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云
来源:互联网

孙彩云(1915~1942),出生于龙口市(今龙口市)芦头镇寺后周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曾在本村小学堂接受教育,但由于家庭贫困,经常中断学业。1938年夏,孙彩云参加黄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的军事训练班,结业后回村建立村自卫团并担任教练。1939年4月,他被选拔到二行署任警卫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孙彩云在艰险环境中侦察敌情,多次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任务。1942年5月23日,孙彩云在执行任务中负重伤,6月25日牺牲,时年27岁。

人物生平

艰难的童年

孙彩云1915年生于黄县芦头镇西寺后周家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该村是一个南临山区、北接平原的三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孙彩云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第二,上有兄长,下有3个妹妹。全家11日人,住着3间小屋,长年把汗水酒在祖传的10儿亩山場薄地里,勉强维持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孙彩云1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本村小学堂读书。农家的孩子能上学读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家庭生活艰难,农忙时节,他不得不停学帮助收种,以便腾出大人到北泊打短工挣几斤粮。虽然断断续续地上学,但由于孙彩云勤奋好学,所以学习成绩一向颇好。孙彩云13岁那年,辛勤操劳的父亲积劳成疾,留下这些尚未成人的孩子辞世而去。一家人失去了靠山。为了挣扎着生存下去,17岁的哥哥孙尚云挑起了家庭重担,孙彩云连时学时辍的就学也坚持不下去,只好下了学。小小的彩云与哥哥一起在山薄地上耕作,他刨地、挑粪、拾草、放牛、挖食用野菜,尚属童稚的心灵,已知生活的甘苦、世态的炎凉。艰难的生活,培养了他顽强的意志,辛勤的耕作,炼就了他健壮的体魄。孙彩云十七八岁后,就长成一个生气勃勃的庄稼人。他个子不高,双目炯炯有神,两臂肌肉隆起,走路两腿生风,是一个各种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的庄稼把式。

当上了自卫团教官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更加疯狂地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抗日的烽火在我文明的古国遍地燃烧。1938年夏天,共产党在黄县发动民众抗战,组织抗日队伍。血气方刚的孙彩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决心抗日救国。这年9月,我五区政府举办军事训练班,孙彩云对哥哥说:“日本鬼子就要打到家门口,我们不能这样老老实实做亡国奴,我要出去打鬼子。侍奉老母,照顾妹妹,全靠哥哥了。”哥哥知道弟弟早就酝酿参军抗日的事了,此刻看到弟弟已下定了决心,便激动地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你去吧!家里再艰难有我顶着。”于是,孙彩云到区上参加了军事训练班。1个多月的紧张训练,使这个年轻的庄稼人不仅懂得了许多抗日救国道理,而且还娴熟地掌握了队列、射击、投弹等军事知识和技能。党的教诲和引导,伟大的民族战争,报国的耿耿赤心,使这个只知道锄糠锨、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的庄稼人,从狭小的家庭中走出来,开始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接触了社会,满腔热忱,为党和人民千一番过去庄稼人连想也没想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孙彩云受训后,回到村里,走门串户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青年学习军事技术。在他的鼓动下,寺后周家自卫团很快建立起来。孙彩云担任了教练,领着大家练队列、射击、投弹,讲解战术动作,他一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俨然是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官。本村的农民组织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初步掌握了军事技术,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但孙彩云并没有满足,他以满腔的热情,到邻村的乔家、小迟家、小王家村,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国家观念,民族自尊心,使这几个村的青壮年很快组织到一起,先后建立了村自卫团。根据上级指示,经过协商,每个村又联合起来,建立了自卫团联防,孙彩云担任了4个村自卫团教练,他起早贪黑,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我五区政府十分器重这位充满革命热忱的青年农民,为了更好地锻炼培养他,1939年3月,选拔他到区政府担任警卫员。从此,孙彩云成为一名正式武装战士,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从警卫员到警卫连长

