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
来源:互联网

金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辖区,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海市西南部,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部,东与香洲区相邻,南临南海,西南、西与台山市隔海相望,北与斗门区接壤。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度型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金湾区,陆域面积约570.9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903.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45.6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6.14%。

金湾区于2001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下辖三灶、平沙、红旗、南水四镇。2006年7月1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对高栏港经济区和南水镇实施区镇合一体制改革,南水镇由金湾区管辖调整为高栏港经济区管辖。2009年10月18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对金湾区、高栏港经济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平沙镇由金湾区管辖调整为高栏港经济区管辖。2020年12月,金湾区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体化运作。2024年2月,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优化调整。金湾区设置行政机构54个,下辖三灶、红旗、南水、平沙4个镇,镇下辖42个行政村(社区)。

金湾区内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4家、高新技术企业542家、“专精特新”企业181家,9家上市企业、20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金湾区已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高端打印设备、集成电路五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和海洋经济两大特色产业,以及智能家电、清洁能源、电力生产等产业的“5+2+N”金湾特色现代产业集群。2024年,金湾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946.28亿元,增长4.0%。

金湾区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传承悠久,孕育了早期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林伟民等革命先进人士,区内现存草堂湾沙丘、高栏岛摩崖石刻等遗址遗迹,拥有三灶鹤舞传习馆、木头冲村岭南石屋民居群等人文景观,以及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湾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美丽宜人,区内拥有海泉湾度假村、荷包岛珠海金沙滩、飞沙滩、太空中心等著名旅游景点,2020年9月获评“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历史沿革

1953年4月7日,珠海县成立。行政区域范围是在中山县渔民区所辖地域的基础上,再从中山县划出前山、南屏、湾仔、关闸、三灶、小林、南水及东莞县的万顷沙等地组成。县府设在唐家,隶属粤中行署。

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

1983年7月,斗门县归属珠海市,成为珠海的市辖县。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金湾区辖原香洲区的三灶、小林、南水3个镇和原斗门县的平沙、红旗2个镇。

2003年,红旗镇、小林镇合并为红旗镇。区划调整后,金湾区辖4个镇(红旗、平沙、南水、三灶)。

2006年7月1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对高栏港经济区南水镇实施“区镇合一”体制改革,南水镇由金湾区管理调整为高栏港经济区管理。

2009年10月18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对金湾区、高栏港经济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平沙镇由金湾区管理调整为高栏港经济区管理,将珠海市航空产业园人财物和债权债务划入金湾区,实行“市区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模式,金湾区人民政府加挂“珠海市航空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牌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湾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西南部,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南连大西国际河流,北靠珠江三角洲腹地,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3°05′至113°25′、北纬21°59′至22°25′,辖区总面积570.95平方千米。

气候

金湾区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年、日温差小,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度型海洋性气候。区域内太阳能丰富,热量充足,2018年日照时数1730小时。降雨量2182.9毫米,平均气温23.3摄氏度

地质地貌

金湾区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向构造线控制。珠海地区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成断块式隆升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岛屿众多,海域广阔,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平原海岸堆积作用强烈,发育有广阔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泥滩向外推移较快,如磨刀门。山地港湾海岸的湾口有角,湾内有沙堤和潟湖平原。地面坡度和缓除岛屿的地面坡度较陡外,大陆地面坡度较和缓。山丘台地主要由花岗石组成全区广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

自然资源

海产资源

金湾区珠江水与南海潮水在高栏港冲积成大片肥沃的滩涂和多个沙滩,岛与岛之间形成宽阔的中浅海渔场,横贯半个珠江口,海产资源和海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鱼、虾、蟹、蚝、贝等。建国以来就是广东省四大渔场之一。

水资源

金湾区境内属多水地带,有黄杨河、泥湾门、磨刀门、崖门等水系分布在境内。

生物资源

金湾区境内植物种类896种,陆生野生动物108种,在境内沿海地带分布着两块湿地“金湾中心河湿地”和“三灶镇大门口湿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5月,金湾区下辖4个镇,42个行政村(社区)。区人民政府驻红旗镇湖心路口。

