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琦
来源:互联网

王英琦,女,1954年出生,安徽寿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中国散文家,一级编剧,安徽省文学院(驻合肥市)专业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王英琦开始发表作品。同年,她创作了电影剧本《李清照》,该剧本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1984年,王英琦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获评文学创作一级。1987年,王英琦的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全国优秀散文奖。1995年,王英琦出版了《王英琦散文自选集》。1999年12月,王英琦出版了长篇反思纪实散文《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后来,王英琦专攻太极拳和内丹功,获得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赛一等奖与风格奖,被《文学报》《文摘报》等报刊誉为“中国第一个有武功的女作家”。

王英琦的散文获过全国和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以及欧洲诸国。她是被《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现代文学历程》等书籍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重点散文家之一。《文学报》《文摘报》刊文称她为“中国第一个有武功的女作家”,作家蒋子龙还为她做过《文坛升起武星》的专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4年,王英琦出生。1987年,王英琦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

创作经历

1982年,王英琦开始发表作品。同年,她出版了作品《热土》。此外,她还在该年创作了电影剧本《李清照》,该剧本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1984年,王英琦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获评文学创作一级。1987年,王英琦的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全国优秀散文奖。1995年,王英琦出版了《王英琦散文自选集》。1997年2月,王英琦所著的《我们头上的星空》出版。199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了王英琦的《王英琦散文》。同年12月,王英琦出版了长篇反思纪实散文《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后来,王英琦专攻太极拳和内丹功,获得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赛一等奖与风格奖,被《文学报》《文摘报》等报刊誉为“中国第一个有武功的女作家”。

创作特点

王英琦在创作上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感情,呼吁文学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多极性、高层次美发展。注重散文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整体人格与世界对话。

王英琦的散文最重要的精神内核是情感救赎。她的散文创作历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态度。随着自身经历的变迁,她散文创作关注的内容不断变化,从自然风光,到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转向哲学。王英琦以“天涯浪女”身份试图在自然风光与人际交往中构建美好梦幻世界,以抚慰孤独人生。这是她散文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其次,她以“弃儿”身份渴望通过探寻民族根与精神家园,缓和内心矛盾。这是她的第二个创作阶段,情感基调主要为矛盾与痛苦。最后,以“散文家”身份,王英琦从哲学与宗教角度,为文学与人生建立了执着于事物本质的追求与信仰,为有限生命找到了终极真理,实现了从向外寻求归属到向内反思内心的自我超越。

主要作品

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其它书籍

电影文学剧本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王英琦的散文获过全国和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以及欧洲诸国。她是被《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现代文学历程》等书籍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重点散文家之一。《文学报》《文摘报》刊文称她为“中国第一个有武功的女作家”,作家蒋子龙还为她做过《文坛升起武星》的专访。

荣誉奖项

注:收录展示部分

人物评价

王英琦的散文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

王英琦因其独特的气质、经历和艺术风格,因而有“大陆三毛” “江淮才女”的美誉。(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评)

王英琦的“历史文化遗迹”系列散文、具有鲜明女性主体意识的系列散文以及九死不悔寻求心灵归宿的哲理思辨性散文,使她的散文成为当代散文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为当代散文创作图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当代女性散文创作突破自身“内囿性”提供了有益借鉴。(广西民族大学评)

参考资料 >

王英琦.豆瓣.2024-09-21

王英琦散文自选集.豆瓣读书.2025-11-03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豆瓣读书.2025-11-03

《看社戏》教学设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5-11-03

热土.豆瓣读书.2025-11-03

我们头上的星空.豆瓣读书.2025-11-03

王英琦散文.豆瓣读书.2025-11-03

不该遗忘的废墟.中国权威的出版物数据服务平台(PDC).2025-11-03

圆明园的毁灭.中国国家版权馆.2025-11-03

我遗失了什么.豆瓣读书.2025-11-03

情到深处.中国权威的出版物数据服务平台(PDC).2025-11-03

安徽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网.2025-11-03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pdf .3n1b.2025-11-03

安徽文学:多维度聚焦现实(文学新地理(16)).人民网.2025-11-03

海口龙华区浚梓晟网络科技工作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