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互损:中医病理中的相互影响与失衡机制

mysmile 闻库 4
阴阳互损:中医病理中的相互影响与失衡机制

阴阳互损是中医病理学中描述阴阳相互依赖关系失调所引发的一种病变状态。阴阳本应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并作为彼此的化生源泉。当一方出现亏虚或功能减退时,无法有效资助或促进另一方的生成,必然导致另一方的虚弱或功能下降。具体而言,在阴虚基础上继发阳虚,称为阴损及阳;而在阳虚基础上继发阴虚,则称为阳损及阴。唐代医家王冰在注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时强调:“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这深刻揭示了阴阳互根互用的核心原理。

阴阳互损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将精与气、血与气、津液与气等划分为阴阳属性,属阴的有形物质(如精、血、津液)与属阳的无形之气之间的相互损害,可导致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津气两虚,以及气随血脱、气随津脱等病理现象。由于这些内容在后续“精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章节中有详细阐述,此处仅作简要概述。二是将气自身区分为阴阳,阴气长期亏虚无法化生阳气,或阳气长期衰弱无法化生阴气,从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变。肾作为五脏阴阳之本,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波及肾之阴阳及肾自身失调时,才易诱发阴阳互损。而阴阳互损所致的阴阳两虚,并非低水平平衡,而是往往偏向阴虚或阳虚的不同倾向。

参考资料 >

标签: 病理失衡阴阳怎么判断 阴阳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病理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