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皇舆全览
来源:互联网

《钦定皇舆全览》最初命名为《钦定方舆路程考略》,是由康熙帝下令编纂的一部全国性大型地理志书。该书的编写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三年,在南薰殿开始,但具体的成书时间尚不确定。负责编纂工作的人员包括总裁官爱新觉罗·胤禩(疑似)、彭会淇、仇兆鳌顾图河,以及纂修官纳兰揆叙(疑似)、顾嗣立汪灏钱名世汪士鋐、杨开沅、俞长策、宫鸿历郭元釪、杨士徽、李钟峨高不骞等。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京师至各省州县的道路里程,并收录了各地的历史沿革、边界路程、著名景点以及相关的诗词文章。此外,还详细描述了各个地区的陆路、水路、山路、驿路以及经过的城镇驿站和关口。

书籍简介

《钦定皇舆全览》是一本康熙时期的敕命编写的全国性地理志。原书采用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二字的排版形式,字体端正,雕刻工艺精湛,与《子史精华》《诸史提要》的刻版风格相似,被认为是康熙时期内府官板的作品。目前保存下来的版本主要涉及京师、沈阳市、直隶、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等省份,其他省份的资料缺失。该书的体例是以各省的路程作为主线,如京师至正定府、太原市五台山等地的路线都有详细的记载。对于沿途经过的地方,书中详细介绍了各县市的历史沿革,并特别详细地记录了各种道路的情况,区分了陆路、水路、山路、驿路、小路,并列出它们的距离。同时,书中还包含了名胜山水、历史遗迹以及人物诗歌等内容。这种测量距离的方法非常独特,使用的是绳索计量,每根绳索长度为十八丈,相当于营造尺绳,每十条绳索构成一里。另一种绳索长度为十六丈二尺,称为周尺绳,同样也是每十条组成一里。例如,书中记录了山东省边境的长度,从刘智庙出发,回到德州结束,这段距离用营造尺绳计算为八千二百五十一里六绳,用周尺绳计算为九千一百六十五里一绳又一丈六尺。这种方法在其他书籍中未曾见过。

成书时间

《钦定皇舆全览》的成书时间尚未得到明确的确定。通过对比《钦定皇舆全览》中关于四川十二府各州县卫所土司四至交界的路程记录,以及乾隆《大清统志》的相关内容,可以推测出该书的成书或取材时间不应晚于雍正二年。另外,通过对《大清一统志》和《钦定皇舆全览》中关于四川顺庆府领州情况的比较,可以推断出《钦定皇舆全览》的成书或取材时间不应晚于康熙六十年。

现存版本

《钦定皇舆全览》的部分版本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有所收藏,其中包括《钦定方舆路程考略》的残本三册。这些残本中有一册标题为《饮定方舆路程考略》,后来又被用朱笔修改为《钦定皇舆全览》,这一现象证明了该书名称的变化过程。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钦定皇舆全览》的稿本,大约有十几册,这些稿本能分为清稿和草稿两类。清稿全部题为《钦定皇舆全览》,而一些草稿则题为《钦定方舆路程考略》,这表明该书最初的名称为《钦定方舆路程考略》,之后更名为《钦定皇舆全览》。