人口民族

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6.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6.19%,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14年,金湾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200.36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1.01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14亿元,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108.65亿元,同比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外贸出口3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17%;珠海金湾机场旅客吞吐量407.59万人,同比增长40.8%;珠海机场货邮吞吐量2.21万吨,同比下降2.4%。

2018年,金湾区全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305.17亿元,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58.42亿元,占比30.4%,增长97.1%。对外贸易变中向好,外贸进出口总额321.42亿元,增长7.0%。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72亿美元,增速较全市高出1.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1亿元,增长15.4%。累计完成政府投资74.22亿元,增长91.2%。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45.8元,增长9.0%。

2019年,金湾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9.10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4和0.8个百分点。

2022年,金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1.9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4.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0%;第二产业增加值616.50亿元,增长8.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58.5%;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8亿元,下降7.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5%,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71.5:26.9。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05万元,增长3.0%。

2024年,金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46.1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285.37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68.3:30.2。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全区共有耕地11万亩,可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浅海滩涂120多万亩。通过实施“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农业初步形成了以锯缘青蟹南美白对虾、斑节虾、牡蛎科养殖和芦荟、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甘蔗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南水镇的锯缘青蟹获国家绿色产品证书。

2018年,金湾区共有耕地11万亩,可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浅海滩涂120多万亩。金融支农力度加大,引导合作银行发放农业贷款1500余万元,发放“三项补贴”等各类涉农补贴125万余元,并推进4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9年,金湾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7.7%。

2022年,金湾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4.5%。

2024年,金湾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12亿元,下降29.6%;林业产值0.15亿元,增长11.6%;牧业产值0.57亿元,下降1.2%;渔业产值19.27亿元,增长1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3亿元,增长12.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3307亩,比上年增加916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517亩,增加10973亩;甘蔗种植面积0亩,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938亩,增加84亩;蔬菜种植面积39636亩,减少1297亩;水产养殖面积132105亩,增加1231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921吨,比上年增加153.7%;甘蔗产量0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224吨,增长9.9%;蔬菜产量42949吨,减产6.2%;园林水果产量41591吨,减产34.4%。全年肉类总产量1091吨,比上年减产5.7%。其中,猪肉产量0吨,与上年持平;禽肉产量723吨,增长4.7%。生猪饲养量0头,与上年持平。其中,生猪存栏0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0头,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7.17万吨,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海洋捕捞432吨,增长9.9%;海水养殖40430吨,增长45.0%;淡水捕捞30吨,下降31.8%;淡水养殖30841吨,下降2.2%。

第二产业

金湾区内共有临港工业区、三灶科技园、联港工业区、红旗工业区、平沙工业区五个市级工业园区和广东省青年创业科技园、珠海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珠海日本工业园、珠海市游艇工业专区、广东省海洋与水平高科技园、沈阳药科大学产学研基地等特色园区、基地以及广东格林柯尔工业园、实德集团工业园等企业科技园。至2003年5月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560多家,投资总额近500亿元,形成了以电子电器、机械、石化、能源、家电、制药、食品、纺织制衣为主导的产业群。多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如西门子股份公司三井物产、岩谷、伊藤忠商事日清食品、伟创力、普思、英国石油公司飞利浦、中国石油以及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黄浦、格林柯尔、长兴化工、联邦制药、金正电子、裕丰钢铁等来到这里投资发展,仅2003年5月以来,就有格林柯尔、实德集团、新加坡科迪、香港润达、华新水泥包装等数个投资额在10亿元到上100亿元不等的大项目落户金湾。金湾区在建各类工业项目210多项。

2018年,金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9.65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9.08亿元,增长18.0%。

2019年,金湾区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0.66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6.28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59亿元,同比增长4.8%,增幅比1-11月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含汤臣)完成产值157.20亿元,同比增长21.1%;家电电气产业完成产值125.99亿元,同比增长18.1%。

