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亦作“璃”,是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在140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其色彩流云漓彩,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甚至把琉璃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琉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即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硅加助溶剂氧化铅。
琉璃是中国古代山西省用来装饰陶瓷器的一种低温色釉。琉璃于战国时已经出现。在隋、唐、辽时更为流行,明代仍继续烧造。琉璃器的釉是以铅作为助熔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物质作为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的。一般都采用二次烧成,即先烧好素胎再施琉璃釉,然后再经低温釉烧而成。明初宫廷建筑所用琉璃瓦,在陵墓照壁、宗教庙宇、佛塔供器以及器具饰件中,很多都用到琉璃制品。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华文化联谊会与琉璃工房在上海琉璃炎黄艺术馆共同主办《讲述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全球巡回展。
琉璃被誉为“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和玛瑙)之一,也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和青铜)之一。市场上的琉璃主要是以中国南方(包括台湾)为代表的脱蜡琉璃和以博山(淄博)为代表的手工琉璃为主。国内琉璃制作比较有名的团队分别是琉璃工房、人立琉璃、琉园等。
历史来源
有关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另有传说,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发现的,于是将之赠予越王,而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它雕刻为精美的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给范蠡,同时眼泪流在了上面,因此民间开始定名为“流蠡”,后逐渐演变为“琉璃”。
到了元代,中国的琉璃生产以博山区为中心,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徐应元等人发起了建起博山炉神庙的工程。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区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这期间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使博山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清代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其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平原地区。清雍正、乾隆,鼻烟壶、烟袋嘴等逐渐成为琉璃生产中的大宗产品,充翠仿玉的琉璃产品也开始兴盛,琉璃色料的种类大大增加。同治年间,用于制作琉璃产品的半成品原料——料条,开始从博山向外地大量运销。至光绪末年,铺丝屏吊灯、铺丝围屏、烟嘴、杂货、珠、镯等产品也被销往外地。1910-1914年,博山琉璃工艺品参加博览会、展览会并获奖。
1910年,在江宁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上获优等奖牌,1914年,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获奖牌多枚。产品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西达河套平原地区,并销往日本、欧美、南洋各地。1942~1944年,博山琉璃工艺传到东北。新中国成立后,1958~1980年,东北地区、北京、河北省、云南省、湖北、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等13个省市39个单位来博山区学习琉璃技术或博山工匠去传授琉璃技术。1973年,博山美术琉璃厂与国内兄弟单位共同帮助马耳他兴建了琉璃工艺品厂,把琉璃技术传到了国外。在国家举办的三类物资交易会和中国出口商品广州市交易会上,几乎每次都有产品展出。1963~1983年,参加国家、省及市在北京等地区办的工艺美术展览展销会31次。1980~1983年,博山美术琉璃厂的产品和艺人在美国、德国、瑞士、爱尔兰、法国参加世界工艺品和世界博览会展出与内画技艺表演12次,在美国和联邦德国还进行了巡回展销和表演。1982年5月,中国贸易促进会在美国田纳西诺克斯维尔的1982年世界博览会上举办中国商品展销。博山美术琉璃厂的内画烟壶参加展览并有张广庆工艺美术师作内画技艺表演。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参观博览会40分钟就有20分钟在观看内画技艺表演。还用放大镜仔细欣赏其《一百单八将》佳作,并连声称赞:“神奇!奇!”两家电视台还录制了专题节目。博山美术琉璃厂的花球、内画、套色雕刻,阴纹刻花等工艺美术品行销国内外,80年代达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视为珍品。解放前夕,因战争天灾不断,博山区琉璃业遭到严重摧残,工匠不足200人。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琉璃业得到了复兴和发展。1952年从事琉璃业达1000余人。到1985年仅博山美术琉璃厂的职工就达2143人(博山区乡镇村办厂还有26个),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名,有工程师6名;工艺美术人员15名,有工艺美术师5名。博山美术琉璃厂(前身为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1963年初设技术股,下分设计、试验两室,1967年撤销,1972年设技术组,1977年改技术科,并设设计、成型产品检验三个组,1978年成立技术研究室,1983年改为工艺美术研究所。1956~1985年进行工艺技术改革18项,引进生产技术工艺10项,获省科学大会奖、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5项。1987年,杨惠姗、张毅在台湾成立华人世界第一家琉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琉璃工房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代表。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华文化联谊会与琉璃工房于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讲述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全球巡回展。展出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馆藏自战国至清代两千多年间、经过上海博物馆鉴识的262件中国古琉璃。
相关记载
