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苏六,男,1965年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中国纪录片学者、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总策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专业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专著)、《映像中国:纪录片参与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合著)、《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译著)等。
1995年,何苏六执导的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得法国第五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1997年,其执导了香港回归献礼片《方寸国土万千情》。2000年,其担任系列纪录片《中国院士》编导。2004年,何苏六担任文献纪录片《我们共同走过:中国广播电视50年》总编导。2020年7月29日,何苏六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告别十二岁》上映。2023年5月16日,第二十八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阵容发布,何苏六入选纪录片类别评委会委员名单。2025年9月,何苏六担任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委会纪录片单元评委。
何苏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第2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人物”、浙江省“艺术乡贤”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5年2月11日,何苏六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
工作经历
1996年,何苏六执导的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5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1997年,其执导的香港回归献礼片《方寸国土万千情》获得了北京市“春燕杯”最佳长纪录片奖。1998年,何苏六编导了文献纪录片《香港新纪元》。同年,其编导的文献纪录片《千秋基业:邓小平与中国教育》获首届中国新闻出版音像制品一等奖、中国文献纪录片“经典作品”奖。2000年,其担任系列纪录片《中国院士》编导。
2004年,何苏六担任文献纪录片《我们共同走过:中国广播电视50年》总编导。2007年,其编导的文献纪录片《迁徙的人》获得了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长纪录片奖。2008年,他担任百集纪录专题片《奥运大讲坛》的总编导。
2020年7月29日,何苏六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告别十二岁》上映。8月21日,他担任制片人的电影《黄河尕谣》在中国大陆上映。2023年5月16日,第二十八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阵容发布,何苏六入选纪录片类别评委会委员名单。2025年9月,何苏六担任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委会纪录片单元评委。
研究方向
何苏六长期致力于纪录片研究、创作与教育。
个人作品
纪录片作品
参考资料:
书籍作品
学术论文
主要成就
何苏六是纪录片蓝皮书《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创始人、“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项目主持人、“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召集人、“中国纪录电影放映计划”发起人。受聘担任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专家顾问,在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机构参与各类项目策划、指导,并担当多家政府和媒体机构智库成员。
学术活动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
何苏六.豆瓣.2025-09-17
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校.2025-09-17
何苏六.第七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2025-09-17
母亲,别无选择 (1995).豆瓣.2025-09-17
何苏六.中国数字科技馆.2025-09-17
何苏六工作坊.央视网.2025-09-17
告别十二岁 (豆瓣).豆瓣.2022-01-15
第二十八届上海电视节公布白玉兰奖评委会名单.今日头条-澎湃新闻.2023-05-16
纪录片单元评委何苏六:最看好纪录片的文献价值|金熊猫·大咖说.搜狐网.2025-09-17
黄河尕谣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2021-01-19
对话“金熊猫”|评委会纪录片单元评委何苏六:纪录片是一种关系的描述,一种开放的样本.人民网.2025-09-17
电视画面编辑.豆瓣读书.2025-09-17
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豆瓣读书.2025-09-17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豆瓣读书.2025-09-17
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豆瓣读书.2025-09-17
科技与传播.豆瓣读书.2025-09-17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豆瓣读书.2025-09-17
纪录片蓝皮书.豆瓣读书.2025-09-17
纪录片创作.豆瓣读书.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