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奠基人与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

mysmile 闻库 9
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奠基人与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

张存浩

张存浩(1928年2月23日-2024年7月12日)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滨州。他获得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并于1998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存浩是中国化学激光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也是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覆盖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多个前沿领域。20世纪50年代,他开发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60年代,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70年代,开创中国化学激光研究;80年代后,推动短波长化学激光的探索。他的成果荣获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与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他利用“离子凹陷光谱”测定氨分子预离解激发态的100飞秒寿命成果,被《Science》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观测到的量子干涉效应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6年,国家天文台将第19282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张存浩星”。

2024年7月12日13时08分,张存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人物生平早年与教育经历

1928年2月23日,张存浩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滨州。父亲张铸是留美归国高级工程师,任职于天津化工局,母亲龙文为云南哈尼族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托付给姑父母抚养,姑父傅鹰的品格对他影响深远。1938年,他进入重庆南开中学,两年后转入福建长汀中学(现长汀县第一中学)。

毕业后,他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44年转入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7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研究生。1948年,他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爱阿华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1950年获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因朝鲜战争爆发,他放弃博士学位攻读,于10月返回祖国。

工作与科研经历

1951年,他加入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20世纪50年代,为突破中国“贫油国”困境,他接受所长张大煜的任务,与团队研究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成功开发高效熔铁催化剂。1956年,28岁的他荣获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促使他转向火箭推进剂和燃速理论,研制出液体氧化剂喷注器等关键部件,并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70年代,他担任大连化物所化学激光研究室主任,成功研制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化学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中国化学激光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拓短波长化学激光研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开展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研究,1985年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氟碘化学激光器。同时,他开创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利用“离子凹陷光谱”测定氨分子预离解激发态的100飞秒寿命,被《Science》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

1986年,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92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同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推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设立;1998年倡议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1999年获陈嘉庚科学奖。2000年,其团队观测到的量子干涉效应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与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并将奖金捐赠给大连化物所;2007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大连市荣誉优秀专家,同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与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2016年,小行星19282被命名为“张存浩星”。

人物逝世

2024年7月12日13时08分,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张存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社会任职主要成就科研成果

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研究:20世纪50年代,张存浩团队研制出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剂,建立流化床水煤气合成油工艺,解决流化床传热与返混等技术难题。

火箭推进剂:60年代,他领导团队开发液体氧化剂喷注器等部件,与何国钟等人提出固体推进剂多层火焰燃烧模型和理论,1968年成功研制样机,突破燃烧过程关键问题。

高能化学激光领域:70年代,他启动中国首个化学激光体系研究,解决关键技术,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80年代聚焦短波长氧碘化学激光,1985年研制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领导团队完成中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

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80年代,他开展新“泵浦”反应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研究,开创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1月15日,张存浩共有111篇学术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达4863次,基于被引量和期刊水平,简列15篇代表性论文。

荣誉与奖项家族成员人才培养

张存浩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以发掘和培育人才为己任。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间,他培养了何国钟、沙国河、杨柏龄、桑凤亭、杨学明等杰出科学家。他将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奖金及香港讲学酬金捐赠给大连化物所;将博士生解金春列为论文第一作者,该论文获吴建雄物理奖。石文波回忆:“读博时,张老师亲自反复修改我的英文论文,细化到单词表达。”中科院院士张杰表示:“张存浩先生的支持激励我回国后与团队建成TW级飞秒激光装置,取得国际认可成果。”

1991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后,他于1992年倡导设立中国首个人才项目“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4年主持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培养大批科技人才。至2014年,该项目资助3000多名青年科学家,其中近200位当选两院院士

轶事决心归国

1950年,张存浩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因朝鲜战争爆发预感回国受阻,不顾姑母劝阻,放弃博士学位攻读,于10月返回祖国,次年加入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

婉拒署名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张存浩为大连化物所的朱清时与李丽等人争取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和染料激光器等设备,并参与激光光谱学研究,但当两位科学家提议论文署名时,他婉拒了荣誉。

人物评价

2017年1月25日,白春礼院士看望张存浩,表达对其学术成就和品德的敬意,感谢他为国家和中科院的贡献;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称张存浩的人格魅力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旗帜,影响深远,其君子风范、治学严谨、战略洞察和爱才情怀值得学习;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在“科学巨匠,浩气长存”报告中强调张存浩敢为天下先;杜祥琬院士评价:“张存浩推动了中国化学激光领域的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 >

张存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1-13

县区概况.滨州市人民政府.2023-01-13

张存浩.中国科学院.2023-01-13

张存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3-01-13

我国高能化学激光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存浩逝世.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07-13

张存浩:“追光人”也是发光的人.中国科学院.2023-01-14

简介.中国科学院.2023-01-15

“庆祝张存浩院士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连举行.中国科学院.2023-01-14

张存浩:“追光人”也是发光的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1-14

五位著名科学家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3-01-14

张存浩:为国家需求数次改行的院士.央视网.2023-01-16

张存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1-15

张存浩:别的国家能干的,我们也能.人民网.2023-01-16

监督委员会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3-01-16

张存浩.中国知网-作者知网节.2023-01-15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简介.发展中国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2023-01-15

张存浩院士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西安交通大学.2023-01-16

傅鹰.中国科学院.2023-01-16

【中国青年报】张存浩:“我的贡献不如年轻人大”.中国科学院.2023-01-16

张杰.中国科学院.2023-01-16

白春礼慰问张存浩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3-01-31

标签: 张存浩化学动力学奖 张存浩纪录片 张存浩化学激光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