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重磅出台支持贵阳旅游业加速发展指导意见

mysmile 闻库 2
贵州省重磅出台支持贵阳旅游业加速发展指导意见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是于2014年7月21日正式发布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

正文

中共贵州省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2014年7月21日)

为全力推动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贵阳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打造以避暑休闲与都市旅游为核心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贵阳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现提出如下指导方针:

一、明确发展目标,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跨越发展

(一)总体要求。以建设“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推动贵阳从“中国避暑之都”全面升级为“中国避暑休闲之都”,构建以都市旅游、休闲度假为引领,商务会展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为支撑,乡村旅游为补充的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品质、旅游形象和产业融合“四大升级行动”。

(二)工作目标。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的支柱产业地位,将贵阳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与国际旅游城市,并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服务枢纽。加快打造一批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的特色产品,塑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系统,显著增强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在模式、政策与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突破。力争到201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使之成为推动贵阳国民经济与社会全面小康的关键支柱产业和惠民产业。

二、加强文化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城市。依托贵阳夏季凉爽的气候、优良的空气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培育多个生态旅游集聚区。重点推进青岩古镇多彩贵州城、南江大峡谷、桃源河等一批高品位景区建设,加快南明河流域休闲带、开阳喀斯特生态旅游区、乌当温泉度假区等重点项目。支持贵阳市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优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生态公园设施与服务,推出多条森林旅游主题线路,培育森林旅游示范区。重点推动黔灵山公园申报国家重点公园,依托环城林带打造环城森林公园体系。

(四)发挥品牌优势,建设重点避暑休闲度假区。全力提升“爽爽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国际品牌影响力,支持贵阳依托生态与气候资源,差异化开发漂流、森林、康体、养生、养老等避暑休闲产品。重点建设以花溪十里河滩、时光贵州湿地公园、红枫湖百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湿地旅游区;以花溪天河潭、开阳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等为代表的喀斯特避暑度假区;以白云蓬莱仙界、乌当泉城五韵、修文桃源河乡村旅游示范区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度假集群。

(五)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超前规划适应高铁时代的旅游线路,推出“广州—桂林—贵阳—昆明—曼谷”、“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三亚”等国际级观光线路;“贵阳—遵义—重庆—广安市”红色旅游专线;“贵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梵净山凤凰古城”文化寻访线路;“贵阳—云南石林”高原喀斯特与多民族风情相结合的西部旅游线路。同时拓展贵阳至全省的民族风情、都市休闲、历史文化、温泉养生、乡村体验与体育休闲等多主题旅游线路,满足多样化客群需求。

(六)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强化贵阳纳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项目的规划与配套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功能与文化内涵,做优环境、做强品牌,全面提高贵阳旅游产品竞争力。重点支持青岩古镇打造成为贵州省旅游升级示范平台并争创国家5A级景区;推动小车河湿地公园、桃源河、蓬莱仙界、息烽露营基地、白云欢乐世界等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进“南明河休闲带”项目,开通筑城广场至中天未来方舟航线,打造集观光、休闲与购物于一体的全国知名城市文旅街区。按4A级以上标准加强景区道路、水电、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2-3个5A级标杆景区。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支持花溪区、观山湖、乌当区开阳县清镇市等区域建设旅游慢行系统。

三、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打造西南旅游服务中心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接待能力。支持贵阳市构建涵盖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经济酒店与汽车营地的多元住宿体系,实现接待床位总量突破20万张。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建设一批高星级饭店;新建或改造百家以上避暑度假精品酒店,形成集群效应。构建多元化餐饮体系,推动本土餐饮企业连锁化发展,引入国内外特色美食,打造一批餐饮品牌与街区。高标准建设南明河休闲带、会展城国际美食街等餐饮集聚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娱乐,丰富都市旅游体验。

(八)加快旅游商品产业发展,建设西南旅游购物与研发基地。支持贵阳市结合城市综合体新建大型购物中心,引进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免税店及奥特莱斯、家乐福等商业综合体,优化全市商业网点与服务。依托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优势,以淘宝贵州馆、京东商城贵州馆等平台为基础,构建旅游商品信息化平台,建成全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支持贵阳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打造“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品牌,在乌当区花溪区开阳县等地建设工艺品与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培育龙头旅游商品企业。在第九届省旅发大会期间于贵阳市举办“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展”。

