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全面解析:结构、形成机制与应用领域

mysmile 闻库 4
芽孢全面解析:结构、形成机制与应用领域

芽孢

芽孢是某些微生物在应对不利环境条件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暂停,细胞质脱水浓缩,逐渐形成的一种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高抗逆性休眠结构。由于它在细胞内产生,因此也称为内生芽孢(endospore),简称芽孢(spore)。芽孢广泛分布在水体、土壤、空气和食品等环境中,不同细菌的芽孢位置各异。一个细菌仅生成一个芽孢,芽孢并非繁殖体,而是休眠形式,故更精确地应称作“芽胞”。

多数芽孢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根据细菌形态可分为杆状细菌和球菌。芽孢通过其独特的孢外壁、芽孢衣、外膜、芽孢皮层等多层保护结构,使其成为抗逆性极强的生命体,含水率低(约38%~40%),对辐射、高温、低温、干燥、极端pH和常见化学消毒剂(如乙醇、第七代季铵盐类杀菌剂等)具有高度抵抗力。

芽孢凭借其抗性优势,在医药、养殖、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例如,在医药中用作药物;在养殖中耐受饲料制粒高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农业中作为有益菌促进作物生长和防菌。但同时,芽孢也存在有害方面,部分芽孢是外源性感染源,食品、医疗和发酵工业等领域将芽孢失活作为灭菌标准。系统研究芽孢的分布、结构、特点、分类和形成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

1838年,德国科学家克里斯汀·埃伦伯格(Ehrenberg)首次观察到细菌芽孢。

1888年,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首次详细描述了炭疽杆菌芽孢的形成、萌发、繁殖和再形成过程。

1933年,美国科学家Bayne-Jones S和Petrilli A报道了巨大芽孢杆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

1949年,美国Knaysi G和Hillier J对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萌发及外壳结构进行了研究。

1976年,英国PJ Piggot和JG Coote研究报道了细菌芽孢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

分布

在自然环境:芽孢分布范围极广,从水体、土壤、空气到食品、人和动物的体表及腔道,都能检测到芽孢。这归因于其微小体积、强大抗性、快速繁殖和多样营养类型。

在菌体中:不同细菌芽孢的位置不同,有的位于细菌中部,有的在偏端或顶端。例如,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直径小于菌体直径,位于菌体中心或近中心;一些细菌芽孢直径小于菌体,称为芽孢杆菌(好氧菌);另一些芽孢直径大于菌体,使菌体呈梭形或鼓塑形,称为梭状芽孢杆菌(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中间。

结构

芽孢包含七部分结构:孢外壁、芽孢衣、外膜、芽孢皮层、芽孢壁、内膜和核心(芽孢原生质和芽孢拟核)。

孢外壁:芽孢释放后,母细胞残留物形成孢外壁,主要由脂蛋白组成,含少量氨基葡萄糖,透性差。

芽孢衣: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含量占芽孢总蛋白的50%-80%,富含疏水性氨基酸。

外膜:位于芽孢衣之下,对芽孢形成至关重要。

芽孢皮层:芽孢抗压性的关键结构,含芽孢肽聚糖及吡啶二羧酸钙盐。

芽孢壁:由肽聚糖组成,结构与营养细胞细胞壁相似。

内膜:包裹核心,具有选择性渗透屏障作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

核心:位于中心,含胞质蛋白、核糖体和脱氧核糖核酸。

芽孢特点芽孢菌分类

多数芽孢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根据细菌形态可分为杆状细菌和球菌。

在杆状细菌中,产生芽孢的主要有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和芽孢乳杆菌属。

在球菌中,仅少数属如芽孢八叠球菌属能形成芽孢,而螺旋菌不能形成芽孢。

芽孢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是应用广泛的细菌,许多种类能产生抗生素或代谢物,用于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

梭状芽孢杆菌属

梭状芽孢杆菌是常见致病菌,包括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能引起食物中毒、肌肉强直和痉挛、败血症甚至死亡。