1939年4月,中共黄县县委和县政府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加强对群众抗日斗争的领导,分别在东西黄县成立一、二行署。二行署机关常驻在西南山区庵一带。这时,孙彩云被选拔到行署机关担任警卫员。不久,日伪军在黄县城以西和以南的黄山馆镇龙口市、北马、午塔、中村、芦头、大陈家等大村镇先后建立了据点。炮楼林立,铁网壕沟纵横,将西黄县分割得支离破碎。斗争环境十分艰苦,复杂。孙彩云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为保护行署机关安全,他外出侦察敌情,机智捕捉汉奸,战斗中英勇善战,多次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1939年秋天,孙彩云乔装打扮,将匣子枪插在腰里,撅着粪筐到龙口侦察敌情。当时的龙口,已为日寇重兵盘据,驻有陆、海、警、宪部队和1千多名伪军,是日伪杀害我抗日军民的魔窟。孙彩云装成一个憨态十足的庄稼汉,反着粪筐,缓缓前行,看据点,查堡,边走边看。由于精力过于集中,迎面来了一队日本宪兵,竟忘了为其让道。宪兵发觉孙彩云形迹可疑,刚站下来准备动手,孙彩云瞅准一条人多的小巷迅速溜了进去。当鬼子散开队形来捕捉时,孙彩云早已从小巷深处溜走了。南仲家村汉奸村长李某,勾结龙口市、北马据点的敌人,搜集我方情报,为敌人催粮催款,二行署几次警告,李某仍不息悔改,死心踏地为日寇效劳。鉴于他行动诡秘,深居简出,二行署研究决定派孙彩云去除掉这个铁杆汉奸。孙彩云经常单独完成这样的任务,他懂得对付这样狡猾的汉奸,决不能鲁莽从事,必须事先掌握他们的活动规律。为此,他单独到南仲家村侦察了两次,将一切情况观察了解清楚。执行任务这天晚上,孙彩云带领一个同志,先在李的门前虚张声势,使李误认为被我包围,然后他攀上后墙,跳到院内,大喝一声:“快出来,跟我走一趟!”李认为自己已是瓮中之鳖,根本没敢挣扎,便束手就擒,连夜被押至界沟刘家,被政府处以死刑。打击坏中之坏,对西黄县的伪乡村长震慑很大。有的偷偷与我抗日政府联系,主动送粮送款,其他的也在行动上收敛了很多。1940年春天,上级决定把二行署机关的小部队扩编为警卫连,并任命孙彩云担任连长。孙彩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工作更加积极。为保卫二行署机关的安全,他兢兢业业,竭尽全力。二行署经常转移,每到一个村,他不顾疲劳,立即察看地形,访问民情,设岗查哨。每当发现情况,首先安排领导转移,自己带警卫连在后边掩护。这年夏季一天,二行署住在庵夼村。拂晓前,敌人从界沟刘家爬上庵奋西山。孙彩云发现敌情,立即安排二行署机关向东南山撤退,然后迅速带领警卫连抢占了庵奋南边山头。此时,警卫连与鬼子,只隔一条小沟,他指挥连队利用山头做掩体,灵活机动,顽强战斗,顶住敌人追击,当他估计二行署机关已转移到安全地域,便带领警卫连利用山头交替掩护撤退。这次日伪军为消灭二行署,出动很多人,由于孙彩云发现敌情早,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形,有条不紊指挥阻击,粉碎了敌人妄图一举歼灭二行署的阴谋,事后,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派人到处打听,这是一支什么部队,指挥官是谁?当他得知阻击部队是二行署警卫连,连长叫孙彩云时,又是惊讶,又是佩服,连说:“孙彩云的厉害,必须快快地消灭。”孙彩云对敌斗争胆大心细,处事多谋善断。1940年夏季的一天,芦头街赶大集,孙彩云化装进了芦头街侦察敌情,芦头据点的几个伪军官正在饭店里喝酒,孙彩云看到后,就在他们的邻桌坐下,想听一些情况,伪军官时已醉成一团,互相吵闹灌酒,有个伪军官拿着酒瓶子吹牛说:“都说孙彩云的本事大,枪法好,他就不敢到咱芦头街走走,他要是来了,我一定抓他到日本人那里领取重赏。”孙彩云听后,十分气愤,想掏出匣子枪一梭子弹解决这几个家伙。饭店里的韩掌柜是我地下工作人员,看到孙彩云把手伸向腰间,向他使了一下眼色,并指了指街上,孙彩云朝街上一望,满街拥挤着赶集的群众,有些敲诈勒索的伪军也挤在人群之中,立刻意识到:只要一开枪,群众就会遭殃。当即将右手从腰里放下,大模大样从饭店走了出来。这时一个喝酒的伪军官看到孙彩云若无其事地走出去,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掌 柜:“这个人是谁?”掌柜看到孙彩云已走入群众中,便说:“看模样好象二行署警卫连长孙彩云。”伪军官一听,一个个惊得呆若木鸡。那个手拿酒瓶子的伪军官更吓得舌头半天都缩不回去。掌柜的见状,顺着梯子上楼,借题发挥说:“孙彩云几次伸手向腰里掏枪,看来是怕伤害赶集的百姓,才没有下手,我本想告诉你们,又怕这个小子拿我的脑袋。”几个伪军官看着孙彩云从自己的鼻子下边走进走出,全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以后为虎作伥的气焰收敛了许多。

