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八卦:周易哲学的符号系统与宇宙观

mysmile 闻库 3
探秘八卦:周易哲学的符号系统与宇宙观

八卦

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符号体系,由阴爻“- -”与阳爻“—”三叠组合形成八种基本图形,称为“经卦”,构成《周易》思想系统的基本单元。其生成逻辑遵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演化观。关于八卦的起源,学界存在多种观点,包括伏羲受河图启示创卦、天文观测推演、文字符号演化、古代占卜术发展以及数理哲学建构等不同学说。

八卦本质是一种象征系统,通过阴阳符号表达自然现象与万物运行规律,每个卦形包含卦名、象征物与卦德等要素,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大体系,并进一步扩展为六十四卦。数千年来,八卦思想渗透于中国文化的多个层面,包括易学哲学、占卜术数、天文历法、中医养生、方位辨识及武术技击等领域。

八卦的生成

《系辞》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明八卦的生成源于太极的演化过程。

“太极”象征宇宙原初的统一体,指万物未分化前的混沌状态,既是宇宙的起源,也是一切物质与现象的根本,此即“易有太极”的哲学涵义。

“两仪”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太极分化出的“阴”“阳”二元属性;二是指由此形成的“天”“地”两大实体。

“四象”代表两仪的进一步分化,形成老阳、少阴、老阴、少阳病四种形态,亦对应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四象继续演化生成八卦,具体包括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经卦,构建出完整的符号系统。

历史来源

关于八卦的历史渊源,学界尚无定论,主要假说包括:伏羲依“河图”创卦、古天文历法推演、日月星象模拟、文字符号演变、数理观念发展等。1946年刘珏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起源于土圭测日影的记录方法。

伏羲得“河图”创八卦

《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河”指黄河,“洛”指南洛河。相传伏羲时代,有龙马负图浮出黄河,其身纹如八卦,伏羲受此启发绘制八卦。《系辞》进一步称:“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包牺氏即伏羲氏,其创卦行为被喻为“一画开天地”,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山海经》亦有“伏羲得河图”记载。如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仍立有河图洛书碑,海外华人也常至此寻根,台湾同胞更立“根在河洛”碑,足见该传说影响之深远。

源于古天文

八卦可能起源于古人立杆测影的天文实践。通过竖立标竿观察日影变化,记录不同时段的影长,从而形成时空计量方法。八卦的“卦”字由“圭”与“卜”组成,“圭”指土堆测影器,“卜”指悬挂重物的测影标竿,具有象形含义。

阳爻“—”来源于日象观测,阴爻“- -”则取象于月象,表明八卦与日、月、五星及古代历法密切相关。

卦形的设立基于古人对自然阴阳规律的观察,阴阳思想是八卦体系的核心。《周易•说卦》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进一步阐释圣人观察天地阴阳变化而创立卦象。宋代俞琰周易集说》与清代陈梦雷周易浅述》均强调万物不离八卦,八卦不离阴阳。《汉书·艺文志》指出阴阳家源于太阳神之官,通过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历法。这说明八卦与天文历法关系密切,其形成与农业文明的发展同步。

源于古文字

有观点认为八卦来源于象形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因传为伏羲所创,故称“伏羲书”。杨万里易传》提出:“卦者,其名。画者,非卦,乃伏羲初制之字。”宋代王应麟《困学记闻》引《易纬・乾坤凿度》,指出八卦符号实为“天地风山水火雷泽”八个古字。近代学者认为八卦由数字图形演化而成,奇数为阳爻“—”,偶数“六”垂直截断为阴爻“- -”,可能为商朝占卜者所创。

源于古代占卜术

于省吾在《周易尚氏学·序言》提出八卦与八索占卜相关:“易卦起源于八索之占,八索即八条牛毛绳,掷地以占吉凶。《系辞》称伏羲作八卦,实指八索之占。”屈万里《易卦源于龟卜考》认为八卦模仿商代龟卜兆纹,通过对兆纹的摹写形成卦象。

源于古人的数理观

八卦建立在古人奇偶分类的数理观念上。高亨《周易杂论》指出,爻象仿竹棍之形:一节竹象阳爻“—”,两节竹象阴爻“- -”,契合奇阳偶阴的概念。三个竹棍组成经卦,六个组成别卦。《系辞》提及“结绳而治”,一结为阳、二结为阴,后期发展为占筮计数符号,演化成八卦。古代少数民族盛行的数卜习俗中,奇偶数的不同排列可能衍生成八卦系统。

