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英文名:browser),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浏览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浏览网页。
浏览器主要由用户界面、浏览器引擎、渲染引擎、UI后端、JS解释器、数据存储、网络7大部分组成。用户界面包括地址输入栏、返回按钮、收藏按钮、下载器等。浏览器最核心的部分是渲染引擎,一般称之为浏览器内核。渲染引擎负责取得网页内容,解析网页文件并且运用自己的计算方式展示网页内容。一般情况下渲染引擎可以显示html、XML等格式的文档,如果是其他格式的网页如jsp还需要特定服务器的辅助才可以解析完成。
浏览器最初只是观察万维网的基本工具,现在已将各种因特网的访问集成在一起,包括电子邮件、新闻、因特网电话、网上交谈、主页编辑及多媒体游戏等。
历史沿革
浏览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
1991年,全球最早注册的网络浏览器World Wide Web由浏览器开发者蒂姆·李(Tim Berners Lee)设计实现,其可以显示基本的样式表,其导航只有“返回”、“上一步”以及“下一步”三个按钮,还包括了编辑器的功能。
1993年,NCSA Mosaic作为首个具有图形界面的网页浏览器,推进了网络浏览器的发展。它让许多人了解了Internet。随后,NCSA Mosaic项目负责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1994年推出了新产品Netscape Navigator,并拥有高达90%的市场占有率,一度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浏览器。
1995年,微软发现了浏览器存在的市场潜力,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并将它与自己的windows系统进行捆绑,占领着市场的绝大数份额。
1996年,Opera浏览器首次问世,但是,人群的使用率并不高,只是在智能手机和嵌入式系统中的使用比较频繁。
1998年,网景为了制造更具竞争力的浏览器,创办Mozilla基金会,并开放了浏览器的源代码,该公司的浏览器最终改进为Firefox。
2003年,Apple发布了第一个测试版浏览器Safari,但是Safari只是主宰了基于Apple系列设备的浏览器市场,在整个浏览器市场的使用率并不高。当时,手机平台的标准浏览器中也有使用Safari浏览器的,这些手机包括iPhone OS、Android和诺基亚。
2008年,谷歌发布了它第一个版本的Google Chrome,在推出后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安全性能好和运行速度快为主要卖点,而且界面简洁,与传统的浏览器界面有较大的区别。
2011年3月14日,微软发布了Internet Explorer 9.0,新版IE采用了全新Javascript引擎Chakra,使得网页加载速度更快。同时利用显卡GPU加速文字及图形渲染,来综合提高网页浏览速度。
2013年10月17日,Internet Explorer 11发布,其集成于Windows 8.1中。和Internet Explorer 10一样,IE11同样也分为桌面版和Metro版(后改名为Modern UI)两个版本。
2015年,一个全新的浏览器产品——Microsoft Edge开始全面替代IE。和前代IE不同,首次将触屏版与键鼠版合二为一、阅读模式、插件支持、标签缩略图、临时搁置(即将当前已打开网页先行搁置稍后再看)、添加笔记、与Cortana互动(比如一键查询、获取解答、语音朗读等等)。
2019年4月9日,微软发布了新版Microsoft Edge浏览器预览版,新版不再使用EdgeHTML内核(老版Edge浏览器内核),转而采用全新的Chromium内核。
2021年5月20日,微软官宣2022年停止对IE浏览器的支持,IE浏览器桌面程序将会于2022年6月15日退役。
定义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域网等内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这些文字或图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或者文件的超链接,用户只需要点击相应的文字或者图片就可以轻松访问其他网络资源。大部分网页为HTML格式。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文件拓展名为JPEG、PNG、GIF的图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
相关构成
基本组成
浏览器主要由用户界面、浏览器引擎、渲染引擎、UI后端、JS解释器、数据存储、网络7大部分组成。用户界面包括地址输入栏、返回按钮、收藏按钮、下载器等,除了显示浏览器访问页面的地方,其他的按钮和显示的部分都属于用户界面。