单枪杀敌,虎口救人

敌人多次与孙彩云和他带领的警卫连交手,没有捞到便宜,就四处派出汉奸和侦探,跟踪侦探二行署和警卫连的行止和活动情况。1940年9月4日,二行署机关和70多人的警卫连押着30多犯人进驻黑奋村。为了防备敌人偷袭,二行署警卫连押看犯人住在村东南,行署机关干部住在村中间。孙彩云与几位同志住在行署西边的房子里,村北边还放了两个流动哨,遇到情况,放枪报警。5日,天将拂晓,偷袭的日寇先将村北的两名哨兵杀害,从北、东、南3个方向同时向村中合围。一时间枪声大作。住在村东南的警卫连听到枪声,迅速地持枪夺门而出,当即被敌人架在山包上的机关枪打倒四五人。失去管理的犯人在慌乱中也让日寇打死了四五个。孙彩云听到枪声跑出门外,冷静观察了一下敌情,果断地带领几位同志扶着行署几位领导同志,从敌人的薄弱部位西南方向突围出去。在登上西博高地时,文书和一名战士牺牲,并发现行署主任王锡山和几名机关干部尚在敌包围中,没有撤出来。孙彩云当即把三八匣子枪压满子弹,带领两名战士转身飞下山填,直朝村里奔去。此时,北面的那股敌人已进了村,孙彩云等利用住房掩护,迅速接近了二行署的住房。他们奔到王锡山的住房西,看到鬼子已来到十字路口,一个戴着钢盔的日本军官举着战刀,带领两名鬼子兵呜哩哇啦地招呼另外两股鬼子向村中间二行署机关住房合围,指挥刀在晨曦中寒光闪闪,狰狞的面孔暴露无遗。此刻孙彩云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利用墙角稳住身体,把右臂伸出,三八匣子枪对准敌酋,“叭、叭”两枪,敌酋当场毙命。另外两个家伙尚未清醒,一发子弹飞去,当即摆倒一个,剩下那个吓得抱头鼠窜而去。孙彩云抓住时机,转过墙角,一脚踢开二行署住房的街门。这时行署主任王锡山和几位同志收拾好文件,在院内准备与日寇拼命,看到孙彩云到来,带好文件,跟随孙彩云等,飞快地向村西南奔去。主任王锡山是个近视眼,奔跑掉了眼镜,一脚低,一脚高,踉踉跄跄。孙彩云看主任又要掉队,回手把王锡山用左手臂扶着,一边撤一边向追击敌人射击。刚到村西头,匣子枪打空了,敌人嗷嗷直叫,妄想抓活的。关键时刻,警卫连指导员史兴成带几名战士赶来增援,集中火力朝追击的鬼子射击。鬼子突然遇到火力阻击,立即撤向村内。到村中发现指挥官已死在十字路。口,失去指挥的日军抢了几副门板,抬着尸体和伤兵狼狈逃窜。日寇多日策划,精心准备,原想在黑奋一带追击围歼二行署,结果费尽心机,连指挥官也死在孙彩云的枪下。孙彩云深入敌群,单枪杀敌酋,勇救二行署主任的事迹越传越奇,日伪官兵对孙彩云更是恨之入骨,不断派出侦探刺客对付孙彩云,并且扬言:送来孙彩云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黄城、龙口日伪军一提孙彩云,即谈虎色变。伪军汉奸赌咒时常说:“谁小子伤天害理,让他碰到孙彩云。”我县政府和二行署也借机大力宣传黄县境内抗日虎将孙彩云、史兴成、王朗、史梦朋、史兴恩等人事迹,给群众以鼓舞,给敌人以震慑。

