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绿色能源的革命性力量与未来前景

mysmile 闻库 3
燃料乙醇:绿色能源的革命性力量与未来前景

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是一种高纯度无水乙醇,其体积浓度超过99.5%,被广泛认可为优质高辛烷值燃料和汽油增氧剂。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首次将燃料乙醇引入作为汽油添加剂,到70年代,多个国家开始大规模应用,并逐渐获得全球广泛认可。生产燃料乙醇的常见技术包括化学反应脱水法、精馏法等。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杰出代表,燃料乙醇能够有效补充化石燃料资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并显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尤其能高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的PM2.5和一氧化碳含量。

在中国,燃料乙醇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以及控制大气雾霾污染和水土资源污染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产品概述

乙醇是指通过生物质原料如农作物经过生物发酵等过程制得的可用作燃料的乙醇。燃料乙醇经过变性处理后,与汽油按特定比例混合,可生产车用乙醇汽油。

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主要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技术以糖质和淀粉质作物为原料,生产流程通常包括液化、糖化、发酵、蒸馏和脱水五个阶段。第二代技术则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相比第一代,需先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木质素,以增强原料的疏松性,促进酶与纤维素的接触,提升酶效率。待原料分解为可发酵糖类后,再进行发酵、蒸馏和脱水。

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包括陈化粮以及木薯甜高粱番薯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未来研发重点将聚焦于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核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木薯燃料乙醇、内蒙古的甜高粱燃料乙醇和山东省的木糖渣燃料乙醇等非粮试点项目,同时以农林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取乙醇燃料技术已进入年产万吨级规模的中试阶段。

能源解读

1、乙醇是自然界中一种罕见的可永久再生、实现闭路循环的清洁物质。

乙醇与植物(包括粮食)类似,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自然界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生产乙醇的基本原料,在乙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这些原料又完全分解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初始物质,形成周而复始、永不中断的循环。从学术角度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为己糖,六碳糖是纤维素和淀粉的基本分子。在生产乙醇的过程中,六碳糖中的两个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四个碳转化为乙醇。乙醇作为能源使用后,又转化为四个二氧化碳回归自然界。这六个二氧化碳分子通过光合作用,再次合成一个六碳糖,从而在大自然中实现永恒的闭路循环。这一科学而神奇的功能,奠定了乙醇的可再生性、资源丰富性和无污染特性。

另一方面,乙醇还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它既安全又卫生,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和香精香料领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也是一种优良的化工基本原料,在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更是一种难得的清洁、方便、安全的能源。这些特性使乙醇理所当然成为当前全球可再生资源研究的重点方向。

能源特点作为替代品

可作为新型燃料替代品,减少对石油的消耗。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可直接作为液体燃料或与汽油混合使用,从而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汽油添加剂

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能越佳。作为汽油添加剂,乙醇可显著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通常车用汽油的辛烷值要求为90或93,而乙醇的辛烷值可达111,因此向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能大幅提升辛烷值,且乙醇对烷烃类汽油组分(如烷基化油、轻石脑油)的辛烷值调合效果优于烯烃类汽油组分(如催化裂化汽油)和芳香烃类汽油组分(如催化重整汽油),添加乙醇还能有效增强汽油的抗爆性。

作为汽油添加剂,乙醇可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及对大气的污染。乙醇的氧含量高达34.7%,可以比甲基叔丁基醚(MTBE)更少的添加量融入汽油中。汽油中添加7.7%乙醇,氧含量可达2.7%;添加10%乙醇,氧含量可达3.5%,因此加入乙醇有助于汽油完全燃烧,减少大气污染。使用燃料乙醇取代四乙基铅作为汽油添加剂,可消除空气中铅的污染;取代MTBE,可避免对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除了提高辛烷值和含氧量,乙醇还能改善汽车尾气质量,减轻污染。一般当汽油中乙醇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对车辆行驶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NOx和CO含量明显降低。美国汽车/油料(AQIRP)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含6%乙醇的加利福尼亚州新配方汽油,与常规汽油相比,HC排放降低5%,CO排放减少21-28%,NOx排放减少7-16%,有毒气体排放降低9-32%。