(九)优化“软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贯彻《旅游法》为抓手,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结合“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服务质量标准,加强旅行社、住宿、餐饮及景区服务提质与导游培训,建立游客满意度导向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旅游环境。

四、加强改革创新,增强旅游发展活力

(十)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贵阳市开展“先行先试”,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县级政府旅游业统筹职能,优化机构设置与管理机制。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探索景区统一执法,提升监管水平。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提高处理效率与满意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鼓励多元中介组织发展,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十一大力推进景区管理经营体制改革。支持贵阳开展省级旅游改革试点,突破条块分割与多头管理困局。支持贵阳市依循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通过特许、转让、承包、参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支持贵阳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整合资源,培育成为大型旅游龙头企业。

(十二)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贵阳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扩大政府投资效能。鼓励国际资本、民间与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兴办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上市,鼓励通过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符合政策的旅游项目优先信贷支持,探索以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新模式,全面提升景区软硬件水平。

(十三)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支持贵阳市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做强中瑞经贸交流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及北京市等国内先进地区的协作。支持贵阳争取开放第三、四、五航权,开通欧美航线,争取机场过境免签、离境退税与落地签政策。

(十四)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支持贵阳出台旅游人才专项政策,在教育、培训与深造方面予以倾斜,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支持贵阳市在“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中重点引进旅游急需人才,在创业扶持、专家评审、“人才绿卡”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旅游人才资源网与数据库,发布供需信息,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导游社会保障改革,保障导游权益。

五、推动产业融合,扩大旅游发展规模

(十五)加快文旅融合。依托“多彩贵州省城”、省博物馆、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天会展城孔学堂等打造文化展示体验平台。挖掘阳明文化、民族文化、水东文化及抗战历史内涵,提升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等历史文化景点。加大青岩古镇、青岩堡片区开发,依托花溪高坡、乌当新堡乡羊昌镇黄连村非遗资源,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提升城市文化娱乐品位,做强多彩贵州风、贵阳交响乐等品牌,引进嘉年华等高端品牌,支持打造3-5台高品位文旅节目并纳入全省线路推广。加强“城市旅游空间”建设,鼓励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旅游文化投资集团等开发本土文旅产品,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文旅企业集团。

(十六)推进会展旅游融合。依托中天会展城、贵州国际会展中心、贵阳会议中心与高星酒店等基地,加快会展与旅游融合,建设国际旅游会展名城。鼓励拓展旅行社及酒店会展业务,开发会展旅游产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合作,培育引进大型会展企业。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农博会、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亚青赛等展会影响力。积极申办国际展会,推动会展旅游深度融合。支持贵阳办好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相关论坛与互动活动。

(十七)推进农旅融合。支持贵阳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出口与休闲观光基地。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区与“四庄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田园风光优美、民俗淳朴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特色休闲农庄,培育重点民俗旅游村与示范户,做强农业旅游产品。

(十八)推进康养旅游融合。推动“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重点建设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息烽露营度假区、金阳十二滩等户外运动项目,打造全国有吸引力的户外运动基地。加快温泉资源开发,重点打造息烽温泉、乐湾国际温泉、新萝温泉城等项目,形成集疗养、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温泉旅游集聚区。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养生村镇,支持白云、花溪区、观山湖、清镇县等建设现代生态养老度假区,形成主题化养老产业集群。支持贵阳市申报国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六、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构建国际化旅游营销体系

(十九)加大宣传与市场促销。围绕提升贵州省整体形象,创新贵阳旅游营销方式,形成宣传合力。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多渠道高频次宣传,实现营销网络全覆盖。把握高铁开通机遇,推动区域旅游城市互动与客源互送。借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避暑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亚足联冠军联赛)及民族节庆等活动,强化“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品牌国际宣传。发挥本省主流媒体主导作用,扩大宣传影响。支持贵阳在境内外客源城市口岸、公共场所设立旅游宣传窗口,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城市电视节目置换播出,构建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宣传网络。

