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肌
红肌,作为骨骼肌的核心类型之一,以其卓越的耐力特性著称。它爆发力较弱,却能高效储存氧气,为中低强度有氧活动提供持久能量支持。
简介人体骨骼肌主要分为白肌和红肌两大类别。白肌擅长瞬间爆发,适用于高强度无氧运动,同时主导基础代谢率;而红肌则偏重持久性,能在长时间活动中稳定供能。骨骼肌占体重的40%,依据ATP酶活性,可细分为Ⅰ型(红肌)和Ⅱ型(白肌),后者包括Ⅱa、ⅡB型和Ⅱc亚型。
作用骨骼肌主要依赖肌糖原供能。红肌作为糖代谢的核心场所,与白肌形成对比——后者几乎不利用血糖。糖尿病患者常见骨骼肌弱化,红肌比例下降而白肌增多,导致疲劳和乏力。若红肌持续减少,可能引发肌肉萎缩,进一步削弱血糖转化能力。
关系红肌与骨骼肌、血糖、胰岛素的紧密联系
Ⅰ型(红肌)和Ⅱa(白肌)纤维属于糖氧化型,具备高氧化、低酵解特性,富含毛细血管,对胰岛素敏感。Ⅱb(白肌)纤维则以糖酵解为主,代谢偏向高酵解、低氧化,糖酵解能力突出,但毛细血管稀疏,胰岛素响应较弱。Ⅱc型(白肌)为未分化形态,常见于胎儿期。
在肌肉组织中,Ⅰ型(红肌)纤维在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状态下,均比Ⅱ型纤维更高效地摄取葡萄糖,突显其在骨骼肌糖代谢中的核心地位。糖尿病常伴随氧化型肌向糖分解型转化,加上红肌血管丰富且对胰岛素敏感,血管病变易损害红肌,扰乱整体糖代谢。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显示,葡萄糖清除率与Ⅰ型(红肌)纤维及毛细血管密度正相关,与Ⅱ型(白肌)纤维负相关。糖尿病患者红肌比例降低,表明肌纤维变化可能加剧外周胰岛素抵抗。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转运体4在红肌中含量更高,但糖尿病状态下其含量下降,结合红肌减少,共同促成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山东糖科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团队通过实验证实:多数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弱化,红肌减少而白肌增加,导致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障碍。
红肌与白肌的差异,如何从外观判断其发达程度?
1、红肌和白肌代表不同肌纤维类型,构成人体骨骼肌基础。2、红肌因富含肌红蛋白(含铁)而显红色,依赖有氧氧化供能,效率较低,适用于中小强度耐力活动。白肌则因肌红蛋白少而色泽浅,以无氧酵解为主,供能高效,适合爆发性运动。3、个体天生红白肌比例各异:白肌主导者短跑能力强但耐力差;红肌优势者耐力出色但爆发力弱;多数人比例均衡,表现中庸。4、外观无法直接区分红白肌发达程度,需通过微创肌纤维分析,常用于运动员选材。但运动表现可提供线索:速度强而耐力弱暗示白肌发达;耐力好而速度差表明红肌突出;两者平衡则比例相近。
参考资料 >
标签: 骨骼肌的保护措施 骨骼肌的好处是什么 骨骼肌损伤会持续多久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