以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为例:
在桌面点击Internet Explorer的图标,或者选择“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项,再选择“所有程序”级联子菜单中的Internet Explorer图标,即可启动 Internet Explorer应用程序,其窗口如下图所示。该窗口分别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栏。标题栏用于显示网页名称和控制窗口。
2.菜单栏。菜单栏包括了Internet Explorer的所有操作命令。
3.工具栏。工具栏包括常用命令的工具按钮、用于输入和显示当前地址的“地址栏”以及用于Internet站点地址链接的“链接栏”,还有用于快速搜索的“搜索栏”等。
4.状态栏。状态栏提供提示信息和工作区状态信息。
5.网页浏览窗口。网页浏览窗口用来显示当前打开的网页。
核心部分
浏览器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渲染引擎,一般称之为浏览器内核。渲染引擎负责取得网页内容,解析网页文件并且运用自己的计算方式展示网页内容。一般情况下渲染引擎可以显示HTML,XML等格式的文档,如果是其他格式的网页类似jsp还需要特定服务器的辅助才可以解析完成。
经常使用的浏览器内核主要有以下4种:泰鼎微系统(又称MSHTML)是由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使用,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捆绑的内核,一般称为IE内核。Gecko是由C++编写的内核,而且它的源代码对外公开。在以前是火狐浏览器所使用的独立内核。Web Kit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浏览器内核,早期的Safari,Google Chrome、Opera浏览器都是使用Web Kit作为内核。但到了后来Blink的问世,许多浏览器内核都以它为基础进行开发,Blink内核是由谷歌和苹果公司联合研发的,它其实是Web Kit的分支,它是在WebKit代码的基础之上研发出来更加简洁和快速的渲染引擎,而且在正在逐渐脱离与Web Kit内核间的联系,独自成为一体,中国产的浏览器一直以谷歌内核为风向标,在开发过程中以Google Chrome Frame的内核为基础进行制作,并且在代理字符字段都会标识为Apple Web Kit。
一般浏览器都是基于这4种内核构造而成,很多网上银行和支付系统,像是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微信支付等都只支持IE的Trident内核,其他内核的浏览器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支付和转账等业务,而基于bilibili link内核的浏览器具有性能优越、用户体验好的特点,于是双核浏览器应运而生。在不需要网上支付交易的一般网站,使用速度快的Blink内核进行访问,也就是所谓的“高速模式”;在访问支付宝或者网上银行进行业务支付和转账手续的时候,就用Trident内核进行处理,也就是所谓的“兼容模式”。这样就达到了用户对于进行网上操作的两方面需求,从而使这种双核浏览器不会因为某一功能的缺失而从市场上淘汰。
双核浏览器并不意味着针对同一网页同时使用两种内核去渲染解析,而是在遇到普通页面时用效率高的Blink内核去渲染,当遇到特定网页,如只兼容泰鼎微系统内核的银行网页时才开始转换内核。
作用
浏览器的主要作用都是用来浏览网页,浏览器的导航功能是浏览器最主要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后退Back、前进Forward、停止Stop、刷新Refresh、主页Home、搜索等功能。
1.浏览器的基本功能按地址访问网页,实现浏览器的导航功能,包括使用鼠标和键盘响应该功能。
2.浏览器的主要功能在浏览器中实现后退Back、前进Forward、停止Stop、刷新Refresh、主页Home等功能。
3.浏览器的个性化设计读取网页标题到浏览器标题中、在地址栏实现搜索功能、在状态栏实现进度条、在状态栏实现广告条。
使用方法
以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为例:
使用Internet Explorer上网大致过程有:①双击Internet Explorer7图标进入Internet Explorer7应用程序;②输入访问网址;③查阅信息;④访问完毕退出。
1.设置主页
在“工具”菜单中选择“Internet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常用”选项卡标签,在常用主页设置中,用户可以任意设置在每次启动时自动进入的主页。当单击“使用空白”时,每次启动后将不进入任何主页。