《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帽七宝玻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由于琉璃的玻璃质表面,因此有人认为历史上的琉璃就是玻璃。但历史上的琉璃究竟是一种宝石还是经过人工烧造的玻璃制品,目前国内外史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根据《魏略·西戎传》记载,制造琉璃的技术最早是由西域的大月氏传入中国的。那时的大月氏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自称可以熔化石头制造彩色的琉璃。于是,他们便开始采矿并且在京师进行烧造,烧造成功的琉璃光彩夺目、巧夺天工。自此这项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古代人造琉璃的表面釉质部分主要成分是铅钡玻璃因此不适合用于制作饮食器皿,通常用于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自古以来,琉璃被人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神话色彩,随着近现代脱蜡铸造法的复兴,琉璃工艺品开始日益流行。琉璃工艺品,既是一种优美的装饰品,也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建造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建造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琉璃制品更是必不可少。建筑物的屋脊、飞檐上配以琉璃的装饰、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即使久经风吹日晒,仍色泽如新,光彩夺目。据《琉璃窑赵氏访问记》记载,琉璃渠村的琉璃烧造技艺是由琉璃世家赵氏家族由山西省传入的,此后有郭氏3代传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有名的传人有萧瑞稳、武文志等一直秉承着“父传子,子传孙,琉璃不传外乡人”的祖训。琉璃渠窑场按清工部规制烧造琉璃,一直被视为传统琉璃之正宗,形成了中国标准的官式做法。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制作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经过原料粉碎、淘洗、配料、炼泥、制坯、修整、烘干、素烧、施釉、出窑、晾晒等 20 多道工序,花费10多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十分讲究。其特点是光亮如镜、颜色鲜艳、永不变色、防腐防潮坚固耐用。《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佛教传到中国后,奉琉璃至宝,“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居的“东方净土”,即以净琉璃为地,光照“天地人”三界之暗。经书中这样写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古法琉璃因此成为佛家七宝之冠。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西施泪》略),范蠡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比人们常用的黄水晶更加直接有效。《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厕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戴埴《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卷真珠上玉钩。”《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窻扉多是绿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绝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唐孙华《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洪迈《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 清赵翼《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所制,则脆薄而色微青。”唐杜甫《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宋胡仲弓《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阙。”此喻晴空。清纳兰性德《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桑干河。”此喻雪。宋叶适《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叶宪祖《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灯,挂琉璃。”
主要成分
琉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即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硅加助溶剂氧化铅。琉璃胎的主要成分是陶土,其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锰。经过11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后涂上釉料,然后再进行800度至900度的低温烧制。琉璃胎材料以安徽当涂白土山生产的白土质量最好,烧成后呈白色。琉璃釉料分为三部分,即氧化剂、着色剂和石英。氧化剂为黄丹(氧化铅)和火硝(硝酸钾)。着色剂包括氧化铁、铜氧化物、氧化钴、二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按照各种着色剂不同的比例搭配,调制出黄、蓝、绿、白、孔雀蓝、茄皮紫等颜色。
从专业角度上讲,可以把琉璃解释为“由含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而成的釉料”。根据成分占比,琉璃又分为钠钙琉璃和铅钡琉璃两个系统。西方古琉璃主要是钠钙琉璃,质地追求透明感。而中国古琉璃主要是铅钡琉璃,因技术成熟较晚,需在烧制时加入大量助溶剂(铅)来减少烧制难度,所以成品透明感不强,光泽类似于玉石。
主要分类
古法琉璃
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台湾琉璃
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成.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 “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代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水琉璃
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制作工艺
二千多年前西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然而这种技术未能得以承传。现代琉璃技法的成功是民族的荣耀,从此使中国琉璃跻身于国际艺术之林。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其制作过程冗长,从构思、设计图稿、雕塑立体原型至作品完成,需经过数十道工艺严格把关方可完成,全过程约两个月以上。
制作特点
手工制作
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高温烧制
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一模一品
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作品全球限量发行,使每件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
琉璃的气泡
琉璃作品应具有艺术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更具想象空间,更具灵气。气泡是琉璃的呼吸,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
琉璃特点
艺术特点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又称流离,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比起玉的温润,而琉璃又如同太阳光芒一样,包含着各种光色,流光溢彩的琉璃也因此被赋予了吉祥、好运、玉貔貅的祈福寓意,常常作为装饰品出现在贵族的衣带钩、青铜剑柄和铜镜上,成为当时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物理特点
用于古建筑上的琉璃,被统称为“琉璃构件”,一般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板瓦、简瓦,用来铺盖屋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琉璃瓦,是盖房顶的极佳材料。琉璃瓦是经高温烧制而成的所以它的耐高温性能非常好,能够经受住太阳长时间的照射而不变形、不褪色,很耐用;而琉璃瓦的釉层又让它们具有了极佳的防水性能、保温性能,以及易于清洁的优点。这些都是普通陶瓦所不及的。第二类是琉璃砖,用来包砌墙面以及其他部位,主要起到装饰作用第三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古建筑上的脊饰一般包括:大脊上的鸱吻(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很强的装饰性。贴面花饰的琉璃图案非常丰富,造型百变:有各种动植物的,有人物故事的,也有各种几何纹样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琉璃构件,不仅让古琉璃建筑更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还让它们历经几百上千年,依然金碧辉煌、光辉夺目。
