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病因、诊断与治疗全面解析

mysmile 闻库 4
肺部真菌感染:病因、诊断与治疗全面解析

肺部真菌感染(Pneumomycosis)是一种由真菌引发的支气管及肺部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该疾病由不同病原体引发,临床可表现为过敏反应、化脓性炎症或慢性肉芽肿形成。引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致病性真菌与条件致病性真菌两类。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器官移植、肿瘤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广谱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加之各类导管介入治疗的普及,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常见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毛霉隐球菌及组织胞浆菌等。

感染途径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隐匿性感染、流感样症状或典型肺部症状。诊断依据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分级诊断标准(共3级),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常见类型包括肺念珠菌病肺曲菌病肺隐球菌病等,常用治疗药物有氟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米卡芬净等。

分类

肺部真菌感染按感染来源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指真菌孢子经呼吸道吸入直接导致感染;继发性则指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经淋巴或血行传播至肺部。根据病原体种类,又可进一步分为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多个亚型。

病因与病原体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表现为过敏、化脓或肉芽肿等形式。致病菌分为两类:一类为致病性真菌,属原发性病原菌,可感染免疫正常宿主,并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引起全身传播,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等;另一类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如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毛霉青霉等,多在某些诱因下致病。

致病因素

该病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发病与真菌侵入途径、数量及毒力密切相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敏感菌群,从而助长真菌繁殖与毒性增强。

感染途径

主要包括三种: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外源性感染(如隐球菌和奴卡菌)及继发性感染(如放线菌)。

致病机制

真菌的致病机制复杂多样。新型隐球菌的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白色念珠菌可黏附于人体细胞;双向型真菌如组织胞浆菌可在体内转为酵母型并寄生於巨噬细胞内;烟曲霉热休克蛋白(HSP 90)可影响血清蛋白功能。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吞噬细胞功能缺陷)是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

流行病学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人群扩大及介入性医疗操作增多,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在高龄、移植术后、长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临床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被原发病掩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隐匿性感染

无明显症状,多可自愈。

流感样症状

如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

肺部表现

可表现为:
- 肺炎支气管炎:症状类似细菌性肺炎,包括发热、咳嗽、脓痰、咯血、胸闷等;
- 肺结核样表现:如组织胞浆菌病可呈现低热、盗汗干咳等;
- 肺脓肿脓胸:起病急,高热、咳嗽、脓臭痰;
- 肿瘤样表现:如隐球菌瘤、曲菌球等,影像学类似肿瘤;
- 肺栓塞表现:毛霉易侵犯血管,导致肺梗死;
- 其他:如间质性肺病或结节病样改变。

诊断与检查

诊断需依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与微生物学证据综合判断。免疫学检测如G试验、GM试验具有重要辅助价值。肺组织病理学及无菌部位培养是真正确诊的依据。

治疗与预后

治疗需根据感染菌种、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免疫状态选择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预后与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密切相关,重症患者死亡率仍较高。

总结

肺部真菌感染在免疫抑制人群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早期识别、准确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高危人群,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

ICD-10 Version:2019.ICD-10.2023-10-18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ICD-11.2023-10-18

..2023-10-23

..2023-10-24

..2023-10-24

2019EORTC/MSGERC侵袭性真菌病指南更新解读.医学界.2023-10-24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及真菌研究组教育与研究共同体(MSGERC)关于侵袭性真菌病定义共识的修订及更新.梅斯医学发展平台.2023-10-24

标签: 真菌肺部病因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吗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依据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