可再生能源

乙醇是可再生能源,若采用小麦、玉蜀黍属、稻谷壳、薯类、甘蔗糖蜜生物质发酵生产乙醇,其燃烧所排放的CO2与作为原料的生物源生长所消耗的CO2基本持平,这对减少大气污染及抑制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优点

燃料乙醇是油品的优良品质改良剂,而非简单的“油”。

乙醇具备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并非单纯作为油品替代,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燃料乙醇是卓越的油品质量改良剂或增氧剂,同时也是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合组分。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石油行业在90年代后期为提升油品质量而发展的甲基叔丁基醚。乙醇的增氧效果比MTBE更佳。美国法定的汽油改良剂有三种:MTBE、乙醇和etbe乙基叔丁基醚),2002年,美国能源部向中国介绍燃料乙醇使用经验时,庆幸中国在MTBE刚起步时就选择了乙醇替代路径。美国经历20年MTBE弯路后,重新回归乙醇替代MTBE的道路。美国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正确地认识燃料乙醇。乙醇汽油能改善尾气污染和动力的根本原理在于乙醇所含的内氧,部分弥补了汽油在缸内燃烧时外界供氧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汽油的高辛烷值组分需求,“双优结合”使乙醇的物理化学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了解这些,燃料乙醇的定位便自然正确,仅将其视为“油”会进入误区,大幅降低其功能与价值。

生产工艺脱水技术

脱水技术是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从普通蒸馏工段出来的乙醇,其最高质量浓度仅能达到95%,要进一步浓缩,无法通过普通蒸馏完成,因为此时酒精和水形成恒沸物(恒沸温度为78.15℃),难以分离。为提高乙醇浓度,去除多余水分,需采用特殊脱水方法。

目前制备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反应脱水法、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吸附、膜分离、真空蒸馏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

发酵法

发酵法采用各种含糖(如二糖)、淀粉(如多糖)、纤维素(如多缩己糖)的农产品、农林业副产物及野生植物为原料,经过水解(即糖化)、发酵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单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淀粉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再发酵生成乙醇。发酵法制酒精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和废处理等。

成熟发酵醪中,乙醇质量浓度一般为8-10%(w)。因原料不同,水解产物中乙醇含量各异,如谷物发酵醪液中乙醇质量分数不高于12%,纤维素可用酶或酸水解,如亚硫酸法造纸浆水解液中仅含乙醇约1.5%。除含乙醇和大量水外,还有固体物质和杂质,需通过蒸馏蒸出乙醇,得到高浓度乙醇,同时副产杂醇油及大量米酒

应用现状

全球乙醇的66%用于燃料,14%用于食用,11%用于工业溶剂,9%用于其它化学工业。发酵酒精作车用燃料有两种方式: 一是配制汽油和无水酒精混合物——汽油醇,酒精在混合物中比例最高可达25%。使用汽油醇作汽车燃料时,可利用原有G4FG发动机;二是直接使用酒精作为汽车燃料,这时需使用专门设计的高压缩比发动机。巴西在这方面领先,1989年以甘蔗糖蜜木薯、玉米为原料年产发酵乙醇超过12Mt,几乎全部替代汽油,大部分采用第二种方式作为汽车燃料。从那时起,巴西不再进口原油,少量国产原油还可出口,率先实现汽车燃料酒精化。目前巴西乙醇产品中普通乙醇占2/3,无水乙醇占1/3,也是世界最大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唯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

1908年,美国人设计制造了世界第一台纯乙醇汽车,1930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面市,1978年含10%乙醇的混合汽油在该州大规模使用。1990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空气清净法修正案,要求从1992年冬季开始,美国39个CO排放超标地区必须使用含氧量质量分数达2.7%的含氧汽油(相当于添加体积分数为7.7%乙醇)。目前,美国乙醇生产能力70.78亿L/a,58个乙醇生产厂分布在美国19个州,主要原料为玉米约占90%,高粱等其他原料占10%。