相关应用
琉璃可以烧制瓦、砖、盆、缸等成品,但最广泛的用途还是用于建筑构件。建筑所用的琉璃构件包括琉璃瓦、正脊、鸱吻、脊兽、雕花琉璃砖(琉璃影壁用)、琉璃砖等。宋朝时已经在宫殿上使用黄绿色琉璃瓦。元朝宫殿则用黄、绿、蓝、红、粉、白、黑、紫等多色琉璃瓦和琉璃构件。明清两代宫殿、陵寝和皇家寺庙多用黄色琉璃,园林建筑杂用蓝、绿、黑等色的琉璃。亲王宫殿、园寝多用绿色琉璃。大量使用琉璃的建筑除了殿宇建筑的屋面构件外,还包括琉璃照壁、报恩塔、琉璃牌坊。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全部用琉璃盖成。
鉴赏鉴别
鉴赏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狭隘的玻璃说法,现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现今无论是光学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质所创作之作品,皆通称为玻璃艺术品,由此可见琉璃只是玻璃的一个种类,其范畴远较玻璃要小。琉璃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质是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果,在光线的配合下,更能将其艺术特质充分表达。作为琉璃不但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作品表现力强,层次丰富,精致细腻,尤其是色彩的流动变幻莫测,或热情、或含蓄,件件不同。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琉璃的透流彻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从工艺角度欣赏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唯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鉴别
琉璃与水晶的识别
在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分:金刚经上就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所有的佛经中,佛家七宝的前五类是公认的,即金、银、琉璃、砗磲(一种软体动物门)玛瑙,后两类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这说明琉璃是公认的佛家宝物;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化学成分不同: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代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成份详解: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明代的药玉应该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药玉色彩少变化,也不通透。琉璃的等级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传之秘,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国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费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所谓琉璃招财、保平安,与琉璃母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琉璃特殊的工艺和复杂的制作过程,琉璃的光泽度是天生就没有玻璃、水晶那么明亮。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点,注定了琉璃要承载厚重的文化,变成一种文化产品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每个作品都有。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琉璃的硬度比较强,相当于软玉的强度。但也比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水琉璃”的识别特征
“水琉璃”的材质是树脂、水晶胶等化工原料,类同于透明塑料,其特点是:
(1)色泽:明显的化工色素,等同塑料制品。
(2)密度:等同于塑料,远远轻于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将水琉璃与大量的金属附件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为蒙骗消费者,常在水琉璃制品底部暗藏铅块等重物,以造成“真璃”的假象、消费者只需仔细辨别即可识破。
(3)声音:敲击时产生的声音与塑料制品相同。
(4)透明度:明显混浊,不通透。
(5)保存时间:一至两年后即开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说,时间越长,就越像塑料。
古法琉璃识别特征
(1)色泽: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混合后会爆裂或者混浊。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2)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润。
(3)声音: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4)透明度:介于玻璃和水品之间,偶有烧制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气泡。
(5)保存时间:无限期,从材质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变色,从汉王刘胜幕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泽如新,剔透如故。
重要意义
琉璃被誉为“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和玛瑙)之一,也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和青铜)之一。中国琉璃传承至今,不仅是琉璃的制作技法,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琉璃之光折射出的,有悠远文明的霞光,有创作者的情思,还有琉璃本真的神韵。这也决定了具有特殊工艺和艺术特质的琉璃制品因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特质,具备了不凡的艺术价值。
琉璃是在佛教为消病避邪之灵物。采用彩色人造水晶烧制而成的琉璃佛像,其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参考资料 >
Colored glaze firing techniques.Colored glaze firing techniques.2025-11-13
中华的艺术宝藏――琉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11-13
中国范儿 | 琉璃:流淌千年的浴火艺术.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6
琉璃.淄博新闻网.2023-11-21
琉璃简介|琉璃|水晶.凤凰网佛教.2025-11-1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中国政府网.2025-11-14
琉璃工房4月上海办琉璃大展 千年古琉璃绝版藏品-广西新闻网.广西新闻网.2023-11-21
人立文创:文旅融合催生新动能.淄博新闻网.2023-11-21
在台湾琉园水晶博物馆邂逅琉璃之心(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1-21
非遗中国:琉璃烧制技艺.非遗中国:琉璃烧制技艺.2025-11-15
璀璨千年的华彩流光!读懂琉璃就看这一篇了.凤凰网.2025-11-16
琉璃的鉴赏鉴别|琉璃|鉴赏.凤凰网佛教.2025-11-16
琉璃的佛家意义|琉璃|佛家意义.凤凰网佛教.202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