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广州北部的综合枢纽与生态明珠

mysmile 闻库 2
白云区:广州北部的综合枢纽与生态明珠

白云区

白云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中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08′36″至113°34′52″、北纬23°07′03″至23°25′53″之间。东接增城区黄埔区天河区,西邻南海区,北连花都区从化区,南接荔湾区越秀区。截至2022年末,全区面积795.79平方千米,下辖20个街道和4个镇,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2023年末,常住人口达366.68万人,城镇化率81.41%;户籍人口122.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70.53%。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影响显著。其前身为广州市郊区,历史底蕴深厚:秦汉时属南海郡番禺区;隋唐时归南海县管辖;宋代至清代,由番禺县和南海区分治;1921年广州建市;1956年白云、黄埔区及新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1987年更名为白云区并纳入城区建制。

白云区以“一园一城一示范区”为发展战略,拥有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白云新城、广州铁路经济产业园等基地,形成“6+6”现代产业集群,涵盖美丽健康、现代都市农业、轨道交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以及智能汽车、激光与等离子体、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作为广州市“菜篮子”核心基地和农副产品中心,截至2022年8月,市场主体超51万户、居全市第二,上市企业15家,连续5年获评中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和投资潜力百强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476.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22.8:75.7。

白云区文化底蕴深厚,三元里抗英、吴隐之饮贪泉明志、明末陈子壮抗清等历史事件发生于此。截至2022年末,拥有中国重点文保单位1个、省级4个、市级48个。作为广州“绿肺”,区内有国家AAAAA级景区白云山和森林覆盖率95%的帽峰山森林公园。交通便利,建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枢纽,连通全球210多座城市,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九城。

名称由来

白云区因境内白云山得名。白云山作为南粤名山,素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登顶可俯瞰广州市全景,远眺珠江。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景象奇丽,故得名白云山,建区时以此定名“白云区”。

历史沿革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四五千年前),广州地区为原始聚落。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属百越、扬越地,为南越族聚居区。

秦朝至隋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设南海郡,区境属南海郡番禺县。秦末,南海郡尉赵佗统一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区境为京畿之地,仍属番禺县。刘彻元鼎六年(前111年)复置南海郡,为郡县治所。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治所迁此,为州郡县同治;吴黄武五年(226年)析置广州,为州治。 东晋时,吴隐之任广州刺史,革除贪腐之风,途经“贪泉”饮赋诗明志,上任后清廉执政。 杨坚开皇十年(590年)撤南海郡,改番禺县为南海县,隶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州为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恢复南海郡,辖15县,区境属南海县。

唐朝至清朝

唐代至南汉,为岭南道、南海郡、岭南东道、兴王府治所及番禺县治。宋开宝四年(971年)北宋平南汉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治所,后分属番禺、南海两县。元代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广州路。明、清两代,东部属番禺县,西部属南海县,为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治所,清代为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及广州府治所。 1841年5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在三元里抢掠,当地民众奋起反抗,包围四方炮台,于牛栏岗大败英军,史称三元里抗英事件。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广州府,民国十七年(1918年)设广州市政公所,民国二十年(1921年)广州正式设市,城区不再由南海、番禺区分辖,区境近郊农村属广州市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2月划为28区,城郊有三元、沙河等6区。1950年6月合并为西村区,7月设郊区办事处。1951年8月合并为白云、西村、新滘、芳村4区。1953年3月撤销西村区并入白云区。1954年6月撤销芳村区,10月成立中共广州市郊区委员会。1955年1月调整为7个行政区。1956年4月25日,白云、黄埔区、新滘合并为广州市郊区。1987年1月23日更名为白云区,列入城区建制,面积1042平方千米,辖12镇3街1渔业联社。2013年12月设云城、鹤龙、白云湖、石门4街道。2020年7月太和镇分设龙归、大源街道。2023年5月,辖20街4镇,设285社区、118行政村,区政府驻广园中路238号。

