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鹏,男,1963年9月生,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1986年5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获硕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86.5~1998.11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98.12到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工作,2000.11被聘为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现为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2~1993.5他曾在英国Southampton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re)访问,进行稀土掺杂光纤光源及光纤气体传感方面研究。1996.1~1997.1以及随后多次在香港城市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访问,任客座教授,与对方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2004.2~2004.8访问了加拿大McMaster大学,任客座教授,在非线性光学以及光纤光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2015至今,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6至今,任山东省激光检测技术与传感网重点实验室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4至今,任厦门市光通讯器件与测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董小鹏教授长期从事光波导理论与技术、光纤技术及其在光通信与光传感方面应用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光波导及光纤特性的理论与数值分析;光纤激光与光纤放大器;光纤光栅及其在通信与传感中的应用;新型光无源器件;光纤电流、气体、温度及应变传感器等。
主要贡献
曾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以及企事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10多篇,获得4项专利。
主要论文
董小鹏,颜伟民,线双折射对高圆双折射光纤电流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Vol. 39, p. 463,2000。
付松年,苏利国,游佰强,董小鹏,新型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分析与设计,传感器技术, Vol. 20, p.15, 2001 (EI收录)。
付松年,苏利国,董小鹏,相关光谱法在光纤气体传感中的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第6期(SCI收录)。
朱燕杰,董小鹏,基于场匹配的任意折射率平板波导股份ESI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光学技术,2002年第4期。
朱燕杰,董小鹏,杨晓理,陈迎潮,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光波导分析中的应用及改进,光学学报,2003年第5期(EI收录)。
陈勇,董小鹏,克服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信号衰落的新方法及分析”,光子学报,2003年11期。
陈勇,董小鹏,外界磁场对偏振无关隔离器的影响及其利用,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3年第3期。
林军,董小鹏,游佰强,布拉格光纤光栅等效芯径和折射率的测量,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王民裕,董小鹏,郑艳敏,戎华北,游佰强,双波长补偿光纤M-Z干涉仪偏置相位的漂移,光电子。激光,2005年第16卷第3期(EI收录)。
获得的专利
1、高选择性光纤气体传感器 2002年9月 实用新型 ZL01276371.3 董小鹏。
2、工作波长可调的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 2003年7月 实用新型 ZL03277022.7 董小鹏,陈勇。
3、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超窄线宽可调光纤激光器 2003年7月 实用新型 ZL03277023.5
董小鹏,陈勇。
参考资料 >
董小鹏-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