其它来源

还有八卦源于天圆地方宇宙观、早期建筑结构、半坡遗址鱼纹、气功体验、外星文明、史前文明遗存及生殖崇拜等学说。

关于八卦起源虽众说纷纭,但“伏羲观象画卦”之说影响最为深远,为易学界多数研究者所认同。

内容与意涵卦名

八卦的卦名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卦形

八卦卦形由阴爻“- -”和阳爻“—”组合而成,每卦三爻,八种排列对应不同卦名与自然象征。

卦象

八卦对应八种自然物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配数以一到八;表示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亦对应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八个节气。

象征物

各卦象征物延伸至属性与人伦:乾象天、健、父;坤象地、顺、母;坎象水、陷、中男;离象火、丽、中女;震象雷、动、长子;巽象风、入、长女;艮象山、止、少男;兑象泽、悦、少女。

卦德

卦德是从卦象中提炼出的行为特质与哲学内涵,将自然属性推及人伦智慧,形成行为准则。如乾德“刚健”引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德“柔顺”引申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卦德是八卦的核心价值,对人生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八卦的意涵

《系辞上传》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说卦传》进一步阐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八卦是以阴阳符号模拟自然规律的象喻系统,用于认知宇宙万物的运行法则。作为《周易风水》的基本单位,八卦与易经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框架。

八卦的类型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方位”,据载失传于魏晋,宋代重现。其数理排列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数理关系体现古人宇宙观,说明《易经》具有独特的数理逻辑。卦位阴阳相对,模拟天地法象;逆数乾至震(一至四),顺数巽至坤(五至八),符合《系辞》“天尊地卑”的自然秩序。先天八卦揭示《周易风水》兼具哲学理论与数理演变体系。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图式为宋代邵雍所传,阐释《说卦传》中“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的事物发展观。其排列契合五行相生顺序:震巽属木→离属火→坤属土→兑乾属金→坎属水。艮卦主东北,象征万物终始之地。后天八卦融合五行思想,扩展了《周易》的哲学范畴。朱熹《周易本义》称:“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人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先天、后天八卦的关系

先天与后天八卦既对立又统一:使用相同符号与卦名,但先天立足自然阴阳观,阐释宇宙本体;后天关注人事应用,提供变化消息。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二者是体用关系。先天为纵,象天高地卑;后天为横,象火南水北。本质上两者哲学内核一致。

八卦的衍化太极八卦

太极八卦图中,黑白相间的“太极”象征宇宙本源,周围八卦卦象通过阴阳交错演示万物变化。

“太极八卦”是以“气”为本,由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范畴构成的传统解释体系。

六十四卦

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乾、坤用九、用六爻,总计三百八十六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除八经卦外,余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

从八卦到六十四卦,是内容扩展与数理系统完善的过程,六十四卦成为《周易》阐释宇宙人生的主体符号系统。汉代京房创《八宫卦》,系统展示六十四卦演化结构。

八卦的运用易学

周易风水》以“太极”“阴阳”“八卦”等符号与数理逻辑构建六十四卦认知系统,通过卦象判断吉凶悔吝,引导避凶趋吉。作为群经之首,《易经》历经“三古三圣”发展,深刻塑造了中国学术方向与思维方式。

占卜

《系辞上传》称:“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符号源于八卦,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占卜体系。《易传》强调其占卜功能,认为可通幽明、断疑志、成事务。《春秋左传》《国语》载有22例占卜应用,说明《周易》长期作为行为指导工具。

天文历法

八卦方位与节气对应:东、南、西、北等八方配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八节气。远古先民以八卦图表述气候与方位,其历法功能相当于后世二十四节气,为农事活动提供依据。

生命健康

西汉易家“纳甲说”将阴阳、五行、八卦、月相等整合,建立五脏五行藏象论。晋代王叔和《脉经》应用八卦数理阐述婴儿变蒸规律,以三十二日为一变,契合现代医学发育观测周期。

方向定位

八卦用于空间定位:东方震、南方离、西方兑、北方坎、东南巽、西南坤、西北乾、东北艮。住宅依坐向分为乾宅、坤宅等八类,影响传统风水布局。

武术

武术借鉴八卦方位与运转原理,形成八卦掌、八卦棍等套路,通过方位变化设计攻防策略。

参考资料 >

标签: 周易宇宙生成论 周易的宇宙观 周易对宇宙的解释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