地理位置境域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中北部,东经113°08′36″~113°34′52″、北纬23°07′03″~23°25′53″,东邻增城区黄埔区天河区,西邻南海区,北连花都区从化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2022年末面积795.79平方千米,为广州中心城区面积最大区。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夏季受海洋高压影响多偏南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雪稀少。年平均气温23.4℃,7月最热(28.4℃),极端高温38.1℃;1月最冷(13.3℃),极端低温0℃。无霜期345天,年降雨量1694毫米,4-9月占82.1%。年日照1906小时,日照率43%。 2022年气候波动大,低温阴雨重,高温破纪录;早汛,龙舟水致暴雨灾害,全年5个台风影响。

地质

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频度低、强度小。出露地层从震旦系至第四系,缺寒武、奥陶、志留系,包括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侏罗、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岩浆岩以燕山期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白云山、帽峰山为全麻状混合岩,萝岗以东为片麻状混合花岗岩。受褶皱和断裂控制,主要断裂带为恩平—新丰深断裂(广从断裂)和高要—惠来深断裂(瘦狗岭断裂)。广从断裂控制龙归盆地,广花复式向斜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活跃,有温泉17处(如三元里、龙归温泉),最高83℃。瘦狗岭断裂形成于印支运动,燕山期活动强烈。

地形地貌

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地貌包括陡坡低山丘陵、缓坡低山丘陵、丘陵台地、河谷阶地、河流冲积平原。以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为界,以北为白云山—萝岗低山丘陵区,中有山间冲积平原(如金坑河穗丰盆地、良田坑白米洞);以西为流溪河冲积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低山边缘展布丘陵(如新广从公路东侧);白云山西麓为丘陵与山前平原过渡带,有北东向洼地、台地,组成流溪河波状平原。 帽峰山海拔534.9米,为全市最高峰。海拔200米以上山地10座,如大盆围(303米)、尺岩崖(251米)等。

土壤

土壤类型分水稻土、菜园土、赤红壤3类,包括麻红黄泥田、麻红泥田、页红泥田、洪积红黄泥田、河沙泥田、沙质田、泥肉田、白蟮泥底田、冷底田、菜田、花岗石赤红壤、沙页岩赤红壤、坡园地赤红壤13土属。河沙泥田属育型水稻土,由河流冲积物发育,主要分布在钟落潭镇、竹料、龙归等流溪河白坭河沿岸。菜园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洪积冲积物及赤红壤,耕作层深厚,粘粒比重高、结构好。北部为主要农作区。

水文水利水文地表水

河流属珠江水系,多从东北向西南流,入珠江、白坭河、流溪河,少数经天河区东江。主要河流有流溪河白坭河、珠江(西航道)及南岗河。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区桂峰山,西南流经花县、广州市郊,至白鹅潭入珠江,长174千米,流域面积3917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43.1亿立方米,支流有白坭河等。 白坭河又称巴江河,发源于花都天堂顶,于洲咀口汇新街河流入白云区,经神山、江高至鸦岗三江口汇流溪河入珠江西航道,干流长53千米,集水面积788平方千米,支流有芦苞涌、西南涌(三水区)、国泰河(花都区),上游通北江,汛期威胁神山、江高等地。境内河段长10千米,集水面积18平方千米。 广州市境内珠江干流长52千米,区内段长16千米,集水面积129.704平方千米,支流有石井河、新市涌。

地下水

包括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及矿泉、温泉水。浅层地下水蕴藏于地表下几米至十几米,多年平均地下水位-2.45米。深层地下水蕴于深层喀斯特地层,含水层为第四纪栖霞灰岩、壶天灰岩等,与隔水层相间成含水带。20世纪80年代起,江村一带钻深井取水供饮用。 温泉已探明2处:三元里、瑶台交界处,面积1.5平方千米,水温38.2℃,属弱氯化钠矿泉;龙归处,面积1平方千米,水温38℃~39.5℃,用于旅业休闲。矿泉水多处,如钟落潭镇旗岭北麓、帽峰山森林公园头陂、萝岗八斗村,生产瓶装矿泉水。

