119°22′12″、北纬30°48′45″–31°18′27″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早在秦朝时期,郎溪属鄣郡辖地,历经各朝代更迭,先后分属故鄣县、广德县、丹阳郡、宣城郡、广梁郡及陈留郡。隋朝时划入宣城郡,后历经江宁府、江浙行中书省、广兴府和南京管辖。民国时期直属安徽省,1952年区划调整后设72乡2镇,2000年起隶属宣城市。
郎溪经济以工业为主导,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多元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37.6亿元,三产结构比例为9.4:51.3:39.3,人均GDP为76160元。交通方面,318国道、214省道、宣杭铁路等重要干线穿境而过,构成便捷的对外联络网络。
郎溪是中国绿茶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跳五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另有大小锣鼓、小马灯等9项省级非遗和数十项市县级非遗。旅游资源方面,观天下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姚村镇曾获“2019优质康养休闲旅游小镇”称号。
名称来历
郎溪县古称“建平”,1914年因与热河省建平县重名,改以境内郎川河命名为“郎溪”。据《桐川志》记载,因古时郎姓族众聚居河畔,俗称郎溪,故得县名。
历史沿革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新石器时期,郎溪境内已有先民从事原始农牧活动。大禹划九州时属扬州,商代属勾吴,春秋属吴国桐地。吴灭属越,越亡归楚。秦统一后属鄣郡。汉代属故鄣县,三国吴时划入广德县,晋代起属宣城郡。南北朝时期先后隶宋、齐、梁、陈,区划屡经变更,曾属南徐州义兴郡、南豫州宣城郡、广梁郡及陈留郡。
隋唐至宋元
隋代广德、故鄣、安吉、原乡四县合并为绥安县,先后属宣州、湖州。唐代区划多次调整,先后设绥安、桐陈、怀德三县,后复为广德县,隶宣州。南唐时属江宁府。北宋端拱元年(988年)改名建平县,设郎步镇,分辖桐乡、昭德等五乡。元代改广德军为广德路,属江浙行中书省。1356年朱元璋改设广兴府,建平县属其管辖。
明清时期
明永乐元年(1403年)郎溪属广德州,直隶南京。清代划归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起属安徽省。雍正年间废乡设保,1731年全县设87保993村,辖梅渚、廖店、鸦山等5镇。咸丰四年(1854年)因太平军战事暂由浙江巡抚代管,同治三年(1864年)复归安徽。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废州府,因与热河建平县重名,正式改称郎溪县,直属安徽省。民国时期区划屡变,1945年全县设14乡2镇,共169保1402甲,后增文昌乡。1949年4月,郎溪在渡江战役郎广围歼战中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撤乡设区直管村。1952年改为县区乡制,撤村设乡,全县共72乡2镇。1956年撤区,郎溪镇直属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1963年恢复城关镇。1983年实施政社分设,建立乡镇政府。1987年全县为12乡6镇。2000年宣城撤地设市,郎溪属宣城市管辖至今。
地理位置境域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端,地处皖苏交界,介于东经118°58′48″–119°22′12″、北纬30°48′45″–31°18′27″之间。东临溧阳市与伍员山,南接宣州区、广德市,全县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
气候
郎溪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5.9℃,七月均温28.5℃,极端高温40.0℃(1966年);一月均温2.9℃,极端低温-16℃(1969年)。年均降水量1143.2毫米,降雨日137–167天,春季最多。6月降水最高(165.9毫米),12月最低(37.4毫米)。年日照2107.5小时。
地质
郎溪地质属扬子台坳皖南陷褶断带东北端,主要分布志留系以来地层,缺失太古界、元古界。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侵入岩与喷出岩。郎川河断裂为重要地质界线,南为背斜上升区,北属向斜下降区,岩浆岩多分布于北部、东北部。
地形地貌
郎溪地处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过渡带,地貌复杂。北部、中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东部为岗丘低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鸦山岭海拔501米,最低白茅岭292米。平原区海拔多在20米以下,坡度约1:1000。郎川河河谷为断陷堆积区,形成平原、低山、丘陵、岗地交错地貌。
水文水利
