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全面指南与关键实践

mysmile 闻库 3
环境监测:全面指南与关键实践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指的是专业机构通过系统化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持续观察和测量的活动。它涉及对关键环境指标的监控与分析,以评估污染程度和环境健康水平。核心监测领域包括物理参数、化学成分以及生态系统状态。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环境科学管理和执法监督的基石,为环境保护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持。其主要目标是生成准确的环境质量现状和趋势数据,辅助质量判断,识别突出问题,并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概述

环境监测是一门跨学科领域,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手段,收集和分析环境质量指标,实现全面环境评价。

它不仅涵盖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还包括物理能量因素如噪音、振动、热能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的监控;同时涉及生物监测,通过生物响应评估环境变化,以及生态监测,跟踪群落和种群动态。

环境监测的核心任务

1、持续性操作以确保长期数据收集

2、监督性功能以跟踪环境变化

3、提供精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4、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的流程通常包括任务接收、现场调查与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点位优化、样本采集、运输与保存、样本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

样本预处理:涉及过滤、浓缩和提取等方法。

分析测试:包括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

监测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影响和污染物组分。

监测类型: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

实施策略

1. 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将目标分解并纳入地方规划,确保国家监测目标实现。

根据相关规划,各地需完成环境质量指标的任务分解与评价说明,将主要目标、任务和工程融入地方规划,保障整体进展。

2. 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达标验收。

依据标准化建设通知,加强各级监测站能力建设,启动达标验收工作,推动省市县站尽早符合整体标准。

3.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

在现有国控点位基础上优化调整,增强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和地下水监测,发布监测网方案,扩展覆盖范围,加强预警与管理。

4. 推广卫星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

推进天地一体化进程,发挥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自然保护区监督、水华赤潮监测、秸秆焚烧、空气污染和沙尘暴监测中的作用,提升业务化水平,服务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推动地方遥感应用。

5. 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

在22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52个县开展考核工作,组织水气监测和数据填报,进行省级审核与抽查,引导基层政府改善生态质量。

6. 认真开展重金属监测工作。

按照相关意见部署重金属监测,有条件地区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试点,建立技术体系。参与大气汞排放试点地区,加强手工监测能力建设。

核心目标

环境监测旨在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

1.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通过污染分布追踪污染源,为监管和控制提供支持;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资料,研究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预测质量;

4.服务于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及法规标准制定。

技术特点

1、生产性:核心产出是监测数据。

2、综合性:手段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和生态方法;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等;需综合分析以阐释数据。

3、连续性:因环境污染时空多变,长期监测才能揭示规律和趋势,数据量提升预测准确性。

4、追踪性:整个系统需量值追踪体系监督,确保数据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政府行为属性

“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因此具备主体、职能和法律要素。其属性体现为:

1、依法强制性:对污染源监测、验收监测、事故监测和纠纷仲裁监测具有法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执行法特性。

2、行为公正性: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可靠数据。

3、社会服务性:作为公益事业的基础工作,服务于环境改善。

4、任务服务性:职能主要为环境管理服务,任务由环保局下达。

基本流程

根据监测目的进行现场调查,收集信息(水文、气候、地质等)→设计监测方案(项目、网点、时间等)→实施(采样、预处理、分析)→制定质量保证体系→数据处理→环境评价→编制报告。

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监督性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趋势)和“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质、土壤、噪声等),是主体工作,旨在掌握质量状况、污染源和控制效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应急监测,采用流动监测、简易方法、低空航测、遥感和快速检测技术。

(2)纠纷仲裁监测:针对矛盾监测,由认证部门提供法律责任数据。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环评现状监测、排污许可考核、“三同时”验收、治理项目验收、总量控制和城市考核。

(4)咨询服务监测:为社会提供咨询,如人居环境和室内空气监测。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高层次科研监测,需多部门协作完成计划。

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1、水质监测:包括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废水监测,涉及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项目含物理化学指标和生物参数,以及水文数据。

2、空气检测:分为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常需气象参数如风向、风速等。

3、土壤监测:重点监测重金属、有害非金属元素和农药残留。

4、固体废物监测:包括工业、医疗、农业、放射性废物和生活垃圾。项目为危险特性和有毒物质测定,含毒理学实验。

5、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利用生物进行环境监测,或检测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

6、生态监测:评估生态系统对变化的响应,度量结构和功能格局,着重生物群落和种群变化。

7、物理污染监测:对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等进行监测。

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按监测区域分类

1、厂区监测:企事业单位内部监测,自设站或第三方公司执行,需符合资质要求。

2、区域监测:全国或地区环保部门对水体、大气、海域等环境的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指一定时期内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和途径。

特点

1、稳定性与变动性

2、技术手段和途径的多样性

3、目标任务与手段途径的最佳适配性

意义

技术路线决定监测发展方向,影响技术选择和应用,指导方案制定与实施。

参考资料 >

环境监测打造健康生态:从现场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百家号.2024-09-22

快速检测技术及在环境污染与应急事故监测中的应用.豆瓣读书.2024-09-22

..2024-09-22

市场监管总局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的通知.生态环境部.2024-10-10

标签: 环境监测实践心得 环境监测及相关知识 环境监测的原则和步骤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