水利

新中国成立后,开发流溪河干支流,上游从化区花都区建水库、拦河坝调节流量,建人和拦河坝引水2立方米/秒,灌溉2万亩。支流建新陂、白汾、南塘等水库,库容4303万立方米,控集雨面积59.8平方千米。白云湖水利工程为广州市“十一五”重点工程,含广和泵站、引水渠、白云湖区(西湖、人工湿地、东湖)、石井河泵站等,通过引水—蓄水—补水改善水生态,提供滨水休闲区。2016年9月13日,白云极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市级综合公园。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分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三类。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地热,煤矿集中在新市镇嘉禾、五边、石井夏茅一带,嘉禾矿区面积28平方千米,属上二迭统龙潭组含煤地层;地热沿广从断裂两侧分布。 金属矿产有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有色金属分布在白云山麓磨刀坑至天河龙洞一带花岗石石英石矿脉中,含铋、锌等;贵金属在太和穗丰黄麻塘一带,有36条金矿脉,含原生金矿和次生沙金,伴生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稀土矿在九佛蟹庄及萝岗区花岗岩体中,以中轻稀土为主。非金属矿产有耐火粘土硅石石英砂、石灰石、粘土等。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与地势对应:北部、东部低山丘陵为林业、果园、茶园、山塘水库、旅游业用地;中部、西部、南部平坦区为农业、工业、居民点、交通用地。建设用地集中南部城区,呈扇形分布。1996—2000年土地总面积1042.7平方千米,占广州市14.03%,居城区首位。耕地逐年减少,2000年比1995年减10.14%。2022年末土地面积795.79平方千米,耕地超93.33平方千米。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7.22亿立方米;过境客水多年平均21.01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资源3.559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水质好,供生活用水。

光能资源

1958~1984年年平均太阳辐射106.7千卡/平方厘米,2月最低(5.4千卡/平方厘米),7月最高(11.8千卡/平方厘米)。4月中旬后辐射上升,7月下旬达峰,8月后波动下降。

热量资源

热量利于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日平均气温≥10℃为喜温作物活跃生长期,起止时间2月10日至翌年1月8日,共333天。≥15℃为水稻安全移植期,起止3月12日~12月3日,共263天。≥20℃为水稻分蘖期,起止4月13日~11月7日,共208天。 生物多样性动物

野生动物有鸟纲、走兽、水产等。禽类主要有白头鹎棕背伯劳、乌、白鹡鸰暗绿绣眼鸟夜鹭等。兽类主要有鳞甲目、豺狗、白面狸等。水产有鱼、龟、鳖、银鱼科、云斑尖塘鳢蓝刀极">庵鱼等。2023年鸟类调查记录14目46科133种,含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

植物

植物繁茂,以林木、竹、草为主。2021年10月,白云山景区有植物1054种,森林植被群系23个,5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揪、土治香、降香油杉、大极">2022年新增三级古树4株、名木3株,更新326株古树名木挂牌。

自然灾害

主要有水、旱、风、雹、地震等。1915年12月、1930年9月25日、1931年3月19日发生3.0—4.75级地震3次,震中三元里。2013年广州5.16特大暴雨、2017年5.5广州特大暴雨波及境内。2022年经历“5.10”暴雨、“6.13”洪涝,受5个台风影响,其中“芭”影响显著。

行政区划

2023年辖4镇(江高、人和、太和、钟落潭镇),20街道(三元里街道、松洲、景泰、黄石、同德、棠景、新市、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均禾、嘉禾、石井、金沙、云城、鹤龙、白云湖、石门、龙归、大源)。区政府驻广园中路238号。

政治人口人口数量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374.3万人,较2010年(222.27万人)增152.03万人,增68.4%,年均增5.35%,增速超中国(0.53%)、广东省(1.91%)、广州市(3.93%),居广州人口总量第一。男性201.55万人(53.85%),女性172.74万人(46.15%),性别比116.68。2022年末常住人口363.7万人。

民族

2020年11月1日,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4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4.8%,壮族占少数民族44%。2017年总人数68478人,汉族67144人,少数民族中壮族520人。