2024年,金湾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9.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增长6.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2%,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34.8∶65.2。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74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65.70亿元,比上年下降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65元,比上年增加1.2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下降1.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3.0%,下降10.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63.0%,提升55.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1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5%,产品销售率97.1%。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8.68亿元,比上年下降4.7%。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以上独立核算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5家,比上年增长8.7%。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154.06亿元,下降10.0%;利润总额2.61亿元,下降28.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26.21亿元,比上年下降0.9%;利润总额-10.7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亿元。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82亿元,下降5.9%。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2.10亿元,下降9.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0.93亿元,下降4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12亿元,增长2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89亿元,增长1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7亿元,增长46.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95亿元,增长37.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99亿元,增长6.9%;教育1.53亿元,增长10.3%;卫生和社会工作0.41亿元,增长4.8%。

第三产业

2018年,金湾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29.4%,比重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9.0亿元,增长325.8%。

2019年,金湾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3.61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4亿元,同比增长5.9%,较1-11月提高0.1个百分点。

2024年,金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年批发业销售额854.32亿元,增长0.6%;零售业销售额64.49亿元,增长7.3%;住宿业营业额5.68亿元,增长26.1%;餐饮业营业额10.96亿元,增长9.0%。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商品零售366439万元,增长3.3%;餐饮收入68102万元,增长15.3%。其中,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173731万元,增长14.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9685万元,下降13.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38940万元,增长20.8%;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6064万元,增长15.9%;日用品类零售额8938万元,下降38.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4115万元,下降20.1%;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907万元,增长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754万元,下降11.1%。增长10.1%,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50.56亿元,比上年减少30.95亿元。全年设立外资企业数量87个,比上年增长74.0%,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550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5.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1.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1%。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49.42亿元,增长4.6%;住户存款余额291.62亿元,增长12.1%。202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88.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境内短期贷款余额220.98亿元,增长17.2%;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564.60亿元,增长4.9%。区共有上市公司9家(境内),市价总值784.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股转系统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20家。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0亿元(其中IPO上市募集0亿元)。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共1家。全区共有1家证券营业部;证券公司分公司0家,期货公司0家,下辖0家期货营业部;证券、期货从业人员13人,下降38.1%。2024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基金、债券成交总额204.36亿元,增长8.6%。其中,股票成交总额114.58亿元,下降12.5%。证券业资产总额8116.82万元,增长11.5%。共有保险法人机构0家,分支机构17家。其中,人寿保险分支机构9家,财产保险分支机构8家,保险经纪分支机构0家。

交通

金湾区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境内有珠海高栏深水港、珠海金湾机场广珠铁路机场高速公路、高栏港高速等均在区内汇集,构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12月,金湾区共有普通初中11所,小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公办5所、民办2所),幼儿园75所(含分园),其中公办园25所,公办属性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45所,中小学教育集团5个,学前教育办学共同体12个。在校中小学生54338人,在园幼儿15713人。各级财政安排12年免费义务教育补贴资金7264.11万元,惠及全区所有中小学的5.5万名学生。全区普通初中招生5730人,增长17.9%;在校生15245人,增长11.4%;毕业生4175人,增长7.8%。小学招生7054人,下降8.8%;在校生39077人,增长5.6%;毕业生5565人,增长17.1%。2024年我区中考考生总数为4012人。

科学技术

2024年,金湾区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627家。全区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以上孵化器2家;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119家。已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37家、市级150家。累计建成5G基站3848座。全区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获得省级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32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分别为1200、572和357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66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金湾区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4个,区级及以上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国有1个,非国有0个),美术馆0个,电影城6家,文化站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2个。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112万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15项。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45.37平方米。体育场地1061个,体育场地面积140.0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3平方米。

卫生健康

截至2024年末,金湾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0个。其中,公立医院4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公立14个,私立7个)、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20个,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比上年增加22个。全区实有床位1641张,比上年末增长5.3%。其中,医院1501张、妇幼保健院0张、卫生院110张,康复医疗机构30张。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3485人,增长10.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共1205人、注册护士1453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2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89人。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发病3671例,发病率803.55/10万;报告死亡21例;死亡率4.60/10万。

生态环境

2022年末,全区有1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100%;无Ⅲ类水质的断面,无Ⅳ类水质的断面,无Ⅴ类水质和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区灰霾天气日数14天,比上年多5天;全年日照时数1816.8小时,降雨量2689.3毫米,平均气温23.4摄氏度。全区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2个,天气雷达2部。全区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6万吨,比上年增加23.8%。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6.83%。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19.08万吨,城乡环卫一体化24作业,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36.8平方米/人,比上年增加6.1平方米/人。