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城市

(二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保障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启动三期工程,力争201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2018年达2000万人次。加快贵广、长昆、渝黔、成贵等快铁及市域快铁建设,力争2014年贵广快铁通车。推进贵阳轻轨建设,确保2017年1号线运营。加强高速公路建设,2016年全面建成贵阳至瓮安、贵阳至黔西市清镇市织金县等高速;推进贵遵复线前期工作。完善以贵阳为中心的高速路网。优化城市主干路网,实施畅通工程二期,推进1.5环建设,形成便捷城市交通体系。支持贵阳市加强旅游公路与专用公路建设,整合资源建设连接西望山、白云老龄度假综合体、天河潭、开阳十里画廊等景区的旅游公路。实施“美丽乡村小康路”计划,支持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加强旅游客运体系,发展旅游公交与旅游车队,开行景区公交。加强客运站建设,重点建设贵阳北站,推进西站、南站、北站前期工作;加快景区车站建设。

(二十一)加强“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推进贵阳市旅游信息化,创建全国“智慧旅游城市”。结合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整合资源,构建景区无线网络,实时感知天气、路况、客流等信息,建立集旅游、交通、安防与动态监测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系统。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率先建设4G网络,建立与国际互联的现代旅游信息网。结合西南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好想带”特产电商、“爽游在线”旅游电商平台建设,推广物联网技术,搭建全省大数据信息平台,建成覆盖全市、服务全省的旅游综合信息系统。加强市、区县及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景区“一卡通”。支持贵阳市建设“智慧旅游产业园”,推进景区、酒店、车站、商场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发展旅游电商,实现服务智能化、便捷化。

(二十二)创建优美生态旅游环境。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目标,支持贵阳加强生态环保,实施“蓝天守卫计划”、“碧水治理计划”、“绿地保卫计划”。加强城市绿化与森林保护,支持优化公园绿地空间,结合“疏老城、建新城”实施增绿工程,建设城市绿地、各类公园与生态小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与石漠化治理工程,支持贵阳市实施环城绿化并扩展至旅游公路沿线;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湿工程,加强林地建设与森林资源提质,确保2015年森林覆盖率超45%。

(二十三)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序拓展规模,增加绿地与公服设施。强化空气质量整治,全面推进扬尘治理,实施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7项专项治理。重点提升老城区服务功能,疏解部分机关、教育、市场与工业项目,控制老城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管理与综合整治,实施街道、建筑与旅游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景区、车站、饭店周边治安,打造“平安贵阳”。加强主干道、“北京二环路八路”城市快速路绿化及公园广场整治,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推进南明河流域、两湖一库等饮用水环境治理。开展文明教育与劝导,提升市民素质,营造热情好客的人文旅游环境。

八、强化保障,形成加快贵阳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十四)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贵阳承办第九届省旅发大会,从省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补助与贴息。201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贵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构建航班网络,省航线专项资金按规定给予补贴。省环保厅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支持,将部分景区及乡村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纳入项目支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贵阳市湖泊保护与南明河治理。省预算内基建资金重点倾斜贵阳,用于大会主会场、旅游公路及环境整治等项目。省级各类专项资金优先支持贵阳旅游产业项目。资金下达贵阳市后统筹安排,加强督查,提高效益。

(二十五)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落实西部大开发、国发[2012]2号文件等优惠政策,支持贵阳市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政策,力争在改革、政策、资金、项目与开放方面突破。加大贵阳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重点景区支持力度,开辟项目“绿色通道”。支持盘活闲置与低效用地,多渠道保障旅游项目用地。探索以划拨方式供应游客中心、集散中心、休憩站点、非营利停车场等公益性设施用地。支持贵阳市在旅游车队运营、酒店闭路电视、住宿企业入统、出入境签证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手工艺人、返乡农民、大学生等创业,打造旅游商品专业镇、村。

(二十六)强化任务落实。省直有关部门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贵阳发展大会精神,按“5个100工程”部署,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将支持贵阳承办旅发大会置于工作重要位置,制定具体措施,推动贵阳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

(二十七)强化督促检查。贵阳市要按省委、省政府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旅游业转型升级与做大做强,打造全省旅游龙头,全力以赴抓落实。增强机遇意识与责任感,以新思路、大力度、实举措强化省市联动与区域合作,推进改革创新,落实目标责任。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将本意见事项分解至省直单位,定期督查通报,确保落实。


参考资料 >

标签: 贵州重要纬线 贵阳市情况 贵阳市贵州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