2.输入网址
地址栏是输入和显示网页地址的地方。输入想要浏览的网页地址后,按回车键确认。
3.中断当前操作
单击地址输入栏后的“停止”按钮X,可以中止当前正在进行的操作。
4.刷新当前网页
在浏览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情况,而中止与网站的联系。这时,用户按地址输入栏后的“刷新”按钮*,即可恢复浏览器和服务器的联系,重新取得并显示当前网页的内容。
5.打开多个浏览窗口
浏览Web网页时,网页显示速度可能太慢,为提高上网效率,最好多打开几个窗口,在等待一个网页传输的间隙观看另外的网页、来回切换浏览窗口,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Internet Explorer 7提供多窗口浏览功能。设置方法:打开 Internet Explorer 7浏览器主程序,选择“工具”,打开下拉列表中的“Internet选项”。找到“常规”中的“选项卡”点击“设置”,弹出“选项卡浏览设置”对话框。将“当创建新选项卡时,始终切换到新选项卡”选中,同时选中“始终在新选项卡中打开弹出窗口”,点击“确定”。重新启动 Internet Explorer7浏览器即可。
在浏览一个网页时,单击“新选项卡”,就会打开一个新的浏览窗口。
6.保存Web页内容
(1)保存当前Web页。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人文件名,选择文件格式,单击“保存”按钮。
(2)保存网页中的图片。用右键单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图片另存为”,在程序的对话框中键人存放图片的文件夹和名称,单击“确定”即可保存图片。
7.将Web页添加到收藏夹
可以把经常要浏览的网址在收藏夹存放起来,以后浏览时可在收藏夹中快速选择。在浏览Web页中,选择“收藏”菜单中的“添加到收藏夹”或者工具栏中的“收藏”按钮,命名新名,或直接单击“确定”,即可将Web页添加到收藏夹。
8.将Web页添加到链接栏
选择“查看”菜单,指向“工具栏”中的“链接”,弹出链接栏。
在地址栏中,将选定网址前的图标拖入链接栏,即可在链接栏出现该网址图标,以后点击该按钮即进入相应的网页。
9.搜索信息
在工具栏上的“搜索”窗格,键人搜索关键词,按窗格中的“搜索”按钮。
10.脱机浏览
脱机浏览是在不和因特网连网的情况下,查阅下载保存在硬盘中的网页内容,这样可以节省在线网费。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脱机工作”命令,随后即可在脱机工作状态下,查看收藏夹中选定的网页。注意,再次单击“脱机工作”命令,才可以在线启动Internet Explorer。
主要分类
浏览器一般分为网页浏览器和移动浏览器两大类。
网页浏览器
在网页浏览器的发展历程中,主流浏览器包括:Mosaic浏览器、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IE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Opera浏览器、Mozilla Firefox浏览器等。
IE浏览器
IE浏览器全称为Internet Explorer,随着Windows的逐步完善和功能的开发,IE浏览器逐渐成为Windows系统的默认浏览器。
为了提高访问网页的速度,IE浏览器采用累积式加速的方法,将用户曾经访问的网页内容(包括图片以及cookie文件等)存放在电脑里。这个存放空间称为IE缓存。以后每次访问网站时,IE会首先搜索这个目录,如果其中已经有访问过的内容,那IE就不必从网上下载,而直接从缓存中调出来,从而提高了访问网站的速度。
傲游浏览器
傲游浏览器是一款基于IE内核,多功能、个性化、多页面的浏览器。它允许在同一窗口内打开任意多个页面,减少浏览器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率,提高网上冲浪的效率。
傲游浏览器的主要特点:多页面浏览界面:鼠标手势:隐私保护:广告猎手,RSS阅读器,IE扩展插件支持:外部菜单栏,自定义皮肤。
火狐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是一种区别于E浏览器的新型浏览器。除了具有网页浏览器的功能之外,还包括更多特色功能,如阻止弹出广告,集成谷歌菜单栏功能,并且整合多种搜索引擎,实现各方面的信息检索。Google网站对火狐浏览器的介绍是:“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火狐浏览器是具有弹出窗口拦截、标签页浏览及隐私与安全功能的一种Web浏览器。
移动浏览器