欧盟每年约生产176万t酒精,1997年仅5.6%用于燃料。1994年欧盟通过决议,给予生物燃料中试工厂免税,并计划在2010年使燃料酒精比例达到12%。因此后续国家如荷兰瑞典西班牙也出台了生物能源计划。

泰国亚洲第一个由政府开展全国生物燃料项目的国家。在短短两年内,泰国成功开展了乙醇和燃料酒精项目,这些项目提供了利用过剩农产品的途径,对提高泰国农村数百万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是亚洲第二大酒精生产国,仅次于中国。设计生产能力约200万t,实际开工率50%左右。主要原料糖蜜年用量500万t。印度酒精大半用于制作香料和各种有机合成。政府对不同用途酒精征收不同税率,一度暂停食用酒精生产,导致产量下滑。尽管印度糖蜜资源不足

中国在吉林省年产60万吨和河南省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分别于2001年9月和2004年开工建设,另外,河南天冠年产30万吨与黑龙江省华润金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改扩建项目已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完成,并在当地开始乙醇汽油试用。从2001年起,中国先后在河南、黑龙江试用车用乙醇汽油,采取地方立法手段在试点城市封闭运行。河南先在南阳市洛阳市郑州市三市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现全省使用。2001年消耗147吨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约5000吨。黑龙江先在肇东市哈尔滨市使用,2001年消耗127吨,2002年消耗约500吨,目前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状况良好。经过5年试点和推广,中国生物乙醇汽油在生产、混配、储运及销售方面已拥有成熟技术。截至2006年6月,中国形成燃料乙醇102万吨年生产能力、年混配102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能力,生物乙醇汽油消费量占全国汽油消费总量20%。2006年,中国燃料乙醇生产达130万吨。

2006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超4.9亿吨,实现三年连续增产,但粮食总供求关系仍处紧平衡状态。玉米加工能力扩张较快,2005年全国玉米深加工能力达1000亿斤,实际加工消耗500多亿斤,2006年加工能力达1400亿斤,实际加工近700亿斤。深加工对玉蜀黍属的消耗导致玉米供求变化,带动价格上涨。据预测,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6%左右,涨幅高于2006年,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各地不得以加工玉米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盲目扩大玉米加工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是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成为热议话题。

2006年中国玉米产量1.385亿吨,其中饲料用量9600万吨,工业用量3020万吨,燃料乙醇所用玉米量仅占工业用量的1/10,玉米总产量的2%多一点,因此不存在争粮问题。

中国发展非粮乙醇的可行之路在于利用甜高粱番薯木薯等原料替代粮食。纤维法生产乙醇技术尚不成熟,美国计划用6年时间攻克技术难关。国内有企业已实现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但目前吨成本比粮食法高1000多元。

根据《生物燃料乙醇以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以薯类、甜高粱等非粮原料为主生产522万吨燃料乙醇,届时乙醇汽油使用量将占全国汽油用量的75%。

到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

实际上,可再生能源会议作出的停止在建乙醇燃料项目只是阶段性选择,此前国家发改委也多次通知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刹车”,但效果不尽人意。如何破解“发展”与“资源”之间矛盾,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用更长时间求解。按理说,食品和能源经济并不直接相关,但正趋于紧密关联。当石油价格上涨时,食品价格也会上涨。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国内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上涨近30%,原因之一是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

市场方向

乙醇既是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又是一种新能源。

尽管目前已广泛应用,但仍是传统观念的市场范围。未来乙醇作为基础产业的市场方向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车用燃料,主要是乙醇汽油和乙醇柴油。即传统所说的燃料乙醇市场,也是近期(10年内)容量相对较小的市场(在中国约1000万吨/年)。美国政府已制定大力发展燃料乙醇计划,计划到2011年将汽油中(不包括柴油)的燃料乙醇用量由每年15亿加仑(约450万吨)至少提高到44亿加仑(约1360万吨);

