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汤
来源:互联网

太和汤,亦名百沸汤、麻沸汤、熟汤、热汤、沸汤,指煮沸的水,出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水二·热汤》。其味甘、性平,无毒,能助阳气、行经络、促发汗,主治霍乱转筋、冻疮、痈肿、蝎虿咬伤等。

太和汤以煮开多次者为好,水沸腾多次,其中污浊之物,或下沉,或上散,水质会好些。喝太和汤是有讲究的。待水自然晾到温热就可以喝了,不宜太凉。喝的时候,要小口、缓慢地将太和汤咽下去,如果能感觉到热随着水流缓缓注入少腹丹田为最好。

命名记载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热汤》有 “太和汤” 的记载,说它能 “助阳气,行经络,促发汗”,其性平、无毒,是一味良药。

太和汤,亦名百沸汤、麻沸汤、熟汤、热汤、沸汤。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霍乱转筋(以器装汤熨烫患部,又把足底汤热,汤冷须换热),冻疮,痈肿,火眼赤乱,蝎虿咬伤等。

附方:热汤,就是白开水,以煮开多次者为好,所以叫百沸汤。纵然生水不好,多煎仍有好处。水沸腾多次,其中污浊之物,或下沉,或上散,水质就好多了。

喝太和汤是有讲究的。待水自然晾到温热就可以喝了,不宜太凉。喝的时候,要小口、缓慢地将太和汤咽下去如果能感觉到热随着水流缓缓注入少腹丹田为最好。

相关论述

典籍论

尤怡曰:“方以麻沸汤浸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伤寒贯珠集》)。

嘉祐补注本草》:热汤可以熨治霍乱转筋入腹,以及客忤死。

在经方中,麻沸汤亦称沸汤,即滚开之水。《本草纲目》称之为 “热汤”,说 “按汪颖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经方中有3方提到用麻沸汤或沸汤。一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用 “麻沸汤二升渍之”。二是附子泻心汤中之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亦提到用 “麻沸汤二升渍之”。为什么用麻沸汤渍之呢?《本草纲目》说:“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也。” 另外,理中丸要求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理中丸是温补中焦阳气之方,将药丸用滚开的水泡烂研碎,温服之以 “助阳气,行经络”(《本草纲目》)。

人物论

李时珍:按汪颖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饮之反伤元气而作胀。或云,热汤漱口损齿。病目的人勿以热汤洗浴。冻僵的人勿以热汤灌之,能脱指甲。铜瓶煎汤服,损人之声。

张从正讲:凡是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时不用服药,只需喝一两碗白开水或酸茶汤就有效,喝后用手揉肚子,觉得神志有些恍惚,再喝白开水揉肚子,最后感到体内再喝不下了,就设法呕吐,让汗发出来为止。(“凡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无药,便饮太和汤碗许,或酸齑汁亦可。以手揉肚,觉恍惚,再饮再揉,至无所容,探吐,汗出则已。”)

参考资料 >

海口龙华区浚梓晟网络科技工作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