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陈萍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她于1991年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1997年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化学系担任副教授,专注于储氢材料的研究工作。2008年,她回国加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博士于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1年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破解储氢材料难题
她创新性地将氮元素引入储氢材料中,开创了金属氮基储氢材料体系,拓宽了传统以金属和金属合金为主导的储氢材料研究领域
据统计,如果到2020年全球15%的人口拥有汽车,地球上的汽车数量将达11亿辆。如果继续依赖化石燃料,能源枯竭的压力将难以承受,同时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全球汽车业迫切需要寻找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尽管许多国家已部署氢能战略,但50年来氢能的应用推广进展缓慢,尚未实现商业化。
陈萍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一、燃料电池成本较高;二、现有氢气储存方式储量低、不够理想;三、氢气制造仍依赖化石资源,不够环保。“这三个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突破,导致一些国家放缓氢能开发投入,部分合作伙伴不得不转行。”
尽管如此,日本和中国在氢能研发上的投入相对稳定。日本作为汽车制造大国,设定了2025年氢气—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生产的目标。在中国,科技部的“863”、“973”及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项目支持国内院所从事相关研究,为氢能实用化进行技术储备。
陈萍表示:“虽然太阳能、风能、氢能等面临挑战,但这是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困难,只有通过坚持努力才能突破。可再生能源相互关联,氢能作为优秀能源载体,其技术进步也能促进风能和太阳能的转化利用。”
目前氢能汽车多使用高压储氢罐,缺点是储量低、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陈萍领导研究组进行固体储氢材料研究,创新引入氮元素,开创金属氮基储氢材料体系,拓宽了原有研究领域。这一体系已成为储氢材料研究的重要分支,并引发多个相关材料体系的建立。陈萍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现有储氢材料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类型。陈萍团队创立的新体系涉及多种材料,尤其专注于可逆类型,可在温和条件下存储大量氢气,为攻克低储氢效率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氢作为高效、清洁、广泛应用的能源成为可能。
从小就向往科学
“小学时,我将电线插入水中,产生氢气和氧气,虽然危险但非常有趣。”
陈萍自幼对科学充满向往,像那个时代的许多孩子一样认为科学家是了不起的人。
“小学时,我将电线插入水中,产生氢气和氧气,虽然危险但我觉得特别有趣。”这是陈萍与化学的第一次接触,让她立刻喜欢上这门神奇学科。高考后,陈萍选择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那所美丽的海滨大学,她从本科读到博士,并沿着科研之路坚定前行。
陈萍的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新加坡做博士后时,陈萍的一个发现经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但后续实验证明结果错误,面对质疑,她没有放弃,花两年时间找到错误原因并取得更好成果。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陈萍凭借出色工作先后获得淡马锡控股青年科学家奖(2006)、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07)和IPS世界科学奖(2008)等奖项。
一次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的学术会议中,陈萍偶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任所长包信和研究员。包信和邀请她参观研究所。亲身了解大连化物所雄厚科研实力后,陈萍接受张涛所长邀请,2008年带领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回国加盟大连化物所。
目前,陈萍担任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部长,团队从10多人扩展到20多人,积极拓展储氢研究新方向,优化新型储氢材料性能,进行实用化探索,力争建成氢+燃料电池示范系统,同时拓宽材料研究领域。
选择了,就要坚持
“如果热爱科研,就要坚持。如果不确定,一定要慎重考虑。”
“研究成果需要长期积累,坚持研究方向、摒除干扰很重要。我相信天道酬勤。”陈萍笑着说。
她的女性同学和学生中,最终从事科研的比例不高,许多人中途放弃。陈萍说:“如果你热爱科研,就要坚持;如果不确定,一定要慎重考虑。”
遇到有天赋的女生时,陈萍会给予鼓励和建议,引导她们走向科研道路。
她认为,社会对女性传统责任要求减少,给了女性更多发展空间,女性应勇于追求热爱并擅长的事。
家人对陈萍的科研事业给予大量支持理解,这对她非常重要。
“我的丈夫从事商务工作,虽不能讨论专业问题,但常从其他角度提供不同看法和启发。他喜欢看书,经常提供思路和灵感。”陈萍说。
除科研外,陈萍还担任国际氢能联合会国际顾问、《材料研究学报》责任编辑、美国能源部氢能项目年度评审专家等。2011年8月,她被15国同行全票选举为国际储氢筹划委员会委员,成为该委员会唯一在职中方代表。
研究发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提出全新材料设计策略,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稀土氢化物——氢化镧晶格中 intentionally 制造大量缺陷和纳米微晶,研发出首个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相关成果于2023年4月5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获得荣誉
2023年8月31日,陈萍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参考资料 >
我国研发出首个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中新网.2023-04-06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09-01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