二是作为燃料电池燃料。在低温燃料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及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等可移动电源领域具有广阔前景,这是乙醇的中期市场(10-20年内)。乙醇已被确定为安全、方便、实用的理想燃料电池燃料,将拥有新型电池燃料30—40%的市场,容量至少是近期市场的5倍以上(主要基于纤维原料乙醇);

三是乙醇将成为支撑现代以乙烯为原料的石化工业基础原料。未来二十年内,由于石油资源日趋紧张,加上纤维质原料乙醇生产的大规模工业化,成本相对于石油原料具可竞争性,乙醇将顺理成章进入石化基础原料领域。在中国市场容量至少2000万吨/年以上。乙醇生产乙烯的技术已成熟,随着石油资源短缺和价格上涨,乙醇将逐步进入乙烯原料市场,可能最终取而代之。形象比喻,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石油大亨的形象可能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被“酒精考验”的乙醇大亨替代。

经济效应

燃料乙醇生产除了自身经济性及对农业、能源的好处外,还有一些明显关联经济效应。一方面,燃料乙醇具有巨大环保效应,随着推广,可大量节省大中城市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北京市每年治理空气污染费用需十几亿元,而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据环保部门监测,北京市空气污染60-70%由汽车尾气造成。在其他方面投资治理费工、费时、费资金,尾气污染重点需在“油”上下功夫,只有这样针对性强,效果才好。单乙醇汽油一个措施就可使尾气污染减少三分之一,而所需补贴值仅约1.5亿元。

另一方面,对石化行业发展来说,燃料乙醇的巨大需求十分有利。中国汽油品质提高和石化产品(如化纤)发展目前都受到石油中高辛烷值组分的制约。提高油品质量需要高辛烷值组分(如重整油),而发展化工和化纤(如聚纤维和苯系化工)也需要高辛烷值组分。在石油中,高辛烷值组分量一定(一般为石油的6%),双方实际在争这有限资源。由于用于石化和化纤效益远好于汽油,为满足需要,每年还专门进口高辛烷值组分原料(石脑油,年进口200万吨左右,价格是石油的1.5倍),包括石化行业后来准备发展的甲基叔丁基醚,也都是为解决汽油的高辛烷值组分资源不足问题。我们已接受美国教训,确定了不再发展MTBE的产业政策,那么发展乙醇就是最好选择。我们可以单从全国汽油品质提高所需高辛烷值组分量来配套发展,用量也很大。例如参照美国现行配方,在汽油中只加7.7%乙醇,或加5.7%乙醇和5%MTBE混合(均属新配方汽油),年需求量至少200万吨以上。既解决高辛烷值组分紧缺,又节约大量进口外汇支出。

使用方法

乙醇汽油的保质期仅一个月。过了保质期的乙醇汽油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在油罐油箱中变浑浊,导致打不着火。

乙醇汽油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非常怕水,保质期短,因此销售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在调配、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更严格。一般小油站不出售乙醇汽油。

国外情况

巴西乙醇燃料业从未像现在这样引起世人关注: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巴西乙醇储运基地;巴美签署乙醇合作协议;日本出巨资投资巴西乙醇厂;意大利与巴西合作在非洲建设乙醇厂;巴西向印度尼西亚提供生物燃料技术;“乙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有关巴西乙醇燃料的新闻不断引起全球关注,仿佛要在全球刮起“乙醇风暴”。

