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原:定义、特性与分类全解析

mysmile 闻库 3
免疫原:定义、特性与分类全解析

免疫原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可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通常也称为抗原。其核心特性包括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指诱导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的能力;反应原性则指该物质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引发可见免疫反应的能力。

半抗原是一类仅具备反应原性但不具备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需与载体结合后才可获得完整免疫原性。

注:免疫原不完全等同于抗原,其定义更侧重于免疫激活能力。

基本特性:异物性

免疫原需具备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的化学结构。异物性主要包括三类:①异种物质:不同物种间物质,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例如马血清与人类血缘关系远,免疫原性强;而与驴、骡较近,免疫原性较弱;②同种异体物质:同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共有物质,如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白细胞抗原(HLA);③自身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如眼晶体蛋白、精子等因屏障破坏进入血液,或受外伤、感染、药物及射线影响导致结构改变时,可成为自身抗原。

理化性质的要求

抗原通常需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才能有效激发免疫应答。颗粒性物质易于被吞噬细胞处理,免疫原性较强。分子量超过10,000的蛋白质多为良好抗原,其中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免疫原性更高。部分小分子物质(如分子量5,000–10,000的结合球蛋白和胰岛素)也可作为弱抗原存在。

特异性

免疫原的特异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激活机体产生高度专一的免疫应答(免疫原性特异),二是仅与其对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反应原性特异)。该特性由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所决定。抗原分子量越大,决定簇数量通常越多,其中免疫显性决定簇最易引发免疫反应。

分类方式

根据不同标准,免疫原可分为多种类型:①按免疫原性分为完全抗原(具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如细菌、病毒)和半抗原(仅具反应原性,如部分药物、低聚糖核苷酸);②按来源分为外源性抗原(来自体外)与内源性抗原(机体自身产生);③依淋巴细胞依赖关系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需T细胞辅助,如多数天然蛋白质)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直接激活B细胞,如大肠杆菌脂多糖葡聚糖);④按化学组成可分为脂蛋白、脂多糖、糖蛋白、多肽核酸抗原等;⑤按形成方式包括天然抗原、结合抗原(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和合成抗原(人工合成氨基酸或核苷酸聚合物),后两者广泛用于免疫机制研究。

相关抗原类型

①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含多种蛋白质、类脂及多糖抗原,可制成疫苗(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用于疾病预防,或用于免疫学诊断;②同种异体抗原:如人类A、B、O血型与Rh血型抗原,错型输血可致严重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则影响器官移植存活,不同个体(除同卵双生外)的相容性抗原差异可能导致移植排斥;③动物免疫血清:如马源抗毒素血清可中和外毒素,但可能引发人体超敏反应;④嗜异性抗原:即福斯曼抗原,存在于多种生物中,与种属无关;⑤肿瘤抗原:包括病毒相关抗原(如鼻咽癌中的EB病毒、宫颈癌相关人类疱疹病毒2型)及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与甲胎蛋白(AFP),后者对原发性肝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

标签: 免疫特异性名词解释 免疫解析特性是指 特异性免疫解释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