郎溪属长江流域,分水阳江水系与太湖水系。郎川河为最大河流,流域面积2552平方公里;太湖水系流域约70平方公里。全县建有中小型水库41座,总库容114184万立方米,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7座、小(二)型32座。胥河为春秋时期开挖的人工运河,流经郎溪约40平方公里。
土壤
全县土壤分6大类11亚类42土属88土种,成土母质包括花岗岩、玄武岩、辉长岩、安山岩等12类。红壤主要分布在郎川河南岸,占38.31%;黄棕壤在北岸,占10.65%;水稻土分布最广,占43.40%。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郎溪以林地为主,占26.66%。耕地37.26万亩,林地41万亩,水面22.6万亩,居民工矿用地10.09万亩,交通用地5.54万亩,园地2.1万亩,未利用地35.19万亩。人均耕地1.47亩、林地1.62亩、水面0.82亩。
矿产资源
已发现矿产12种,以非金属为主。铁矿储量约350万吨,锰矿1200吨,铜、金等有色金属分布于岗南、凌笪等乡镇。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含铁锰元素,适宜饮料开发。水泥用大理石、砂岩、萤石、长石为优势矿种。现有矿山年产矿石30.8万吨,矿业产值970万元。
生物多样性
常见树种17科200余种,以松科、杉科为主,木材年产量占78.2%。2019年森林生态功能区26.3万亩,禁伐区4.1万亩,限伐区22.2万亩。城镇绿化覆盖率39.9%,人均绿地11.9平方米。野生动物139种,兽类有山羊、獐、蛇等;鸟类有斑鹰、喜鹊、黄鹂等;水生生物包括鲤、鲫、大黄鱼、对虾、鳖等。
自然保护地
2008年高井庙林场划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人工繁育放生扬子鳄达1608条。
自然灾害
常见水旱、风雹灾害,2020年洪涝灾害致9乡镇受灾,经济损失8.44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4月,郎溪县辖9镇、3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县人民政府驻郎步街道碧河路6号。
政治人口人口数量
2022年末户籍人口345137人,男女性别比106:100。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1.15万人,0–14岁占14.69%,15–59岁占64.78%,60岁以上占20.53%。2024年末户籍人口341553人,出生1637人,死亡2130人,自然增长率-1.44‰。
民族
常住民族30个,汉族占99.54%,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29个,多聚居于陡门沟、金家湾、蒋村等地。
语言
方言主要包括土著话(定埠话)、郎溪话(江淮官话)、客籍话(河南话、湖北话)。土著话属吴语系,使用人口约5万;郎溪话为主流交际语,使用约10万人;客籍话中河南话使用约3万人,湖北话约11.5万人。
土著语
土著话又称定埠话,分布在定埠、梅渚、东夏等镇,声母29个、韵母41个、声调8个。特点是无翘舌音,h多读为f,无后鼻音。
郎溪话
郎溪话为江淮官话,分布最广,形成于各地方言融合,是全县通用交际语。
客籍话
河南话集中于岗南、梅渚、定埠等地;湖北话分布于姚村、十字、南丰等多镇,声母20个、韵母36个、声调4个。
宗教信仰
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分正乙、全真派,佛教自南梁传入,天主教1862年传入毕桥镇,基督教1890年传入。慧明禅寺(石佛禅寺)为市级文保单位,曾为皖东南佛教中心。
经济综述
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237.6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为主导,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2022年经开区装备制造产值106.4亿元。202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3%。三产比例9.8:54.4:35.8,人均GDP69058元。
第一产业
以茶叶、油料、棉花、蔬菜、水果种植为特色。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04亿元,增长4.2%。粮食种植49556公顷,产量27.5万吨;油料产量8656.3吨;茶叶产量7799.52吨,综合产值15.1亿元,获“中国绿茶之乡”称号。
第二产业
工业以医药制造、金属冶炼、电子设备、化学纤维等为主。2022年工业增加值增5%,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41.4%。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2023年落户项目27个,总投资146.82亿元。
第三产业
以零售、旅游为主。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亿元,增2.5%;农村产品网销额5.76亿元,增60.16%。进出口总额4.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1.7万美元。2022年接待游客325.35万人次,旅游收入29.73亿元。
社会教育事业