语言

以粤语为主,次为客家话,个别讲潮州话粤语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声调语言,含九声六调,保留古汉语特征,融客方言、闽方言、湘楚方言、赣语及现代汉语、英语、东南亚语,文字系统完善。东部山区沿九连山余脉至白云山麓、萝岗区丘陵有客家人聚居,保留客家方言。

宗教信仰

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3教。佛教场所有金刚禅寺、能仁寺、佛寺山庄;道教有北帝庙、白云仙馆;基督教有江高堂。

经济综述

经济产业格局:北部发展临空经济,西部打造科技走廊,东部发展科技创新带。以“一园一城一示范区”战略,拥有千亿级新兴产业规模的白云轨道交通和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基地包括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白云新城、广州铁路经济产业园等,以“6+6”现代产业集群为主导,含美容健康、现代都市农业、轨道交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和智能汽车、激光及等离子体、新能源等特色产业。物产丰富,是广州市“菜篮子”主要基地和农副产品中心、花果之乡。 2019年登中国5个“百强榜”: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0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1位、绿色发展百强区第40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11位。江高镇列中国千强镇第272位。2022年8月市场主体超51万户、居全市第二,上市企业15家,连续5年获评中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2024年生产总值3156.37亿元,增5.2%。第一产业增加值42.24亿元,增3.4%;第二产业增加值561.97亿元,增2.8%;第三产业增加值2552.16亿元,增5.8%。三次产业结构1.3:17.8:80.9。

第一产业

作为广州市“菜篮子”“果盘子”重点区域,以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为目标,特色产业包括现代种养殖、深加工、总部销售等。通过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开拓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引入农业企业统一技术、规范标准、连片种植,建设万亩蔬菜产业园、万亩花卉产业园和食品深加工产业园。2021年引进32家农业品牌企业,改善农业面貌、提升产值。智慧养殖方面,2023年1月打造市中心城区首家集约化楼房式生猪养殖场。智慧种植方面,人和镇人和园4万株“空中草莓”挂果上市,实现24小时远程操控。 2022年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中,白云区广州市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海利来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裕成乳猪定点屠宰场有限公司等20家农业企业上榜,为广州市新增数量最多行政区。截至2022年,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国家级(4家)、省级(20家)、市级(64家)数量均居广州市第一。龙归街白云裕成乳猪定点屠宰场有限公司为广州市唯一定点乳猪加工基地,传承古法烤制,发展屠宰加工、预冷分割、食品加工、冷藏储备、终端销售全产业链模式,2021年获“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区四上企业”等荣誉。 2022年农业增加值43.31亿元,增4.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35亿元,增5.1%,超广州市1.19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值45.15亿元,增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03亿元,增4.0%;渔业产值5.52亿元,增5.4%;畜牧业产值3.46亿元,增5.5%;林业产值0.2亿元,降20.6%。2022年末蔬菜种植面积55.71万亩,水果2.49万亩,肉类产量1.22万吨,水产品2.79万吨,蔬菜84.67万吨,水果1.10万吨。

第二产业

主要以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要体系。欧派家居为家具行业龙头,2021年上半年收入82.44亿元,增6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方面,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高分子材料助剂细分龙头)于2021年6月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为白云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化妆品企业占全国三分之一,2021年1月16日“白云美湾”美丽健康产业园重大项目签约动工,与银帝集团、万洋集团、江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35个项目签约。通产丽星高端化妆品研发生产总部基地、悦荟化妆品产业基地落户白云区。美妆国货品牌崛起,阿道夫连续三年天猫双十一国货洗护品牌第一,全渠道年销售额破百亿。广州华为研发中心、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浪潮云等产业园落户。 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首破百亿,实现央企零突破,2021年拥有10家央企子公司,如中交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等。202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广州市第四,家具制造业等现代都市消费产业集群企业284家,化妆品制造业等美丽健康产业集群企业207家,合计占49.1%。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9.54亿元,降12.8%;增加值255.90亿元,降12.5%。2023年工业总产值1216.78亿元,主要五大行业(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666.86亿元。