编纂人物及背景

《钦定皇舆全览》是一本由康熙帝下令编纂的地理书籍,尽管如此,但在清代官方编纂的许多书籍中几乎没有提到这本书。即使是乾隆时期编纂的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它的记载。张廷玉等人编纂的《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经籍考”中提到,《钦定方舆路程考略》没有刊本,是由康熙时期的中允汪士铉等人奉旨撰写。书中按照各省为经,以府州县为纬,对每个省份及其下属的府州县进行了有序的介绍。首先考察的是通往京师的路程,其次是各省之间的边界连接和距离,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历代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山川关卡、寺庙景观等。书中还记载了皇朝建立的规模、圣制诗文等内容,旨在展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并且收录了一些可供考证的古代艺术文学作品。然而,这个记载中只提到了汪士铉一个人的名字,实际上,还有其他的编纂者,这一点可以从多方史料和个人著作中得到证实。例如,顾嗣立在其《春树闲抄》中记载,康熙四十三年,他在南薰殿开始了《方舆路程考略》的编纂工作,任命翰林彭会淇、仇兆鳌顾图河为主编,派遣考取进士的杨开沅、贡举监生俞长策、宫鸿历郭元釪、杨士徽,以及平民高不骞等共十二人为编纂人员。沈彤的《果堂集》卷十“右春坊右中允汪先生行状”中也提到了汪士铉除了《全唐诗》之外,还参与了《皇舆全览》陕西省部分内容的编纂。根据“行状”的记载,汪士铉在康熙帝四十六年夏天前往京城,担任右春坊右中允,兼任翰林院编修,充任日讲官起居注,不久后升迁为左。四十七年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此后不再任职。这意味着汪士铉参与《钦定皇舆全览》的编纂是在康熙四十六、七年间,并不是整个编纂过程。陶湘的《清代殿本书目》“《钦定皇舆全览》”条下提到,光绪二十七年辛丑看到的残本中,职官名单中有纳兰揆叙。揆叙曾在康熙四十三年奉诏修刻《举舆表》,他的编纂《皇舆全览》可能就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此外,钱名世也参与了《钦定皇舆全览》的编纂。《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以及《国立北京图书馆由沪运回中文书籍金石拓本舆图分类清册》所著录的《钦定方舆路程考略》就是题为“清钱名世等撰”。钱名世在康熙四十二年获得一甲进士,授予编修职位,曾经帮助王鸿绪万斯同修订《明史》,但由于向年葵尧献诗而被剥夺职务。汪灏也曾参与编修《钦定皇舆全览》,这一点可以在《安徽人物大辞典》中找到记载。总之,这本书是由康熙帝亲自指定编纂的,参与编纂的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经历了多年的努力,但是最终并没有在清朝官方出版,完成时间和编纂者的身份都被有意隐藏起来。这可能与康雍年间激烈的政治斗争有关。顾嗣立的私人笔记中提到开局地点在南薰殿,而何焯的《义门先生集》中记载南薰殿是康熙帝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禩读书和处理公务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很可能是康熙皇帝命令八皇子和纳兰揆叙以及其他翰林共同编纂的。康熙皇帝去世后,八皇子成为了新皇帝的政敌,他所编纂的书籍也因此未能正式出版。

后世评价

傅增湘先生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评价《钦定皇舆全览》说:“编辑次第颇有法,采录尤为繁富,真有用之书。”他还指出:“第事有不可解者,此书既奉敕开馆编辑,先后经历十年,全书当盈百卷,其搜采宏富,考证精详,煌煌巨编,远在王象之、祝穆之上。而《四库全书》竟未著录,内府亦无藏书,设非陶氏得此残帙,将并其书名亦不挂后人之口,岂当日传布未广,二百年来遂散失以俱尽耶!异时加意寻访,倘得目见全书,庶几一决此疑也。”四川大学陈力认为,《钦定皇舆全览》一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成书于康熙时代,而《大清一统志》的编修最早始于康熙二十五年,但最终成书却是在乾隆以后。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版本也只是雍正时期编纂的残本。因此,《钦定皇舆全览》实际上是现存清代最早的官修地理志。在内容方面,该书与《大清一统志》的体例有所不同,各自的重点略有差异,比如《钦定皇舆全览》中关于水陆道里的行程以及相关的诗词文章等细节,正是《大清一统志》中所欠缺的,两书可以互相补充。

参考资料 >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2024-09-14

新出《钦定皇舆全览》记.四川大学期刊社.2024-09-14

【道中华】一部见证大一统的新疆百科全书——《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9-14

海口龙华区浚梓晟网络科技工作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