2022年全县学校86所,普通中学16所、职中1所、小学15所、幼儿园53所。中学在校生14211人,小学17337人,专任教师3023人。初中毛入学率100%,小学纯入学率100%,学前毛入学率99.83%。郎溪中学为省示范高中,在校生3011人。
医疗事业
2022年有综合医院3家,床位2015张,执业医师723人,护士939人。郎溪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540张。
文化事业
微电影《迷失》2021年入选安徽廉洁文化精品,梅渚面具、郎川墨玉石砚2022年入选省级非遗。全县有乡镇文化服务中心9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96个,各级非遗传承人21人。
科技事业
郎溪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22年宣城托新等10家企业获省技术中心认定,销售收入50.2亿元。创新创业大赛中,吉厚智能、品宙洁净项目分获一、二等奖。
体育事业
曾举办新春长跑、足球联赛、羽毛球邀请赛。2022年新建体育公园1个、健身中心3个、足球场14个、健身步道18公里。
交通综述
为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有铁路车站1座、火车站1座、桥梁5座。2022年推进高速项目4个、国省道项目5个、农村公路项目2个。
公路
2022年公路总里程2202.8公里,其中国道101.2公里、省道146公里、县道456.9公里、乡道560.2公里。
铁路
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宁杭高铁过境,设郎溪南站,由上海铁路局管辖,建筑面积4498平方米,24条线路经停。
公共交通
城乡公交线路10条。新客运总站2019年启用,开通至上海、杭州、合肥、南京等多地班线。
文化综述
郎溪为徽派文化发源地之一,春秋属楚地。1930年建立中共沙桥支部。渡江战役郎广围歼战发生于此。有磨盘山遗址、石台寨垒、吴应龙墓等遗迹。跳五猖、云舞、小马灯等非遗丰富。
文物古迹
2022年有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5处。鸦山古道为国保单位,为清代郎溪与徽州贸易要道,含古街、古道、苏维埃旧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9项、市级10项、县级24项。
饮食
以徽菜为重油、重盐、喜辣为特点,特色美食有佛山酥、茶香小梅鸭、建平雁鹅、南漪湖对虾、梅渚素鸡等。南漪湖鱼头王以胶质丰富著称,梅渚素鸡为豆制珍品,外韧内嫩。
习俗跳五猖
跳五猖起源于广德横山,为祠山文化精髓,以头戴面具、演绎阴阳五行为特色。
小马灯
小马灯俗称竹马灯,源自淮南花家湖。梅渚定埠小马灯扮演三国、岳飞传人物,伴以锣鼓跑阵、摆字表演。
艺术舞蹈
云舞为省级非遗,源于南宋扎龙民俗,动作有跑云、对云、穿云等。
工艺
瑞草魁茶制作讲究高温杀青、透闷结合,手法有抓抖撒、抖带甩等,成品芽叶舒展如兰。
地区象征
县树榉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植历史悠久;县花映山红为野生杜鹃,分布南方山区。
风景名胜综述
郎溪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获“文化影响力城市”“特色旅游魅力城市”称号。姚村镇为优质康养休闲旅游小镇。有4A景区1处、3A景区3处、2A景区6处、自然保护区1个。
重要景点观天下景区
观天下景区为4A景区,位于姚村乡,面积105平方公里,由石佛山、天子湖、红旗湖三大景点组成。
重要荣誉
2015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6年获安徽省森林城市;2018年获国家级生态县;2019年姚村镇入选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2020年获安徽省文明城市;2021年获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2022年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2025年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参考资料 >
郎溪概况.郎溪县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一节 位置 面积.郎溪县志.2023-09-14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11
郎溪概况.郎溪县人民政府.2023-09-10
【年度统计公报】郎溪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郎溪县人民政府.2025-09-01
【年度统计公报】郎溪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郎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9
观天下景区(AAAA).郎溪县人民政府.2023-09-10
郎溪县郎川街道办事处信息公开指南.郎溪县人民政府.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