第三产业

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文旅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2018年新增互联网、软件和信息行业企业2623家,增169.3%。华为广州研发中心、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数十家知名信息和通讯技术企业落户。2019年广东粤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迁入,成为大田铁路经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交通运输方面,2021年行业营业收入1265.13亿元,南航物流、高捷航运等物流头部企业带动航空货运及代理业增长。信息技术服务方面,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77家,较2013年增352.9%。软通动力、中软国际、好商汇、博彦科技重点企业崛起。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68亿元,商品销售总额2812.0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46.67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00.25亿元。 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方面,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广州白云站广州火车站“四大枢纽”,空港中央商务区位于区内,为广州临空经济重点区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南航物流抓住跨境电商风口,与希音等企业合作,2022年处理广州市出口跨境电商货物超11万吨;广东广东高捷航运物流有限公司为全球跨境电商平台提供全链路物流服务,成为亚马逊国际、唯品会、小红书战略服务商,2022年营收24亿元。 文旅产业方面,培育“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电竞+旅游、科普+旅游”等新业态,依托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等平台,推出南湖游乐园升级改造、岭南中医药博物馆、<极">六片山森林公园、汽车欢乐世界等大型文旅项目,通过超高清视频、创意设计、电竞、动漫等打造新型文旅综合体。推出丰华园、凤和村、云溪湾、头陂村(萤泉谷)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凤和村创建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2020年7月入选首批网红打卡地,成广州文旅新名片。

经济功能区白云新城

位于白云山西麓、空港大道发展轴南部,北至白云四线、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环城高速,面积约43平方千米,为广州市重点功能片区。定位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总部经济集聚区、云山西麓宜居新城。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总部和航空服务、金融、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总部。已入驻南方航空、中国航油、中国化学、银帝集团、无限极、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广州民营科技园

199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属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之一,为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园。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地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北部源点,为广州市中心城区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最便捷国家级高新产业园,紧邻广州中欧班列始发站、广州白云火车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枢纽。

临空经济示范区(白云片区)

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面积135.5平方千米,为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承载区。已形成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及客改货等临空产业集聚,融合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临空现代商贸服务业。白云片区面积75.5平方千米,涉及人和镇钟落潭极">江高镇、大源街、龙归街、均禾街等6镇街,重点打造空港中央商务区、航空产业基地、白云城市中心、综合保税区南区等平台,成为航空物流、美丽健康、智能汽车产业重要承载区。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位于白云区中部,流溪河巴江河、珠江西航道交汇河口,与南海区隔江相望,东至广花快速,西至珠江西航道,南至黄石西路,北至流溪河,面积28平方千米。定位为“数字中国”实践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试验区、广佛同城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知名企业欧派家居集团

创立于1994年,为中国定制家居业首个市值破千亿上市企业。业务包括整体橱柜定制、衣柜定制、整家定制、整装家居等。2016年至2021年欧派连续6年上榜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2019年至2021年登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2年,核心产品研发始于1995年,从事聚合物添加剂研发、生产和经营,属新兴技术行业。生产研发基地位于白云区国家级民营科技园。2021年6月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社会教育事业

2023年,有学校664所(中小学、幼儿园);其中普通高中13所(公办10所,民办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2所(公办151所,民办81所),幼儿园419所(公办210所,民办209所);学校总量大、范围广,为广州市基础教育大区。境内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南方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2023年,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广州市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等重大项目落地,教育高速发展,获评广东省教育强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有31个外语语种,为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学校。由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建,辖4校区(白云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大朗镇校区和知识城校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为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有大学城和三元里两校区,占地1205亩。设15个二级学院、18个独立科研机构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建5所校政合作医院及3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实践基地。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定为中国重点大学,2004年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医学院校,中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中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中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医疗事业

2022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948个,病床位2.36万张,工作人员3.7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32人,注册护士13718人,药剂人员1319极">检验人员789人,年门诊诊疗1705.33万人次。三级医院97所。白云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列广州市首批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乙等测评。