慕院夼突围战

艰苦的环境,出生入死的斗争经历,培养了孙彩云的大智大勇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1941年8月,二行署奉命撤销,警卫连编入县大队,成为当时县大队战斗力最强的连队,被确定为县政府的直属警卫连。1942年1月13日,县政府、县大队及教师短训班等300多人集中到慕院奋村。第二天拂晓,天下着雪,县大队战士冒雪在操场上出操,这时3股偷袭之敌利用地形,先将村西的岗哨杀害,然后包围了操场和村子。村东小填顶上的一股敌人,利用地形架好机关枪,射向对准村子;东南之敌封锁几条向北的街道;村西是正面进攻之敌。一切布置就绪。天刚蒙蒙亮,小炮、掷弹筒、机枪同时向出操的指战员发射,当即被打倒数人。分散住在群众家中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集训教师听到枪炮声,失去了统一指挥,各自向东南、东北的山上撤退,遇到小博顶敌人强火力阻击,被压在小堪下面。此时,县大队副大队长李玉玺组织好县大队指战员阻击正面进攻之敌,为了掩护县政府机关冲出敌围,警卫连长孙彩云与指导员史兴成、排长史兴恩3人摆成一字队形,用匣子枪一阵猛烈射击,压住敌人一部分火力。县政府警卫员王成学乘机一手拖着眼睛近视的孙执中县长,一手打着匣子枪,从东南山坡上突了出去。这时孙彩云让史兴成迅速到山上组织突围出去的同志,从背后向敌人射击,用火力增援山下的县大队尚未突出来的同志,自己和史兴恩在坡东一面用匣子枪点射,吸引敌人的火力,一面顺着山坡撤退,敌人见3面打枪,疑为援兵赶到,便慌忙收兵撤退了。此次战斗,由于孙彩云等县大队指战员英勇善战,粉碎了日伪军合围全歼县委和政府机关及县大队的阴谋,我方虽死伤50多人,但终于突破合围,安全转移。

身负重伤 英勇顽强

1941年,日寇在下丁家南大陈家村修建了据点。这个据点,象一颗钉子,把我南部根据地分割成东西两段,严重阻碍了我根据地工作的开展。1942年5月23日,上级决定利用内线袭击大陈家据点。任务下达后,县大队确定由警卫连组织20多人的特别行动队,由连长孙彩云、指导员史兴成带领,里应外合,偷袭敌据点。战斗中,由于情况有变,偷袭变为强攻。敌人点燃了照明柴禾,轻重武器集中射击,我突击分队当即陷于敌火网之中。孙彩云带领突击队顽强战斗,由于地形不利,6名同志牺牲,孙彩云同志的双腿被机关枪打断,胳膊也受了伤。他强忍疼痛爬到身负重伤的指导员史兴成身边,想扶他一起撤下来,史兴成知道自己不行了,便把自己的匣子枪交给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后,闭上了双眼。孙彩云悲痛万分,将二支匣子枪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忍着剧痛,爬出阵地。血在流淌,汗水顺两腮滴嗒,孙彩云拖着两条失去功能的双腿,一点一点地顺着高低不平的小道向村北挪动。夜幕笼罩着山夼,孙彩云置身于群山之中,到哪里找部队?打枪联系等于自我暴露,怎么办?孙彩云猛然想到范家村的村长与我抗日政府有联系,限下只有挪动到范家村才有希望。于是,他咬紧牙关,将两支匣子枪掖在转带上,把装子弹的转带紧了紧,趴下爬行,可是两条断腿和负了伤的胳膊一碰到障碍物,就痛得揪心,加上汗水冲洗伤口,有几次差点昏过去。疼痛难以忍受,他真想一枪结果了自己,但转念一想,这样死不值得,史兴成托付把枪交给部队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孙彩云继续用双手支撑地面,向范家村挪动着,血和汗水流在他挪动过的地方,体力消耗很大,失去功能的两腿不仅不能起辅助作用,反而成了严重的负担。就在这时,他发现路旁有个梨园,便挪了进去。他艰难地折断两根树枝,把两条断腿摆正,用梨树枝固定好,用裹腿绑紧继续朝范家村挪去。这是一段2里长的山路,孙彩云却用大半夜的时间,体力快耗尽,天色将亮了,他终于挪到范家村村长门前。他平静了一下,将身体紧靠在街门上,用后脑勺撞击街门,范家村长开门一看是身负重伤的孙彩云,想到范家村离大陈家据点太近,立即与其弟用抬筐抬着孙彩云送到七夼。