芽孢乳杆菌属

芽孢乳杆菌属的代表是菊粉芽孢乳杆菌,兼具芽孢杆菌和乳杆菌特性,能产芽孢,耐受工业环境,高效发酵生产D-乳酸。

芽孢八叠球菌属

芽孢八叠球菌属的代表是巴氏芽孢八叠球菌,具有高产脲酶能力,帮助肾脏功能缺陷者降解体内尿素。

芽孢形成诱导条件

芽孢菌存在形式包括营养体细胞和芽孢。当环境适宜时,营养体细胞快速繁殖;当营养缺乏或环境胁迫时,诱导芽孢形成。芽孢形成受基因调控,并非仅受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受菌龄和环境因子影响。

形成过程

芽孢形成是复杂过程,涉及形态和化学成分变化,从营养细胞到成熟芽孢约8小时,主要阶段包括:核物质融合成轴丝状,细胞膜内陷形成隔膜包围核物质,产生前孢子,前孢子被多层膜包围,最终成为成熟芽孢。

起始阶段

芽孢形成起始于一系列磷酸激酶通过自身磷酸化,传递磷酸基团,最终激活芽孢起始总开关。

不对称分裂

脱氧核糖核酸分离完成与隔膜在不对称位置内陷同时发生,细胞在偏向一极形成隔膜,产生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母细胞和前芽孢。前芽孢最初只含三分之一染色体,剩余由DNA运输蛋白移位至前芽孢。

嚢吞作用

不对称分裂产生的前芽孢被母细胞包裹,完全包裹后与母细胞分离,完成裹吞。

成熟释放

在σ因子作用下,前芽孢发育为成熟芽孢,母细胞裂解释放成熟芽孢。

芽孢萌发

当芽孢受到外源营养物质、萌发剂受体、化学品、压强等适合因素刺激时,进入萌发状态,开始新的生长周期。芽孢萌发是关键步骤,标志从休眠向营养繁殖状态转化,抗性逐步丢失,恢复营养菌体繁殖。

用途

芽孢菌由于形成内生芽孢,具有耐高温、耐酸、耐胆盐、耐部分抗生素等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医学药用

在医药领域,用于治疗便秘、腹泻、病理性黄疸等症状,常用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等。

经济价值

在养殖领域,芽孢类益生菌耐受饲料制粒高温,作为饲料添加剂和水质改良剂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在农业领域,芽孢类生防菌在筛选、生产、剂型加工及复杂环境中存活、定殖与繁殖具有优势。

危害主要危害

部分芽孢是外源性感染源,如破伤风、气性坏疽芽孢进入伤口萌发后导致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组织坏死;食用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发酵生产中被耐热芽孢杆菌染菌导致减产。食品、医疗和发酵工业需彻底消灭有害芽孢,并将芽孢失活作为灭菌标准。

防治措施

防治芽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杀灭,如使用氮酮作为高效促渗透剂,促进杀灭药物进入芽孢内部;诱导芽孢成为繁殖体,丧失抗性,用高温、高压、湿热、辐射和化学消毒剂杀灭;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灭活芽孢。二是阻止芽孢萌发,使其保持休眠状态,避免危害。

相关研究伴孢晶体研究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形成过程的研究发现伴孢晶体,形状可分为菱形、不规则形、方形和镶嵌四类,结构功能分为Cry和Cyt蛋白两大类。伴孢晶体是碱溶性蛋白质晶体,本身无毒,与昆虫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分解产生毒蛋白,具有强杀虫能力,可作为安全生物农药使用。

耐热机制研究

芽孢耐热机理尚无定论,较有说服力的是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外层疏水性角蛋白对阳离子和水通透性差,离子强度强的皮层掠夺核心水分,使核心失水而皮层吸水膨胀,增加抗热性。

参考资料 >

..2023-05-26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6

..2023-05-27

..2023-06-03

..2023-05-26

..2023-05-26

..2023-06-02

..2023-05-26

..2023-05-27

..2023-06-03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6

..2023-06-02

..2023-05-26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7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2

..2023-06-03

..2023-06-08

..2023-06-08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6

..2023-06-08

..2023-06-08

..2023-05-27

..2023-05-27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5-27

..2023-05-27

..2023-06-08

..2023-06-08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7

..2023-05-27

..2023-06-03

标签: 芽孢应用领域解析报告 芽孢应用领域解析论文 芽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