科技事业

2022年,公示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专利授权量1.9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75件,增10.5%。专利授权量居广州市第四。商标申请量8.13万件,居广州市第一;商标注册量6.60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46.91万件,均居第二。2023年5月,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6家。成立白云区博士团(234名博士)、发展战略专家库(60名专家)、乡村振兴智囊团(57个专家团队);位列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榜单第16名,较2022年升6位。

文化事业

2022年末,有中原地区重点文保单位1个、省级4个、市级48个、区级21个及未核定文物484个。区级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农民工博物馆1个,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个,文化广场24个。2022年组织各类文化文艺活动600多场次,选送作品获省、市级奖项49个,其中省级银奖1个、铜奖3个。

体育事业

2022年,有体育场所、场馆5714个,体育场地面积550.25万平方米,增52.97万平方米,居广州市第三。建设健身路径30条、乒乓球台30张。体育设施覆盖率100%。体育彩票总销量10.83亿元,居广州市之首。 赛事方面,2022年输送20名运动员至上级训练单位,参赛获第一名4个、第二名8个、第三名1个。超120名运动员学生参加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21项目,截至9月底获41枚金牌,占广州市队金牌总数50%。输送运动员在2022年中国击剑锦标赛暨中国青年击剑锦标赛获1金3银1第四名。 足球方面,有中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4所,特色幼儿园16所,省级校园足球推广项目学校29所,市级推广学校102所,4名学生入选2022年广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

人居环境

2022年,人居环境改善。水生态方面,4个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纳入国家监管平台河涌消除黑臭;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建成广州市污染土壤集中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一期)和广州市首个全品类再生资源中转示范站;空气质量方面,优良天数319天,优良率居广州市各区第三。 园林绿化方面,培育2个市级、23个区级容貌品质社区、2个容貌示范街道,新建口袋公园5个。2022年,有公园43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693.58公顷,绿化覆盖率4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9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2年,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5.86万人次,医疗保险72.53万人次,缴纳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分别为970.84万、1049.63万、956.38万、980.68万和0.3万人次。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4人,特困供养334人,临时救助183人。 就业方面,引入家政企业13家、护理站20家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4.43万人次,建白云·英德家政联盟基地、开办家政超市,推动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三项工程。低保标准提至每人每年14352元,特困供养标准提至每人每年22968元。 养老方面,2023年推出中医特色理疗、24小时兜底服务、长者大配餐等养老服务,24个镇街颐康中心建成后,向村居延伸推进颐康服务站建设,已建村居颐康服务站319个,建成率78.96%。

交通综述

交通发达,拥有公路、铁路、航空枢纽,为广州市东、西、北进出咽喉。2022年,境内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大朗铁路货运中心、珠江西航道等枢纽,及3条城际线(广清城际铁路穗深城际铁路、广佛环城际)、4条铁路线、13条高城市快速路、10条地铁线,连通全球210多座城市、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九城。

公路

2022年,有2个客运站:夏茅客运站、永泰汽车站;13条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 S41)、机场第二高速、京珠高速(G4)、从埔高速、北环高速、广佛肇高速-华南高速-广河高速、增佛极">北二环高速(G15)、花莞高速、北三环高速、新广从路快速化、新广花路快捷化。另有G105、C106、G107等国道穿境。2019年机场大道二期、白云五线等主动脉通车,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50千米,5条上榜市“最美农村公路”示范路。

铁路

为广州市铁路客运心脏地带之一,华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坐落区内,拥有广州国际港和大朗铁路货运中心。2022年,穿越区境交通主干道有京广铁路、广珠高铁、武广高铁和东北外绕线等4条铁路线,及广清、穗莞深、广佛环城等3条城际线。大朗铁路货运中心为广东省最大货运站场,开通国内城际班列、中欧班列、南亚班列,形成连接亚欧非铁路贸易物流通道;广州国际港位于江高镇,北接白云机场空港综保区,南通南沙海港自贸试验区,面积1.73平方千米,2021年末为广东省唯一、华南最大国家级铁路货运站场,首个一线城市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21年12月试运营。2023年12月26日,广州白云站正式运营。

