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部:合作历程与教育特色解析

mysmile 闻库 3
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部:合作历程与教育特色解析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附属教育机构。2001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医学院,随后在2006年,经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同时启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此次更名后,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保持独立法人地位,原有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及经费管理体制均未发生变化。

官方公告 依据教育部与卫生部的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时,为深化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办学,学校新增“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学校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

合作界线 2002年9月,教育部和卫生部领导签署协议,支持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共同建设“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由此纳入“211”和“985”工程建设项目。

2006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

依据2007年教育部与卫生部的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时,为加强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办学,启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但两校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部分源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而“清华大学医学部”部分则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及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均加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两个公章。

实施意见 《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

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部与卫生部于2002年9月签署协议,支持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开展紧密合作。

此后,教育部和卫生部领导多次调研两校,广泛听取意见,一致认为合作办学是推动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共同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医学院的有效途径。两校经过充分协商,正式签署《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接受教育部和卫生部双重领导,原有隶属关系、资产和经费管理体制不变。“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仍为独立法人,行使独立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权。

(2)在卫生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优化整合医学教育资源,逐步将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原清华大学医学院整合为一流医学院,清华大学不再另设医学院。

(3)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学科建设纳入清华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规划,在政策和投入上获得重点支持。

(4)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与清华大学共同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同时拥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两校学籍。学籍和日常管理根据教学需要分校区执行,临床医学及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加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两个公章。

(5)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将医学院统计数据报卫生部,各项办学指标由清华大学汇总报教育部。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部长高强,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朱善璐等出席并发言。大会由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主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党委书记陈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党委书记刘谦等参会。

周济部长、高强部长和朱善璐书记分别代表教育部、卫生部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讲话,祝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揭牌,指出两校合作开启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水平,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医学院建设。他们希望两校加强协作,稳步推进办学工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分别致辞,感谢教育部、卫生部和北京市领导的支持,表示将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医学院的目标。

出席大会的还有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卫生局、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领导,教育部、卫生部各司局代表,以及两校师生代表400余人。

大会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园内举行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挂牌仪式。仪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司高文兵司长主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谦、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致辞,两校领导为新校牌揭彩。

创办史 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简称协和医大)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重点医科大学,唯一设有八年制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其前身是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研机构。协和医大作为卫生部唯一直属高校,与医科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提供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协和医大秉持小规模、高层次、高质量的宗旨,以培养八年制医学博士为重点。建校以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小规模、严要求、预科本科分段教学、导师制等独特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独树一帜。

协和医大的高等护理教育始于1920年,培养了大量高级护理人才,她们成为我国护理界的领导和中坚,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出自协和医大。1995年经卫生部批准,学校建立全国首家护理学院,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

学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临床医疗能力,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相关基础学科。设有17个研究所(及2个分所)、5所分院、6所临床医院、4所教育学院;并设有研究生院及成人教育学院。现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点、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6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中心、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学科专业点、39个硕士学科专业点。建校以来取得1,66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91项,省部级奖759项。1992-2000年SCI收录论文1,114篇,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著名专家、教授,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为两院院士)、国家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55人、硕士生导师382人。

学校图书馆是我国藏书丰富的医学专业图书馆,2000年被指定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藏书超86万册,为教学、科研和医疗提供宝贵资源。

学校的基础医学院学科门类齐全,承担国家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现有15个基础医学教研室和研究室,每年承担科研项目逾百项。

学校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外知名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承担外宾和高干医疗保健任务。设有31个临床和医技科室、70多个研究实验室、11个中外合作研究中心,每年承担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医院保存数百万份病案,是临床经验和科研的宝贵资源。

学校所属肿瘤、心血管、血液病、皮肤病和整形科医院是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同成为培养硕士、博士的临床训练和科研基地。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1978年恢复。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以来,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目前在校博士、硕士比例为1:1.04。

1984年学校成立夜大学,1998年更名为成人教育学院,提供本科、专科多层次学历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途径。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多国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200余名国外专家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称号。1985年以来,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西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签订校际交流协议,交换高年级学生短期临床学习。1993年起招收外国自费留学生,1997年起招收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学生,有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和台澳地区学生来校学习。

