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手放开》是中国香港摇滚乐队Beyond于1997年4月发行的一张粤语专辑,共收录13首歌曲。这张诞生于香港回归前84天的作品,不仅是Beyond三子时代的重要转折点,更以迷幻电子与英伦摇滚的实验性风格,成为记录港人历史性时刻的声音档案。
一、创作背景:时代巨变下的音乐突围
乐队状态
- 三子重组音乐版图:黄家驹离世后,黄贯中、叶世荣、黄家强以全新创作逻辑延续Beyond精神。1996年,乐队将"二楼后座"改建为专业录音室,首次实现全程自主录制,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
- 历史节点创作:专辑发行于1997年4月8日,距离香港回归仅84天。政治环境敏感期促使乐队以隐喻手法表达社会观察,黄贯中包办专辑8首作曲,主导创作方向。
风格转型
- 迷幻电子实验:突破传统摇滚框架,大量运用Phraser/Flanger效果器与Chorus吉他音效,营造漂浮虚幻的听觉体验。如《麻醉》采用Trip-Hop节奏,展现迷离颓废的氛围。
- 英伦摇滚基因:受Oasis等乐队影响,《回响》副歌旋律被指与《Don't Look Back At Anger》神似,黄家强坦言"写出来就是这样",但坚持创作独立性。
二、专辑曲目:多元主题的叙事拼图
核心曲目解析
1. 时代隐喻双主线
- 《大时代》:撕裂式吉他怒吼宣泄回归焦虑,结尾嘶吼成为港人迷茫心态的声呐造影。
- 《请将手放开》:以"始终要离开/始终有障碍"隐喻殖民历史终结,"不要回来"暗含对现状的留恋,获新城劲爆摇滚歌曲奖。
- 社会关怀三部曲
- 《回响》:为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创作,"一起走可会更抖擞"传递残障群体平权呼声。
- 《谁命我名字》: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主题曲,以流浪狗视角唱出"你要把我抛弃了"的绝望感。
-
音乐实验先锋
- 《游戏》:Funky节奏与迷幻人声交织,序曲与正曲首尾呼应,构建"人生如戏"的哲学框架。
- 纯音乐《旧历》:压轴演奏曲象征殖民时代翻页,吉他呼吸声暗喻街头艺人的孤独。
三、历史困境:内地版删改之谜
引进版遭遇三首歌曲删除:
- 敏感词屏蔽:《谁命我名字》《吓!讲乜嘢话?》《麻醉》被替换为《声音》《醒你》《遥远的Paradise》。
- 矛盾筛选逻辑:政治隐喻强烈的《请将手放开》却被保留,凸显审查机制的不确定性。
四、时代回响:香港文化史的声波化石
- 身份认同的声呐:专辑封面首次采用卡通形象设计,音乐上通过《我的知己在街头》等曲目构建"街头叙事",记录殖民末期的市井情绪。
- 艺术价值重估:初发行时因风格突变引发争议,今被乐评视为"超越政治宣言的艺术表达",2020年黑胶再版引发收藏热潮。
制作团队:李振权与Beyond联合制作,台北混音师Jim Lee操刀后期,技术突破使《无助》中叶世荣的鼓点与黄贯中吉他独奏达成精密配合。
五、专辑评价:争议与突破并存
- 市场两极反应:部分乐迷质疑电子元素削弱摇滚本色,但专业媒体肯定其"英伦迷幻的开创性"(《音乐殖民地》评)。
- 历史坐标意义:相较同年发行的《快乐王国》《惊喜》等专辑,本作以74%实验曲目占比,成为Beyond从流行摇滚向艺术摇滚跃迁的里程碑。
这张镌刻时代焦虑的专辑,最终在《旧历》的吉他余韵中完成对旧时代的告别。当黄贯中唱出"愿继续游戏,用方法赎回我自己",Beyond已用音乐预言了后回归时代香港文化的生存策略——在变革中坚守艺术自主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