歌声在山谷中震荡

孙彩云伤势很重,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县委和政府决定将其转移到我北海后方医院治疗。北海后方医院,设在招远蚕山一带,随着战场形势的转化,伤员有时住在群众家中,有时住在山里。医院条件极差,缺医少药,止疼麻药更是缺乏。为了抢救孙彩云,后方医院在蚕山脚下的小河边为孙彩云进行了无麻手术。手术刀割开孙彩云同志的皮肉,因无麻药也无止痛药,身中5弹的孙彩云头上豆大的汗珠直滴,但他一声没叫。失血过多的体质,使孙彩云无法配合医生做完手术,弹头没有取出,就休克在手术台上。手术没有成功,天气逐渐转暖,孙彩云的伤口恶化,发了炎的伤口从绷带中渗出脓血。为了挽救他,医院决定为孙彩云进行第二次手术。当医生第二次切开发炎的伤口时,尽管孙彩云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积极配合,但终因身体过分虚弱,弹头未完全取出,又出现严重休克,心力衰竭,手术难以进行到底。这时,日伪军又向蚕山一带“扫荡”,伤员只好转移到山洞里,正在后方治伤的史兴恩得知连长住在山洞,前去探望。潮湿的山洞里,透进一丝光亮,身体极端虚弱的孙彩云面色苍白,躺在铺草上,睁开了他那依然有神的眼睛,看着几年并肩战斗的战友,非常高兴。史兴恩看到孙彩云说话实在吃力,便安慰鼓励了几句,想尽快离开。孙彩云深情地拉着史兴恩的手说:“先别走,给我唱支带劲的歌吧!”史兴恩被连长的顽强精神所感动,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嗓子象塞满了东西,实在唱不出来,可是眼下又怎能拒绝连长的要求呢?史兴恩对连长说:“连长,你等着,我让护理员给你唱支带劲的歌。”女护理员走进山洞,给孙彩云盖了盖被子,平静地坐在草铺前,含着泪唱起来:“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歌声充满激情飞出洞外,在山谷中震荡。史兴恩挪了挪身子,一缕光线照在连长那苍白的脸上,只见他双眉舒展,睁开了双目,炯炯有神的眼睛格外明亮……几天后,“扫荡”之敌逼近蚕山,北海后方医院决定黑夜向南招转移。为了不暴露目标,要求通过敌封锁区绝对不许弄出声响。当把这一要求通知孙彩云时,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深深理解这一决定。转移时,孙彩云安静地躺在担架上,随着转移的伤员一起行动。天亮了,医院医务人员和伤病员顺利地通过敌封锁区,安全到达了目的地,医院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检查治疗,当医护员揭开孙彩云的被子时,看到他仍静静地躺在担架上,牙齿咬破了被头,身子下流了一滩脓血,但还是那样刚毅,那样安详,仿佛仍在聆听抗战的歌声。身经百战的传奇式的抗日英豪永远闭上了他那双有神的眼睛。他的战友永远不会忘记,这是1942年6月25日,英雄时年27岁。

参考资料 >

孙彩云.中华英烈网.2024-03-20

孙彩云.党史网.2024-03-20

海口龙华区浚梓晟网络科技工作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