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才,男,生于1965年9月,湖北汉川人。现为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
2022年9月,上海觉群诗社专家顾问团成员。
代表作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实验教程》《中国目录学》等。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就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信息管理学院),分别于1985年、1988年及1994年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与政治文化、目录学。
社会任职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图书馆学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中外档案事业》《网络与文化》《电子政务概论》《目录学概论》
研究生课程:
《档案、社会与文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科研项目
1、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及其技术实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2005-2008。
2、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4-2006。
3、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1-2004。
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模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度重大项目,胡昌平主持)子课题,2000-2003。
5、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研究,武汉大学项目,2000-2003。
主要论著
1、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图书情报知识,2005(6)第一作者。
2、从书目的目的、方法看今后的目录学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5(3)第一作者。
3、论图书馆服务精神的塑造与弘扬。图书情报知识,2004(2)。
4、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览准入制度批判。图书馆学研究,2004(2)。
5、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图书情报知识,2003(2)第一作者 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4)。
6、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第一作者 0.8 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5)。
7、知识管理课程体系设置议。图书馆学研究,2003(1)第一作者。
8、超媒体数据库技术与档案信息组织。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第一作者 0.8。
9、试论21世纪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图书情报知识,2002(4)第一作者。
10、记忆、注意与档案利用。档案学研究,2001(6)。
11、论文献的选择性传播。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第一作者。
12、试论中国目录学传统。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3)。
13、从古典目录学到现代目录学-中国目录学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图书情报工作,1999(4)。
14、论文献增长与文献接受-兼论知识组织的必要性。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15、文化冲突与交融中的导读目录。图书情报知识,1998(4)。
16、从会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到书目控制论。图书馆,1995(5)。
17、论目录学是研究文献与读者间书目情报传通的科学。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18、关于书目情报的几个问题。图书情报知识,1995(1)第一作者。
19、目录学研究应用其它学科方法的思考。图书馆,1992(1)。
20、梁启超读书生涯。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又,梁启超的治学方法。台北市:新视野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
22、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第二作者。
23、中外图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参与。
24、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组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参与。
25、目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参与。
26、目录学教程。高教社,2004 参与。
27、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科学出版社,2011第一著者。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