手机浏览器属于移动浏览器,也叫做微型浏览器、迷你浏览器或无线互联网浏览器,是应用于小型移动设备的网页浏览器。移动浏览器为在手持设备的小型屏幕显示网页内容做了改进。移动浏览器软件的容量必须很精炼并且高效。在很大程度上手机浏览器技术将网页浏览器简化了,为人们的阅览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手机浏览器市场已相对稳定,Safari、UC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由于手机浏览器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同类产品,以至于腰部和尾部市场竞争较激烈,相对于源自PC时代的内核、技术竞争,手机浏览器的竞争将重心放到了应用功能上,除小说阅读、视频浏览等常用功能以外,夸克浏览器从学习的路径切入,打开了手机浏览器细分市场的格局。
夸克浏览器
夸克浏览器的特点为:简洁的界面样式、齐全的功能设置。在首屏页面,夸克浏览器看起来较简单,没有多余的东西,并且首屏可自定义。还有就是轻应用,夸克浏览器内置了许多小众的APP,比如财新传媒、钛媒体、果壳网和国家地理等。
迅雷浏览器
迅雷浏览器强调极简并自带10TB云盘空间,安装包有34.8MB。迅雷浏览器的图标使用的是具科技感的类“X”字母。图标整体为黑色,背景有文件传输线条,白色X字体,辨识度较强,迅雷浏览器首界面只有XUNLEI字样、搜索框、扫一扫、窗口和菜单按钮。
猎豹浏览器国际版
猎豹浏览器国际版,首屏推荐较多APP,比如Facebook、YouTube、谷歌、雅虎和亚马逊网站及Twitter。在速度和占用内存上,其表现也不错。
Yandex浏览器
Yandex浏览器是俄罗斯浏览器,特点是速度较快。
Via浏览器
Via浏览器应用较小,只有0.21M,速度快,属于迷你型的轻量级浏览器。
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具备较好的跨平台特性。一种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见图。浏览器客户端与WWW服务器之间通过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进行通信,将从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服务器获取的网页信息展示给客户,从而提供网页界面功能。而具体的业务逻辑可以由应用服务器完成,数据存储访问功能则由数据库服务器提供。这种结构简化了客户端软件的开发工作,网页界面的修改也比较容易。
WWW服务器传送页面使浏览器可以浏览,应用服务器提供可以被调用的方法。大多数应用服务器也包含了WWW服务器的功能,但开发者很少把应用服务器部署成这种综合模式而同时使用两种功能。相反,如果需要,通常会把WWW服务器独立配置,和应用服务器一前一后。这种功能的分离有助于提高整体性能,而且给每种服务器最佳产品的选取留有余地。常用的Web服务器有apache、Nginx、tomcat和Internet信息服务等,常用的应用服务器有Web Sphere、Web Logic和Jboss等。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可用于各种应用程序,其界面都以网页形式呈现。例如,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访问图书馆管理系统时,网页浏览器就是一个客户端,它向图书馆的WWW服务器请求网页服务。图书馆的WWW服务器从相应的数据库中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动态生成网页页面,再发送回用户使用的浏览器,浏览器便将所需信息以网页形式显示出来。
HTTP通信协议
HTTP通信协议,又称超文本传输协议,一种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
概念形成过程
1990年,美国学者T.H.尼尔森提出了超文本(hypertext)的概念,后来他又组织协调万维网协会和因特网工作小组共同合作研究,最终发布了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最著名的版本包括RFC1945定义的HTTP1.0版本和RFC2616定义的HTTP1.1版本,其中HTTP1.1是在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版本。由于T.H.尼尔森对HTTP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破性历史贡献,他被称为“HTTP之父”。
基本内容
HTTP协议定义了客户端程序(一般是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在因特网中,Web服务器上存放的是超文本格式的信息,客户端程序需要通过HTTP协议请求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HTTP协议是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工作的、无状态的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建立在TCP连接之上,其缺省端口是TCP的80端口。基于HTTP协议的信息交换分为4个过程:建立连接、发送请求信息、发送响应信息、关闭连接。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后,发送一个HTTP请求报文给Web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HTTP响应报文,随后关闭TCP连接。其中HTTP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都由3部分组成:开始行、首部行、实体主体。