协和医大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地位独特,社会影响力大,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培养医教研复合型人才。几十年来,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吴宪、汤非凡、诸福棠、黄家驷、钟惠澜、胡传揆、陈敏章、聂毓婵、王琇瑛、吴阶平、邓家栋、吴英恺、方圻等中国医学界巨匠,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了大量著名临床医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家。

根据教育部与卫生部的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自2003年起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计划纳入清华大学总招生计划,由两校共同招生。报考协和“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需填报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可同时报清华大学其他理工类专业。通过强强合作,发挥清华大学基础学科优势和协和医大医学研究临床实力,共同探索高等学校合作办学新模式。

专业介绍临床医学专业 实行八年一贯制,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技能,强调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科研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宽厚自然科学基础,坚实基础医学理论,一定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强自学能力和临床分析思维能力,熟练外语,开拓精神,满足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八年学制中前两年半为医学预科阶段,在清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后五年半为医学本科阶段,在协和本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完成临床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学生修完全部课程,成绩优秀者可获医学博士学位。

经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纽约)资助下,自1995年起设立医学博士和理学博士(M.D. & Ph.D.)双学位教育项目,选拔少数优秀医学博士毕业生继续学习3年,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学生完成学业,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再授予理学博士(Ph.D.)学位,培养医疗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第一阶段:医学预科阶段,五个学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进行 第二阶段:基础医学阶段,三个学期,在校本部基础医学院进行 第三阶段:临床医学阶段(含见习),四个学期,在校本部临床医学院进行 第四阶段:临床实习及科研训练,四个学期,其中毕业前8个月为科研训练,在博士生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题目并通过答辩。

主干学科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科、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科研训练课等

临床教学基地 学校原有六所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南京皮肤病医院。

此外学校还拥有北京天坛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煤炭总医院等教学医院。

护理学院 学校的高等护理教育始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实施护理本科教育的学校,已建成博士、硕士、本、专科教育体系。

护理学院院址在北京西山八大处。护理本科部分课程在校本部东单地区授课,部分课程在上海护理学校授课;护理专科只对北京地区招生,全部走读,在校本部东单地区上课。

护理本、专科实习基地 临床护理实习基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 社区护理实习基地:方庄医院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和平里医院社区护理实习基地。

本科教育 经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在国外资金资助下,学校按21世纪教育目标全面改革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行新教育模式,与世界护理教育接轨。学制四年,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男、女兼收)。学生学习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课程,完成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并能进行国际交流,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骨干。

课主干学科 护理学、心理学、生物医学等 主要课程 人体生物学Ⅰ、Ⅱ、Ⅲ,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Ⅰ、Ⅱ、Ⅲ、Ⅳ、Ⅴ、Ⅵ,生长发育,沟通交流,心理学,人类发展与哲学,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

学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适宜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及研究、护理管理。就业方向为各大医院、医学院校护理教学单位、医疗保健机构等。

专科教育 学校护理专科为三年制。考虑到护理学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身心健康的专业学科,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内容和体系拓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自2004年起试行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强实践工作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临床护理骨干。

主要课程 人体生物学Ⅰ、Ⅱ、Ⅲ,药物治疗学,健康评估,生长发育,护理学基础,护理学Ⅰ、Ⅱ、Ⅲ、Ⅳ、Ⅴ、Ⅵ,心理学,沟通交流等。

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情况: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经学校考核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可直接转入本科学习,学习期满按本科生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专科升本科名额为同届专科生的15%。其他专科生毕业后可通过成人高考进入“专科升本科”学习,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成人教育毕业证书。

历任校长 麦克林 FRANKLIN C. MCLEAN 1918──1919 内科教授 胡恒得 HENRY S. HOUGHTON 1920──1928 1938──1942 顾 临 ROGER S. GREENE 1928──1935 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代表(代理校长) 刘瑞恒 1929──1938 外科教授,我国第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第一位中国人院长 李宗恩 1947──1957 内科教授 黄家驷 1959──1983 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 吴阶平 1983──1984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 顾方舟 1985──1992 病毒学家,六十年代初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 巴德年 1992──2001 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刘德培 2001──  医药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参考资料 > 北京协和医学院联手中科大培养本科生,此前已与北航、北理工、国科大携手.澎湃新闻.2023-12-05 清华大学医学部(本部),来了.澎湃新闻.2024-03-13

标签: 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 协和医学院校训 协和医学教育网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