发展乙醇燃料的独特环境

巴西乙醇能源产业能取得今天成就,巴西历届政府功不可没。事实上,巴西乙醇燃料发展过程离不开独特政治和经济环境。

巴西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拉丁美洲仅次于乙醇燃料发展计划。

巴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有牧场2亿多公顷,农田6200多万公顷。除了山地和荒漠,还有1亿多公顷土地未开发利用。在保证粮食生产情况下,巴西有条件通过开发新农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大豆、蓖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仅在亚马孙河地区,适宜种植油棕榈土地就达5000万公顷,完全可形成能源农业产业规模。

于是,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燃料乙醇、调整价格及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燃料乙醇,并协助企业从国际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政府还下令在人口超1500人的城镇中,加油站都必须安装发动机

但其后十多年间,巴西国内政治环境巨变,军政府被民选政府取代。民选政府取消对蔗农补贴,蔗糖加工厂也从主要生产乙醇改为主要生产食糖。同时,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直线下跌,直接导致巴西国内乙醇燃料供应量急剧萎缩。1990年,乙醇燃料汽车销售量几乎降为零。

不过,有远见的企业家从未停止对替代能源的研发,即使在乙醇燃料无人问津的年代。圣保罗州蔗糖技术中心,也一直开展提高乙醇生产效率项目,包括研究各种甘蔗基因及萃取技术。

巴西科学家又发现了提高甘蔗乙醇生产效率的新方法。压榨甘蔗时的残留物,以前作为废物丢弃,而现在可利用这些残留物发电,从而节省将甘蔗加工成乙醇所需能源。其他副产品可作为种植甘蔗耕地的肥料。巴西科学家还开始种植转基因甘蔗,这些转基因甘蔗可更有效地转变为乙醇。这项技术推动了可抗虫害和抗干旱的甘蔗变种生产。

巴西最大甘蔗乙醇生产集团德蒂尼日前宣布,将从2012年起正式从植物纤维素中生产乙醇。在实验阶段,德蒂尼每天从植物纤维素中生产100升乙醇,生产成本每升25美分,与从甘蔗汁中生产乙醇成本相近。德蒂尼计划5年后具备日产汽车公司5万升大众汽车(巴西)公司引进巴西国内市场上第一种“灵活燃料”汽车,可同时使用乙醇和汽油燃料,结果在巴西大获成功。于是,包括通用和福特在内的其他汽车生产商也在巴西如法炮制。巴西销售的新车一半以上是“灵活燃料”汽车。车主可自由选择添加燃料类型,可以是石油,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石油和乙醇混合物。

巴西已具备生物能源生产规模。巴西是世界最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出口国。1976年至2003年,巴西甘蔗年产量从1亿多吨增长到3.5亿吨,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50吨提高到70吨,每公顷甘蔗提炼的燃料乙醇从2204升提高到5500升。

巴西全国有300多家甘蔗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加布里埃利日前在研讨会上说,只要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乙醇燃料就有竞争力。

随着各国对乙醇燃料兴趣日益高涨,巴西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乙醇燃料生产计划。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在不久前讲话中将从事乙醇燃料生产的企业家称作“英雄”。巴西农业部长罗伯托·罗德里格斯日前在日本东京宣布,到2013年,巴西计划将乙醇燃料年产量扩大到350亿升,是当前产量的2倍以上,其中约100亿升用于出口。未来7年内,巴西的甘蔗产量将从4.27亿吨增加到6.27亿吨。为配合甘蔗产量提高,巴西政府还计划同一期间新建89家乙醇燃料生产厂。

事实上,巴西乙醇燃料业在前些年并不景气,很多企业面临严重财政危机,这次来势汹汹的“乙醇风暴”给这些企业带来大好复苏机会。投资者对乙醇工业的热衷,使巴西乙醇燃料企业迅速活跃起来,既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促进其他相关经济部门增长。

2009年,投资者只需花费相当于工厂一年盈利额的价钱就可买下整家乙醇燃料工厂,但即使掏出两倍价钱也未必如愿。由于新建工厂至少需三四年时间才能投产,许多投资者更希望尽快收回成本,因此宁愿花大价钱购买马上可投产的旧厂房。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18家工厂被外资收购,年碾磨能力2800万吨甘蔗。巴西蔗糖工业联合会官员罗德里格斯认为,按如今外资投入蔗糖工业趋势,今后5年内,27家碾磨工厂将被外资收购,年碾磨能力达7000万吨甘蔗。