安全性管理
1.限制曲奇使用
方法1:可以删除Cookie文件内容或把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和隐含。具体操作方法是:如果想禁止个别的Cookies,例如,记录双击操作的Cookies,可以通过删除相应的文件内容·来破坏这些Cookies,然后把文件属性改为只读、隐藏、系统属性,并且存储文件。当登录到一个设置了这种cookies的站点时,它既不能从Cookies读取任何信息,也不会传递新的信息。
方法2:通过IE浏览器总体提供的Cookies的安全设置选项,具体步骤如下:
1)在IE浏览器中单击选择“工具”菜单项,然后选择子菜单“Internet选项”命令。
在“Internet选项”窗口中,单击“安全”选项卡,然后“选择要查看的区域或更改安全设置”列表中的“Internet图标”(地球标志),单击选项卡下方的“自定义级别(C)”按钮。
2)在弹出的“安全设置”对话框中,移动对话框中的垂直滚动滑块,直到出现Cookies设置选项,有两个Cookies选项,禁用即可。
2.限制ActiveX的使用
1)打开IE浏览器。
2)选择“工具”→“Intemet选项”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选项卡。
3)单击选项卡中的Intermet图标(地球标志),可以进行IE的安全设置。
4)单击选项卡下方的“自定义级别”按钮,出现“安全设置”对话框。
5)移动对话框中的垂直滚动滑块,直到出现“ActiveX控件和插件”设置选项,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设置。
3.设置Java的安全性
1)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
2)在所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选项卡。
3)单击选项卡中的Internet图标(地球标志),代表要设置整个IE的安全选项。
4)单击选项卡下方的“自定义级别”按钮,打开“安全设置”对话框。
5)移动对话框的垂直滚动滑块,直到出现“Java权限”设置。由图中可以看出一共包含4个Java的安全设置:
①Java权限。是Java程序对本地计算机操作的权限,共分为“高”“中”“低”“禁用”4级。IE默认设置是“中”级,用户可以将它设为“高”。“自定义”设置是用户自己定义Java的各个操作的权限,这是给高级用户使用的,一般用户可以不使用。
②Java小程序脚本。是对Java Applet程序设置的。许多网站上都使用Java Applet作为与用户交互的脚本语言,所以IE的默认设置为“启用”。将它设为“禁用”,将会失去许多网站的功能支持,用户可以自己考虑。
③活动脚本,指是否允许浏览器使用Java Script语言进行网页的显示。同样,许多网站上都使用Java作为与用户交互的脚本语言,所以IE对它的默认设置为“启用”。如果用户是在聊天室,就可以将这个功能设为“禁止”,以防止各种攻击。
④允许脚本进行粘贴操作。这个功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它在E-mail、表单的操作和信息的提交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户在不需要时,可以关闭此功能。
4.设置文件下载及用户验证的安全性
在Windows Vista中,与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略有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安全设置,用于更全面地保护用户的安全,也可以设置文件下载及用户验证的安全性。
参考资料 >
浏览器.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12
微软向Chrome举手投降,辉煌一时的IE浏览器被放弃了.今日头条.2025-09-12
再见了,IE 浏览器.央视新闻.2025-09-13
网页浏览器历史数据.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13
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13
超文本传送协议.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