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男,汉族,1958年1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博士,博士生导师,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致远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杰于1978年3月进入内蒙古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张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期间,张杰在英国牛津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至2003年,张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张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至2006年,张杰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起,张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07年8月,张杰院士当选为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任期三年。同年,张杰当选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2008年,张杰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同年11月,张杰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张杰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张杰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张杰获得激光聚变与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最重要的奖项——爱德华·泰勒奖章。 2017年2月起,张杰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年3月,张杰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2021年,张杰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25年11月1日,张杰同志不再担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张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聚变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强场与超快物理,曾主持过多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还曾获得过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张杰,1958年1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人。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张杰在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学习,获学士。1981年3月至1985年2月,张杰在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88年,张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张杰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洪堡学者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X射线激光方面的研究。1989年至1998年期间,张杰还在英国牛津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至2003年,张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张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至2006年,张杰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起,张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主要从事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领域研究。2007年8月20日,张杰院士当选为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的主席,任期三年。同年,张杰当选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2008年,张杰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同年11月10日,张杰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张杰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张杰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任免信息
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任命张杰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免去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职务。2017年3月2日,张杰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兼)。2018年6月1日,国务院免去张杰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2023年10月,张杰当选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2025年11月1日,张杰同志不再担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领域
张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聚变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强场与超快物理。
科研成就
学术成就
张杰教授主持过多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是两期科技部973项目和超级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自2019年起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中科院“新型激光聚变方案”先导专项研究。
张杰在高能量密度物理,激光核聚变,X-射线激光等研究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是利用强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高效产生方向与能量可控的高强度快电子束(~100 keV到10MeV)的开拓者之一。
张杰带领研究团队在快点火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前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1)实现了激光等离子体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热电子的定向产生和可控传输,为深入理解激光核聚变快点火方案中超热电子的作用并推动这个领域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荣获2015年度美国核学会爱德华泰勒奖(激光核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的国际最高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物理学家;
2)利用特殊设计的激光等离子体实验,揭示了磁重联喷流与太阳耀斑中的环顶X射线源产生、太阳冕区中物质喷射、以及日地空间中剧烈的等离子体与磁场活动等重要天体物理过程的直接关系,开拓了天体物理问题研究的新思路,这项研究中的早期结果入选了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通过大幅度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减少等离子体对X射线激光折射等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在14纳米到5.8纳米波长范围内的多个波长上实现了X射线激光的饱和输出,解决了通向“水窗”饱和X射线激光的主要难题。该成果曾被“Physics World”列为年度激光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
研究团队
张杰领导的团队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每年仅一项)。
2008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杰带领的强场物理研究集体被授予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奖的奖章和奖杯。
张杰教授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连续三期(九年)获得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资助(2012-2020),长期与美国、英国、日本的重要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是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最有影响的研究团队之一。
发表论文
人才培养
张杰在激光等离子体研究领域培养了100多名博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活跃在激光等离子体研究领域,并在全球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获得了教职和研究岗位,张杰还是中国培养出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获得者最多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人物观点
张杰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环境。大学之道的根本在于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而学校的使命就是要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建设者、世界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有力推动者,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使大学不仅是探索知识的地方,而且是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的圣地。因此,张杰在学校倡导“对学术的追求、对学者的尊重”的校风,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建设一种既具有“感恩与责任”、又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校园文化。
主要任职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张杰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视野开阔,有较强的大局观念和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强,勤于学习思考,注重战略谋划,考虑问题周到,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强,熟悉高等教育和科研管理。(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 评)
张杰的研究为深入理解快点火物理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技处评)
张杰在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激光聚变物理前沿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评)
参考资料 >
中科院副院长张杰再履新职 兼任国科大党委书记.人民网.2025-11-02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2025-11-02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2025-11-02
10年100亿元支持原始创新 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出资、独立运营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开放申报.深圳新闻网.2025-11-02
上海唯一!张杰院士荣获第四届杰出教学奖.看看新闻.2025-11-02
上海年鉴.上海市地方志.2025-11-02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当选上海市科协主席.每经网.2025-11-02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当选上海市科协主席.上观新闻.2025-11-02
商院关注:揭秘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学历.中国新闻周刊.2025-11-02
王恩哥、张杰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11-02
二〇〇七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11-02
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张杰、刘伟平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2025-11-02
张杰院士获得2021年度“未来科学大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11-0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闭幕 王沪宁主持并讲话.新华网.2025-11-02
张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11-02
周兴江研究员荣获2013年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11-02
张杰院士被评为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2025-11-02
上海唯一!张杰院士荣获第四届杰出教学奖.看看新闻.2025-11-02
葛均波和张杰获科普杰出人物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拟增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奖项.上观新闻.2025-11-02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1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5-11-02
张杰校长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浦江国际学院.2025-11-02
二〇〇八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11-02
上海年鉴.上海市地方志.202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