航空

境内有4F级民用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IATA:CAN)。为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花都区花东镇,始建于1932年,2004年8月5日启用,为“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重要国际航空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机场。2019年启动三期扩建工程,年旅客吞吐量破7300万人次、航班起降近50万架次,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圈。2022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3年中国第一;2023年4月,拥有货运航线超60条,航空货运总量占粤港澳大湾区近三分之一,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30多个通航点,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稳居中国内地机场第二。

公共交通

2022年,有10条(段)城市轨道,包括二、三、六、九号线和十四号线支线等。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北延段、六号线开通后,三元里、金沙、人和等地通地铁。2023年6月25日,广州市首个公交站场特色“博物馆”在白云区百顺北路(岭南新世界)公交站场内揭牌,展示历史公交站台候车亭、站牌设计实物、工服、材料等,还原广州公交发展轨迹。

人文综述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秦朝起,广州为县、郡、州、府政治经济中心,南越国赵佗南汉刘英建都广州,作为城郊的白云区文物丰富,历代名家辈出,北宋至清末有钟玉岩、陈子壮、何玉成、钟、钟狮、钟逢庆、招子庸等文化名人。近、现代史上,为三元里抗英策源地、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解放战争游击区,留下革命文物。2022年末,有中国重点文保单位1个、省级4个。另有舞火龙、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和地域特色民俗文化。

文物古迹

2022年末,有中国重点文保单位1个、省级4个、市级48个、区级21个及未核定文物484个。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抗英誓师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中国重点文保单位(第一号),称“国保一号”。内设《广州人民三元里街道抗英斗争史迹展》,通过节马图碑、三星旗、抗英武器等文物图片再现史实。 位于石井镇石井圩,南邻升平社学遗址。祠坐西向东,宽6米、深18.2米,面积109平方米,前后两进一天井,硬山顶、青砖石脚,陈列三元里抗英图片及牺牲义勇名单。1841年6月,番禺区举人何玉成等呈请建祠祀死难义勇。咸丰四年(1854)毁于战火,1866年升平社学重建。义勇祠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末,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9个;区级19个。 舞火龙为白云区传统中秋节习俗。来源一说与刘基号召舞火龙起义驱元兵有关,一说与清咸丰年间村民舞火龙驱蚱蜢有关。江高镇、均禾街、白云湖街等地每年中秋节舞火龙。2009年挖掘,2012年办首届白云火龙文化节,成民俗品牌,至2020年办六届。2018年入选省第七批省级非遗扩展名录。 红木宫灯起源于明朝,清朝最出名,由广州人发明,明为贡品。清发明可装卸宫灯,成出口商品,受外国人喜爱,称“中国灯”。制作需开料、刨光、出榫、凿眼、拉花等多道工序,多用机床。20世纪90年代中华宫灯厂倒闭,技艺濒危。2010年列为广东省级非遗。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为广州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溯至明末清初。明末叶,广式家具入宫廷。清初,因豪华风格适应皇家需求成宫廷家具主类。清中期,受欧洲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影响,造型装饰更华贵。民国时期因战争萧条,抗战后复苏。为中国家具工艺重要分支,继承中国传统技艺,吸纳改造西洋家具文化,形成浓厚岭南艺术特色。种类样式多,有桌、椅、凳、床、几及炕床等独特品种。

民俗

除舞火龙、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外,民俗主要体现在婚庆习俗、节庆习俗及新民俗文化。 婚庆习俗秉承广府传统,受中原影响具粤式特点。旧时沿袭《周礼》六礼,融本地特征。时代进步后繁文简减,但许多广味民风传承,含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回门等流程,历时数月。其中物件礼仪衍生民俗音乐俗语,融汇广府传统技艺生活方式,敬茶仪式、钉金绣嫁衣新娘、婚宴烧乳猪等成广府文化经典意象。 节庆习俗注重传统传承,如端午节扒龙舟、食粽子、挂艾、洗午时水;清明节祭先人、

标签: 广州铁路枢纽白云站 白云交通枢纽 广州白云枢纽站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