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CN刊号)是中国报刊的唯一身份标识,由报刊管理部门依据统一规则编制,用于报刊统计、管理和识别。其标志以国际标准中国国别代码“CN”为核心识别符,遵循GB2659—86规范。
发展历程1988年以前,我国报刊出版管理职责分散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部门,刊号形式多样、未成体系。主要类型包括:
1. 报刊分类编号制,如《集邮》曾使用“北京市期刊登记证第551号”;
2. 报刊合并编号制,如《人民权利报》采用“山东省报刊出版准印证报字第022号”;
3. 地区简称结合“报”“刊”字母缩写编号方式。
需特别说明的是,我国早在1986年加入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设立国家中心。许多期刊在1988年前已获ISSN号。
1987年新闻出版署成立后,启动报刊重新登记工作。鉴于《中国标准刊号》尚未获批,暂以草案形式实施国内统一刊号体系。同年对侨刊乡讯启用“Q”字标识的特殊刊号。
查询方式国内统一刊号以“CN”为标识,由报刊登记号与分类号构成,以“/”分隔。登记号为6位数字,含2位地区码和4位序号。
(1)地区码参照GB2260—82省市代号编制;
(2)序号由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分配,0001-0999为报纸序号,1000-4999为期刊序号;
(3)分类号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学科范畴,报纸暂不标注。
期刊分类遵循四大原则:以内容科学属性为主;多主题取前者;交叉学科按研究中心划分;双重属性归入主学科。如《医学与哲学》归入“R”类,《白蚁科技》划为“Q”类。
1996-1999年报刊治理期间,刊号体系经历重大调整:
• 设立学习辅导类CN(X)、解放军系列CN(J)、高校校报CN(G)等专用号段
• 民族文字报刊增加文种标识码,如维文版加“-W”、哈文版加“-H”
• 期刊领域增设年鉴CN(N)、复印资料CN(F)、政报CN(G)等专项序列
• 重庆市升直辖市后启用50号段
1999年成为刊号变动最频繁的年份,后续经多次调整逐步稳定。
国标实施2002年6月1日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9999—2001)正式实施,取代原GB9999—88标准。新标准包含国际标准刊号(ISSN)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双体系。
ISSN由8位数字组成,CN号维持“地区+序号/分类”结构。2004年进一步优化报刊分类登记表,增删部分类别。
期刊条码自1994年强制推行,采用EAN13位码结构:977+ISSN前7位+特定位+校验码。附加码标识刊期,如月刊01-12、季刊按首销月编码。印刷要求严格:位于封面左下角,缩放比例90%-200%,底色需为浅色系。
刊号末位字母对应学科分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G 文化科教
O 数理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X 环境科学
参考资料 >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