2024年,金湾区1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100%;无Ⅲ类水质的断面,无Ⅳ类水质的断面,无Ⅴ类水质和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全区灰霾天气日数9天,与上年持平;全年日照时数1574.9小时,降雨量2148.0毫米,平均气温24.4摄氏度。全年有201天空气质量级别一级(优),占55%;全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8h)均值分别为18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均值为0.8毫克/立方米。

安全生产

2022年,金湾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宗,同比下降32.1%;死亡14人,同比降36.4%;受伤7人,同比下降41.7%;直接经济损失1703.75万元,同比下降27.0%。其中,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没有发生事故;商贸制造业事故死亡2人,占14.3%;建筑业事故死亡3人,占21.4%;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事故死亡5人,占35.7%;其他行业事故死亡4人,占28.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6人/亿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金湾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9%。拥有创业孵化基地5家,在孵项目160个,累计孵化出园项目57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981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6051人,分别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5.2%和106.6%。低保标准由去年896元/月/人上调至980元/月/人,发放各类低保金、救助金、残疾人津贴补助等资金1500余万元。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3家,超全国平均水平。分配完成政府投资性公租房633套、非政府投资性公租房4691套。建设青湾花园等产业人才保障房项目2个,推动配建产业人才共有产权住房面积63042平方米。

2022年,金湾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75人,2289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4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9%,比上年末减少0.01个百分点。年底共有在册低保对象694人(其中,农村低保117人,城镇低保577人),特困人员64人。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床位320张,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2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2293处。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72个。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505个,人均志愿服务时长40.65小时,发布并开展的志愿活动数达26806个。全区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达8万余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40.65小时。

截至2024年末,金湾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24.5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6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0.45万人,同比下降10.7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4.10万人,同比增长5.95%,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46万人,同比增长6.3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63万人,同比增长5.03%。参加生育保险24.47万人,同比增长1.94%。参加失业保险24.27万人,同比增长2.35%。共有在册低保对象684人(其中,农村低保583人,城镇低保101人),特困人员63人。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床位400张,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8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227个。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596个,人均志愿服务时长7.61小时,发布并开展的志愿活动数达10212个。年末全区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达79245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44.11小时。

旅游

金湾区有集海洋、海岛、沙滩、青山、森林、温泉等自然景观及沙丘遗址梵文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区内有金海滩、飞沙滩、荷包岛亚马逊平原部落、海泉湾、武林源、世外桃源等旅游景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逢双年在这里举办,车展每年举办一次。按国际标准设计的27洞金湾高尔夫已经建成,可承办国际性赛事。

港中旅(珠海)海泉湾度假区位于珠海西部海滨,2006年9月,海泉湾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纳入全国假日旅游预报统计系统,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重点旅游景区。2007年4月,海泉湾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家“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称号。2008年11月,海泉湾度假区又新建成一个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一流、高端品位的温泉会所。

珠海金沙滩位于三灶长沙湾,海中波缓浪轻,岸上沙质细腻,在阳光下熠生辉,宛如金粉铺就,故名金海滩。

荷包岛是万山群岛西部最末的一个海岛,位于珠海市西区南水镇高栏巷对面。岛上拥有大南湾等四大海湾和大片原始森林,有沙滩运动会、环岛观光游、山间探险和篝火晚会等游乐项目。海岛面临浩瀚的南太平洋,全岛面积共9.8平方公里,而人口不超过200人。

获得荣誉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87。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25日,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8日,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参考资料 >

行政区划.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5-08-07

2023 年金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4-09-25

2024年金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5-06-06

自然人文地理.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4-02-29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产业规划.珠海企业服务平台.2025-06-06

区域概况.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4-02-29

“7+3+1”!金湾产业园区要这样布局….珠海市金湾区委宣传部官方账号.2025-08-07

经济发展.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4-02-29

行政区划.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5-08-24

2022年金湾区(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03-12

2022 年金湾区(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开发区网.2024-04-05

2022 年金湾区(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2024-03-12

海口龙华区浚梓晟网络科技工作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