除了吸引外资,乙醇燃料也吸引不少国内企业关注。在这个领域,巴西国内资本主要来自以前从事过乙醇生产的企业、独立燃料分销商、市政建设部门和其他主要农牧业部门。独立分销商已买下10家生产工厂,而其他农牧业部门则以提供种植甘蔗的土地加入这一行业。

环保燃料引发环保担忧

乙醇燃料提取自甘蔗,比化石燃料更清洁,因此被普遍认为是环保能源。但与此同时,乙醇燃料业迅猛发展也引起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担心。他们认为大规模生产乙醇燃料会在社会和环保方面付出高昂代价,造成森林毁灭、粮食涨价,实际上弊大于利且得不偿失。

事实上,种植甘蔗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的迹象已在巴西许多地方出现。如圣保罗极简是巴西最大甘蔗生产地,全国62%甘蔗出产于此,乙醇燃料生产热潮让这个州土地价格大涨,尤其是离工厂近的地点,适合种植甘蔗的土地价格已达2002年时的两倍。

同时,地价上涨也使其他行业生产成本增加,如粮食和农牧业,因为它们不得不跟甘蔗争抢土地。土地市场双月报告显示,甘蔗正在侵占粮食、橙子和牧场用地。而畜牧业更饱受打击,畜牧业用地从2004年就因为大豆产量增加而损失不少,如今又不得不为甘蔗让路。

圣保罗州许多农场主认为,出租土地比自己种地更合算。卡瓦里尼就是其中一个,他放弃种粮食,把自己的部分土地租给一家蔗糖和乙醇生产工厂。卡极简说:“我厌倦了每年自己先付钱种庄稼,年底再计算回报。现在我出租土地,收入比以前更好。”

由于圣保罗州土地有限,很多种植者开始向相邻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和帕拉那州扩展土地。当地政府担心,甘蔗产量增加,必将影响这些地区其他农业生产发展。巴西著名环境保护者、前国会议员法比奥·菲尔德曼说,“甘蔗种植园面积过于庞大,这种单一种植状况会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局部引用)

尽管在生物燃料方面拥有领先优势,但由于大片森林遭砍伐,巴西仍是全球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有关专家认为,肩负减缓全球升温趋势使命的地球变暖趋势可能不减反增。

生产商为获取乙醇,必将占用农业用地,大规模种植生产乙醇用的农作物。一旦无法更多获得农业用地,利润驱使可能会使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西洋热带雨林和许多珍贵草原、林地受到侵犯。这些土地上树木每年原本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牺牲它们换取乙醇,实际上得不偿失。

乙醇所起环保作用还会被诸多因素冲淡。种植生产乙醇用的农作物需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农场还需使用汽油驱动农业器械运作,这些实质上都涉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一旦全世界把生产能源目光投向农作物,农作物最基本功能将受到挑战,贫困人民的饥饱也将受到挑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在访问巴西期间强调,巴西和美国领导人建立的乙醇联盟存在环境风险。他说,如果巴西政府保护不到位,一旦国际市场对乙醇及其他生物燃料需求增加,就可能威胁亚马孙河地区的雨林。虽然如今甘蔗在亚马孙地区种植面积还很小,但对乙醇需求增加有可能推动甘蔗种植者进入亚马孙地区,从而对亚马孙地区雨林保护构成新压力。

对此,巴西总统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希望能利用生物燃料技术帮助相对贫穷地区发展经济,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参考资料 >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中国电力新闻网.2024-02-20

高科技与产业化.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02-20

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化学慧.2024-02-20

标签: 乙醇革命性燃料是什么 乙醇燃料的性质 乙醇革命性燃料有哪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