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卓越工程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领航者

mysmile 闻库 2
广东工业大学:卓越工程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领航者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英文名称: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GDUT/广工),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体,融合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校。虽未入选“985工程”和“211工程”,但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被誉为华南地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沙河、揭阳六大校区,总面积达5300亩,教育资源覆盖广泛,办学规模宏大。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的广州工学院。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为广东工业大学。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2008年跻身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14年整体进入一本招生,2016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2018年入选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7月,学校共设25个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和12个研究院,开设94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8个,涵盖4类博士专业学位和21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冲一流”学科7个。全校教职工超420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千余人,省级创新团队17个。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27个,教学名师国家级1人、省级19人。2023年学校9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64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日制在校生逾5.4万人,其中本科生超4万,研究生超1.4万,并招收成人教育、港澳台及国际学生。

学校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301–400区间,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35–49位,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96位,展现出强劲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

学校历史广东工学院

原广东工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广州水利土木工校,由多所技术学校合并而成。1955更名为广州水利学校,1958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立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同年,广州高等工业学校升格为广州工学院,1961年与多校合并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1962年,中南科学技术学院与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工学院,校名由陶铸同志亲笔题写。学校设8个系、19个本科和13个专科专业。197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并迁至韶关办学,1981年回广州复名,1982年正式恢复广东工学院建制。

广东机械学院

广东机械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广东省机械学校,属工科类普通中专。1968年停办,1978年升格为广东机械学院,1992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

华南建设学院(东院)

前身为1956年设立的广东省城市建设局干部培训班,历经多次更名与调整。1958年更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后经停办与复办,1991年并入华南建设学院,成为其东院。

广东工业大学

1995年6月,三校合并成立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评价,2008年进入广东省“211工程”学科建设。2012年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2014年整体一本招生。近年来,学校牵头成立多个行业联盟与研究院,2023年校史馆与工业设计展览馆相继开放,2024年与华为签约人才合作计划,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共建研究基地,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与创新平台建设。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7月,学校设25个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和12个研究机构,涵盖94个本科专业。学院包括机电工程、自动化、轻工化工、信息工程、土木交通、计算机、材料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物理光电、生物医药、管理、法学、数学统计、经济贸易、艺术设计、建筑城市规划、国际教育、生态环境与资源、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形成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

学科建设

在2023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设计学位列全国前3%,跻身“中国顶尖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位列前7%,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位列前12%,属“中国一流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等学科进入全国前20%。截至2025年5月,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3个进入前1‰。拥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37个、省级28个,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覆盖多个领域。

教学情况

学校教学成果显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本科教学工程27项、“四新”项目4项。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4项、省级27项。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省级127门,建成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持续推动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规模

截至2025年6月,教职工总数427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8.2%,博士学历占73.46%。拥有高层次人才千余人,创新团队17个,教学团队27个,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合作交流

学校与境外17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建设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成立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班,建立15个协同创新平台,包括4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和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扩大国际合作与产学研影响力。

注:以上信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官网“合作院校”

招生录取

2025年,学校在未实行新高考的省(区、市)按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新高考省份按本科批次招生,艺术类录取按生源省份规定执行。

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理工科研

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湾区联合研发基地,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揭阳分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0余个。

注:以上信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官网

人文社科

截至2025年5月,拥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新型智库等省级人文社科平台28个,涵盖数字经济、大数据创新研究等多个方向,形成较为完善的社科研究体系。

注:以上信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官网

科研资源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工业工程》《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工作与管理》三种学术期刊,覆盖工程技术、综合科技与社会管理领域。

《工业工程》

创刊于1998年,双月刊,由广工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协办。多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是工业工程领域的重要学术载体。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1984年创刊,中英文双月刊,涵盖综合科学技术,被CA、AJ、INSPEC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期刊荣誉。

《社会工作与管理》

前身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高校首本社会工作专业学术期刊,入选多项核心评价体系,成为该领域重要学术平台。

图书馆

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覆盖五校区,总面积1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448.9万册、电子图书247.8万册,数据库101个。提供手机图书馆、智慧数据平台及共享学习空间,接入CALIS、CASHL等全国文献共享系统,支撑学校教学与科研创新。

科研成果

学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超10亿元,拥有4个国家级和8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四年超160项,近五年获重大重点基金46项。以第一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何梁何利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24项,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2位,2024年跻身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第28位。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官网

学校排行

2015年软科中国排名第135位,2021年ARWU世界学术排名301–400、USNews工科排名全球166。2022年THE世界排名601–800、USNews世界797位。2025年软科中国排名第96位,ABC中国大学排名第104位,国际影响力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校园文化校徽

校徽以红色为主调,中心为“工”字虚形与“GDUT”构成的“业”字,外圈为广州市花木棉花组成的人形图案,象征团结与奋进。

校旗

红色旗面,印有校徽与中英文校名,体现学校的正式标识与文化形象。

校训

“团结、勤奋、求是、创新”凝聚了广工人的精神内核,倡导协作、刻苦、真理追求与勇于突破。

校歌

校歌《逐梦》,由陈道斌作词、王喆作曲,传递学子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现任领导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6月

杰出校友学术界

注:以上信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官网“校友风采”

企业界

注:以上信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官网“校友风采”,仅列举部分

其它

注:以上信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官网“校友风采”,仅列举部分

校区分布

学校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沙河、揭阳六大校区,布局广州与揭阳两地,实现多区域教育资源覆盖。

大学城校区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作为主校区容纳多数理工学院及文法经管类学院。

东风路校区

地处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侧重艺术设计、建筑与继续教育。

龙洞校区

位于天河区迎龙路161号,集中设置管理、法学、经济类学院。

番禺校区

坐落番禺区钟村街,为国际教育学院驻地,开设5个外向型本科专业。

揭阳校区

2021年投入使用,位于揭阳市粤东新城,先进制造学院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10个专业。

沙河校区

位于天河区先烈东路131号,作为科技园区推动产学研转化。

标志建筑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

多校区覆盖,总面积10万平方米,提供多种学习空间与数字化服务,成为学术资源核心。

体育馆

占地2500平方米,容纳5200座,支持多项体育活动与会议,设施完善。

大学城校区正大门

设计现代,以高立柱与网格结构形成开阔空间感,彰显学府气象。

相关事件

2023年11月,学校“女生节”活动引发关注,校方回应称该传统活动秉持自愿原则,不强制参与。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

广东工业大学2025年夏季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网.2025-06-04

广东工业大学章程.广东工业大学.2025-06-03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6-03

学校简介.广东工业大学.2024-05-25

广东工业大学领导.广东工业大学.2023-04-18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2024-05-12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12

招生专业一览表.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5-25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广东工业大学.2023-04-18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广东工业大学.2023-04-18

人才名录.广东工业大学.2025-06-16

我校连续5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2025-06-03

<a href="

标签: 领航卓越教育培训中心 领航卓越教育集团 领航卓越集团前景怎样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