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伊
来源:互联网

单志伊,重要近代民主革命家, 爱国志士。曾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中兴会(同盟会)成员,并任孙中山秘书,日语翻译。主张“实业救国”,曾接济多名重要共产党人,如李克农将军。一生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以振兴中华实业为己任。

单志伊,又名单启训,安徽滁县人,清末举人,配偶:汪久芝。后居住上海福熙路(延安中路)多福里21号住宅,日后迁址黄陂南路(今黄陡南路148号)。

早年经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明治大学。时值孙中山流亡日本,单加入了兴中会,并任孙中山秘书兼日语翻译。数年后,单志伊辍学回国,先后在芜湖市安庆市等地兴办肥皂厂和造纸厂。不久两厂相继倒闭,单志伊再次东渡日本留学。民国3年(1914年)秋学成回国,受潘赞化、柏文尉、詹月甫等留日同学举荐,先后在山东埕子口关、安徽黎霞关、珍珠关、芜湖关等海关任关长、监督等职。单志伊在芜湖期间,被聘为芜湖警察局顾问。民国23年,单志伊应留美回国的实业家唐景周之邀,到上海市筹建大公布厂,暗中接济共产党人。民国26年,李克农至单家,经与单商量,举家迁往福熙路(延安中路)多福里21号住宅,以此宅秘密作为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楼下办公,楼上住单志伊一家5口人及李克农全家。后又迁至贝勒路(今黄陡南路148号)的一幢三层小楼内。中共秘密电台曾先后两度设于此楼。上海解放后,党和地方政府妥善安排单志伊一家人生活,批发的慰问金500万元(旧人民币)。

加入同盟会

单志伊于1904~1914年留学日本。在东海求学期间他结识了当时正在日本为革命奔走的孙中山先生。

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聚会,大约有两三千多人参加,单志伊与汪雨相、李誉龙、姚焕、许成才、詹月甫等人早早来到了会场。孙中山先生发表了激奋人心的演讲,对中国革命深入考证,用层层剥笋的方法,言明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了长时间的鼓掌和欢呼。这场聚会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8月20日,中国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的一座民宅中宣告成立.

1904年,单志伊怀着学习救国本领的愿望登上开往日本的航船,开始了留学艰苦生涯。与他同宿舍里住着另一位安徽同学汪雨相,两人既是亲戚(单志伊后娶汪雨相堂妹汪久芝)又是同学,并且两人分别是举人和秀才,凭着考上官费留学,一个是师范速成班学生,一个是学习商科,两人同样胸怀报国大志,目标明确,所以无言不谈,无话不说.

在日本的那段时间里,单志伊与汪雨相通过参加聚会,听演讲,与同盟会的首领人物接触增多,接受的革命思想也随之增多。同班同学李誉龙送来两本陈天华写的小册子:一本是《猛回头》一本是《警世钟》.单志伊和汪雨相两人如旱地遇甘露,如获至宝地仔细阅读。陈天华是中国同盟会筹备组的重要成员,见汪雨相能写、会写,就将汪举荐给孙中山当秘书,而单志伊也成了孙中山在日期间的日语翻译兼秘书.

清廷派驻日本的学监把学生们在日本的一系列反清举动上奏朝廷,清朝政府立即派人和日本方面商量对策,随后日本文部省就颁布了《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明治大学经纬学堂的近百名中国留学生在李誉龙等组织下,联名向日方递交抗议书,日方则常动用军警对付学生。当年12月,陈天华、秋瑾等人组织了留日学生大罢课,陈天华为抗议日方的《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而投海自杀,最终日方被迫取消了《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单志伊和汪雨相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斗争,汪雨相还担任了此次行动的纠察队长.12月4日晚,李誉龙来到单志伊宿舍,将两份印好的表格递到单志伊与汪雨相的手中,吸收二人为中国同盟会会员。

实业救国

回国后,他先在安庆市兴办造纸厂和肥皂厂,企图借实业救国,以后又移居芜湖市。1927年初,芜湖市警察局长喻为樵聘请单志伊为警察局顾问。之后在上海兴建大公布厂。

接济共产党人

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资助共产党人李克农、宫樵岩、阿英、刘少文、吴克坚和掩护李白、邓国军、林影等设立地下电台。

合作研究

后来单志伊全家迁居上海市,当时李克农、宫乔岩等均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每当他们急需活动经费时,单志伊无不解囊相助,最后直至将住所的家具和西服变卖,来贴补革命的需要。

“永不消失的电波”原型

1937 年,李克农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处长时,单志伊曾将家从原住址搬至福熙路多福里21 号(今延安中路504弄),与李克农一家合住在办事处的楼上,支持革命工作。两个月后,他又根据李克农的指示,将家搬至黄陂南路(今黄陂南路)148号。这是一座单间三层临街小楼,底层由单志伊的儿子单惠民开设诊所作掩护,二楼家居,三楼由李克农安排设立了秘密电台,报务员李白(即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的原型)。当李白初次来到单家时,单惠民对家里人说:“他(即李白)是我们的远亲,来上海市补习无线电,晚上要读书,你们不要去影响他。”李白把收发报机装在两只皮箱内,白天放在二楼,和单家的皮箱混在一起,晚上11点后再拎上三楼,紧闭门窗,挂上双层深色窗帘,换上五瓦灯泡,灯泡周围再蒙一块黑布。机器打开后,再在电键头上插入一张薄纸片,以减小“嘀嘀嗒嗒”的发报声。就这样,单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李白在靠近霞飞路闹市地段的法租界嵩山巡捕房附近,设立了李白到上海后的第一部电台。后来因情况有变,李克农才指挥李白另迁别处。

李克农等人自1927 年4 月18日得到单志伊的通风报信后,离开民生中学,来到芜湖对江的裕溪口街道。他们仅在此呆了两天,便被迫再次逃离。

参考资料 >

海口龙华区浚梓晟网络科技工作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